第71章 再搞开放课

2010年国庆小长假刚过,镇中心小学领导班子组织各村小校长开会,会上主要研究决定今年由哪所学校承担开放课教学。

开放课教学是市教师学校研究决定的,每个乡镇隔一年都要搞一次。当然了,如果你学校的教学成绩不好,开放课教学是不会落在你们学校的,中心小学领导班子也不会把开放课教学放在成绩较差的学校去搞。

由于大河小学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各村小校长都积极推荐有由大河小学承担这次开放课教学任务。中心小学刘大校长笑着说:“李校,大家都建议你们学校承担这次教学任务,你看有没有困难?”主抓教学的柴进江主任说:“校长啊,我看就别说有没有困难了,这项教学任务就落到大河小学算了。”刘大校长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

这项看似光荣的教学任务,其实就是各村小校长再给李牧施加压力。一个多年落后的学校,突然间教学成绩闯进进前五。所有村小校长都未必服气,因此各位校长都积极推荐由大河小学承担这次教学任务。各位村小校长的想法李牧心知肚明,没有办法,任务已经落在大河小学的头上,再大的困难也得挑起来。

开放课教学就是全体教师讲课,兄弟学校老师过来听课,教师可以随便走进任何一个班级。可事实上,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做到人人讲课,只要精心准备三四节课就可以了,然后老师们分别走进这几个班去听课。

李牧回到大河小学,把这项任务传达给全体教师。老师们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这么多年了,大河小学终于承担开放课教学任务了,以前都是听兄弟学校老师讲课;担心的是有些教师真的承担不起开放课教学任务,不知道校长安排谁讲课。

通过半年的了解,李牧知道大河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是相当不错的,14名教师中,有三位教师是正规师范校毕业,高中毕业之后,又进修师范的有五位教师,其中有三位教师进修本科已经毕业。所以缺少一位班主任,是因为去掉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这四位位专职教师,外加校长和主任。当然了,哪所学校都有几位教师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从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来看,这里的教师真的不比其他兄弟学校差,只能说由于某些原因使这里的教师变得懒惰而已。通过反复研究和思考,李牧和王主任最后决定由魏莹老师承担数学课教学,常艳玲老师承担语文课教学,闫洪文老师承担音乐课教学,李劲松老师承担科学课教学。

根据目前教学的大环境,李牧为这次开放教学设计了一个总题目:愉快教学进课堂;语文课教学的主题是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数学课的主题是:学数学,用数学;科学课的主题是:走进科学的世界;音乐课的主题是:唱歌跳舞,嗨起来。

自从所有民办教师都转为公办教师以后,承担讲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越来越少,几乎都是拒绝。说句心里话,领导不私下许诺给多少奖金,几乎没人承担听课教学任务。可这次大河小学的几位教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都主动承担了这项开放课教学任务。

在各校看来都是难题的事情,在大河小学这里没有一点困难,这着实让李牧感动。李牧是来自于教学第一线的农村小学校长,他对教学是纯纯的内行。所以四位教师都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详案主动的送到校长这里,让李牧进行审核。李牧找来王主任,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环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在李牧看来,几位教师的愉快教学法渗透力度不够。现在,从上到下都提倡愉快教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多年来,李牧就是这样做的,为此,李牧还挨过批评,说课堂态度不严肃。如今,这种教学方法提倡了,他要借此机会把这一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出去。所以,他就亲自和各位老师探讨愉快教学法,把愉快教学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通过大河小学这个教学窗口,把这一教学方法传递到整个乡镇。

2010年10月23日,开放课正式开始。

魏莹老师的学数学、用数学,题目是《摘果子》,实际上是一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教材出示的题目是“小明第一次摘了8个果子,第二次摘了摘了7个果子。他两次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子?”平时教法那就是用8+7=15(个)。这个15的得来就是把7分成2和5,然后8+2=10,10加5等于15。魏莹老师也是根据教材,根据相关资料演示的这个教学过程,得出15个的结论。在李牧的建议下,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研究,自己得出结论,然后由教师总结出最佳的解决办法。这样就增加了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智商,虽然他们只是一年级孩子,却寻找出十几种计算方法。最经典的是一个小朋友竟然把8分成5和3,把7分成5和2,然后5+5=10,3+2=5,最后10+5=15。总结完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后,魏莹老师好奇的提出:我想知道你摘这15个果子都分给谁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支配这15个果子?孩子们有说分给爸爸几个,分给妈妈几个,还有说给奶奶、给爷爷的,也有说多分给妹妹两个的,当然也有说自己留着吃的。魏老师在适当的机会说:“分享也是一种快乐,我们要学会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魏老师出示的练习题也是以应用为主,让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这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孩子们自己出题,自己解决,真正让孩子们知道“学是为了用”这个道理。

常艳玲老师高挑身材,瓜子脸,秀发披肩。她不喜欢艳丽的服饰,穿着总是给人以朴素的感觉。她的美就是清纯可人,古色古香。她说话的声音和她的服饰极不匹配,嗓门大得可以,在老师们看来她是不会说悄悄话的人。她曾在全镇教学大奖赛上讲了一节作文指导课,并脱颖而出一举获奖,最后为全镇老师做师范课,可见常老师的文学功底如何了得。常老师是正规师范校毕业生,后又进修某师范大学中文系并顺利毕业。在以前全镇教学大奖赛上,常老师和李牧是全镇少有的几名讲语文课的教师。数学课多为讲理性知识,只要教学环节不乱,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这节课就没有太大问题,你可以不说讲得好,但也挑不出太大毛病。而语文课就不行了,你的板书设计、你的朗读语气、你的启发引导、甚至你对一个字的读音都可能给听课领导和教师留下把柄,成为一节课失败的证据。为此,参赛教师是很少讲语文课的。常老师这次讲的课是四年级教材上的一篇文章《母亲的账单》。她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读课文,让孩子们在读文的过程中去体会两份截然不同不同的账单。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几份账单?都是谁出具的?然后把母子俩的账单分别出示在黑板上。在儿子的账单中,儿子做了几件事,问妈妈要多少钱?反观母亲的账单,为儿子做了几件事,为什么每件事都是零元?常老师微笑着启发:“这两份账单截然不同,都是为对方做事,儿子的账单有价,母亲的账单无价。你从这两份账单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再去读文,让孩子们在读中去体味、去感悟。最后在孩子们的讨论研究下中得出结论: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价的,母爱是伟大的。最后常老师启发引导:“儿子看到母亲的账单后,为什么红着脸把头放在母亲的怀里,把钱悄悄地放在母亲的口袋里?”然后总结出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都是无私奉献,当儿女的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应当的,不该提条件的。最后环节是实话实说,常老师又一次微笑着说:“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为家长干活要报酬的?请你一定实话实说。”孩子们纷纷发言,多数孩子说为家长干活有时是要报酬的,并举出实例。说到动情处,有些孩子竟然哭了起来。在常老师动情地揭示文章主题思想中,学习结束。

闫洪文老师教学的是歌曲《水乡的孩子》。他的音乐课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歌,学生唱歌的惯例。闫老师首先让孩子听歌曲的韵律,然后打开录音机欣赏这首歌曲。在孩子们欣赏韵律和歌曲的前提下,出示歌曲的曲谱,当曲谱熟练之后,再把歌词填进去。这样,孩子们既体会到了江南水乡韵律的美,又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环境的美,同时又悟出了那里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快乐。乐理知识在学习歌曲中适时点播,自然有序。最后,孩子们为这首美妙的乐曲自创作舞蹈。尽管他们的动作不是那么标准,看上去还有些滑稽。可孩子们边唱边跳,那场景也让人感到开心快乐

李劲松的科学课讲的是《物体在水中》。李老师端来一盆水放在讲桌上,桌子上放了不同的物品,他让孩子们把物品依次放入水中,让孩子们边观察边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通过演示,孩子们很快总结出物体在水中的三种情况:沉底、漂浮和悬在水中。哪些物体在水中飘着?哪些物体在水中沉底?那些物体悬浮在水中?就这三种现象,同学们多次演示。当有学生说物体较重沉底时,李老师说:“这块木头比这块铁重多了,可它漂在水面上。当有同学说,物体较轻漂浮着时,李老师说:“这段儿铁丝交轻,可它沉底了。”看着悬浮在水中的物体,李老师说:“我可以让它漂浮上来。”学生不信,李老师抓了些食盐放在水中,轻松搅拌,物体立刻漂浮上来。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水中的物体。李老师神秘地说:“科学需要研究,需要探讨。至于为什么有的物体漂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悬浮在水中。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下节课给老师结论。”本来应该当堂课上得出结论的一节课,李劲松老师却没有给出,到是给孩子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探索空间。

10月23日这天天气有些阴冷,可全镇近百名教师还是云集到这里,听课的热情十分高涨。听课结束后,老师们啧啧赞叹,说这几节课确实有学习的地方,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幸福感,有愉快感,有参与感。

在以往的开放课教学中,中心小学主抓教学的柴主任是要试听指导的,而这一次开发快教学,柴主任只听了李牧校长的汇报,这足以看出柴主任对李校长组织教学能力的认可。

在开放课教学总结大会上,从中心小学刘校长到中心小学教导主任,都对本次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散会后,李牧又骑上他那杂牌自行车向家飞去。凉风拂面,头脑清凉了许多。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