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盛极而衰
- 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 新安小胖A
- 2013字
- 2024-12-17 05:00:04
以至于,虽然后世东瀛经济和科技行业都出现严重衰退了,可是由于评奖的滞后性,以至于,拿到的重量级的科技奖项反而呈现出越来更多的现象。
这就跟国内的60~70年代初出成果的青蒿素,要过了三四十年,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肯定一样。
实际上,获奖时早就不是发明者的巅峰时期了,只不过是肯定其几十年前的成绩。
这边的热闹情景,很快就是受到了关注,东大的学校领导上前,将刘焱一行人带到了会议室稍做休息。
接待的教授名叫井下洪野,是做经济方面的研究,正是因为看到刘焱的维创系所带动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所以,借机请刘焱过来演讲,来给东大带来人气。
井下洪野教授客气地说道:
“非常欢迎,没想到刘先生看起来这么年轻。”
刘焱也客气地说道:
“客气客气,也不年轻了,快到四十了!”
井下洪野教授假装惊讶的说道:
“什么,刘先生看起来只像三十岁出头。”
作为教授,井下洪野很客气,在此之前,他专门研究过维创电子公司的成功。而且,东瀛分公司更是女性团队占据了管理层,并且,在营销、投资等等领域,维创东瀛分公司,展现了不亚于东瀛那些顶级财团的知名掌门人的成就,甚至更加成功!
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维创系在全世界重要的市场上,基本上都是知人善用,善于利用本土人才,迅速的打开局面。
一番追根溯源之后,他又分析了刘焱这个老板,发现了刘焱的成功比维创系的那些高管更令人震惊,这个人的商业眼光,基本上都是可以让绝大部分研究商业和经济人的感到羞愧,这还是人类吗?
下一步棋,算几十步!大概就是这种程度吧!
各种的商业布局,对于刘焱而言,都是举重若轻。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决策都是对的,但是,在大的发展方向上,刘焱并没有错过一次。每次关键的转折布局,都比对手那准确和坚定的多。
刘焱笑了笑说道:
“只是一点点运气,加上一点个人的努力罢了。”
井下洪野知道刘焱不过是自谦,又交流了一些问题,还有关于东瀛经济的看法,这才是刘焱本次演讲的主题。
晚上7点,东京大学最大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三万人的巨大空间里座无虚席,学校各专业的教授闻风而来,还有一些社会的商界人士也纷纷前来,甚至还来了一些经济专业的人。
井下洪野抛砖引玉,在简单的致辞之后,便是轮到刘焱上台。
东大的学术氛围还是相当不错,这一样演讲到来的人,几乎都是冲着维创系的名声来的。
刘焱首先客气地说道: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些我对于世界经济和企业经营的一些看法,有不到之处,还请斧正。”
刘焱先是介绍了维创系的一些成绩,也表明了欢迎有志之士加入维创系,对于东大今年毕业的大学生,维创也会有格外的照顾,愿意广开言路,接纳更多的人才。
现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东瀛在这个时候虽然一片繁荣,但就业也是比较严峻的,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虽然没有那么难,但是既想要一个较好的平台,还要有不错的待遇,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接下来,刘焱说道:
“我本次的演讲话题是关于东瀛经济。
战后60年代开始,东瀛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就毋庸置疑,值得其他很多国家借鉴。”
刘焱先是肯定了东瀛经济的神话,就已经取得成就做了相关的分析。
整个中心气氛很和谐,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是脸上露出了自豪,从一个面积小,资源少的国家,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而在80年代的东瀛,人口连米国一半都没有,但是经济一度接近米国的70%。以至于,很多人大胆的狂想,再增长那么一点点,就超越米国了!
这是,正是因为这种可能性,导致了后来东瀛经济停滞了!
整个80年代末至90年代,米国分别打赢了两个关键性的战役。结果就是将两个能威胁和挑战自己的对手搞下去了。
一个是SL,靠着米国和欧洲的各种忽悠,最后让SL自己搞死了自己。
另外一个就是东瀛,米国强迫东瀛签了一系列不利于东瀛经济长期发展的条约,从而遏制了东瀛的经济增长,使得东瀛既要负担米国要求东瀛负担的各种费用,还要被迫遵守一些遏制东瀛经济发展的条约。
刘焱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不过,我们天朝有一句古话,叫做盛极而衰。
大部分人,身在局中,可能看的不清楚。
但是,身为旁观者的我看来,现在的东瀛经济已经触顶了,而且存在了太多的隐患。
这些隐患一部分是东瀛自己盲目的自信造成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外部因素导致的。
所以东瀛即使认识到一些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是ZZ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做出什么改变,没错,我说的就是米国。
80年代中期以来,米国跟东瀛签了一些条约,这是很要命的。
也正是因此,我大胆的做出预测,90年代开始,东瀛经济将长期停滞,不仅仅增长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是跟低增长的欧洲相比,可能还要糟糕!”
下面的学生、教授和政商两界的人纷纷变得鸦雀无声,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刘焱继续说道:
“在我看来,东瀛经济与米国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东瀛经济的腾飞,除了因为近代东瀛的教育基础打得好还有东亚民族特有的吃苦耐劳和纪律性强等等因素之外;
更关键的因素是,米国想要在亚洲建立一个打赢冷战的前线后勤基地,东瀛运气不错,恰逢奇缘成为米国打赢冷战的经济补给和物资补给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