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与丈夫景云韶商量说:“亦佳去年9月就怀上的了,可能在近几天要分娩,我明天去看看她。”
“你看女儿还和我说什么,难道我还不要你去不成?”景云韶说。
“我的意思是问你明天出不出车?如果不出车,你去菜棚干半天。”易氏说,“如果出车,我好明天请半天假。”
“人家蔬菜批发商等到我送菜去的,不出车怎么成呢?”
“那我等会打个电话给组长,明天请半天假。”
第二天早餐后,易氏便提了一箱牛奶一只鸡,直朝龙家走去。景龙两家相距不上两里路,也只十多二十分钟便到。
龙兴坚夫妇正准备去菜棚上工,刚出到自家门口,见易氏到来,夫妻俩向前迎接。唐氏道:“亲家母好!亦佳今早晨还惦着说,‘我妈可能近一两天过来的,’这真被她说中了。”
“我想到亦佳那孩子性子倔犟,心里老想到幼儿园的事,快到了当生当养的时候了,应该在家休息才好。”
“她已在家休息,好几天没去幼儿园上班了。”唐氏说,“夫良早一个多月就要她休假,说请个幼师代半年课。她坚持说不请代课幼师,请钟老师暂照顾两个班几天,反正快放暑假了,等下半年开学时,她的孩子已生下,起码也休息一个多月了,就可以上班了。”
“这孩子就是离不开幼儿园的娃娃们。”易氏说,“根本不为自己的身体想想。”
“你俩亲家母慢慢聊,在这吃了中饭去。”龙夫坚说,“我去菜棚上工去了,不能陪你了。”
“亲家你只管去忙。”易氏说,“亲家母也去忙你的,我跟女儿说说话就回去。”
“亲家母说哪里话来,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咱们姊妹说说话是求之不得,我哪有那么忙?”唐氏说着,拉着易氏的手进到屋内。
“妈!我知道你会来的。”景亦佳挺着大肚子扶着栏杆从楼上慢慢地下来说。
“我唯一的宝贝女儿当生当养了,我老是惦念着,早几天就想来的了,只因你爸爸天天要出车,菜棚的事只我一个人去做,我若常抽工,又怕社里人说嫌话。”
“有什么嫌话可说的,横竖是按工分分红利的,又不占任何人的便宜。”女儿说。
“社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现每天要摘两千多斤辣椒,摘了立即打包、装车起运。”母亲说,“蔬菜社的劳力紧张得很。”
“再忙也得吃了中饭回去。”唐氏说,“还提只鸡来,我去后面把这只鸡宰了处理好炖着。亦佳陪你母亲说说话。”
“妈妈来看女儿还提东西来,您老人家能来我是再高兴不过的了。”
“怀孕期间尤其应注意营养的补充。”母亲说,“孕妇一个人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需要维持母子两人生命,所以饮食的营养一定要丰富。你每餐都吃些什么呀?”
“妈别挂心,这方面的知识女儿我懂。”
“那你每天吃啥?”
“我是按科学的方法调节食物营养的。”女儿说,“我每天常吃如鸡蛋、鲜鱼、瘦肉、牛奶、豆制品、青菜、水果等这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我是按照少吃多餐的原则摄入饮食的。妈,您老应放一百个心,我与您女婿早就查阅关于孕妇、产妇的卫生与健康这方面的资料。”
“这么看起来比我生你两姊弟时的生活要强得多了。”
“那当然!您们那时是什么情况。我们现在又是什么时代呢!”女儿骄傲地说。
“你说我们那时是什么情况?而你们现在又是什么时代?”
“您们那时是改革刚刚起步,物质还处于亏乏状态,人们连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哪里来的这些营养物品供给您这孕妇享受。不过可能比外婆生您的时候的条件又要好得多。”女儿向母亲解释说,“我们现在正处在高科技突飞猛进,十四亿人民奔小康的时代。这个时代,社会上的物质已十分丰富了,孕妇产妇有足够的条件享受到她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资。”
“你说的也是,我怀起你那时候,你爸爸在部队还没有复员,每餐能把饭填饱肚子就万幸了,哪里说什么营养不营养的。”母亲对女儿说,“你外婆在未去世前常对我说,她怀你娘时,每餐都是稀饭,撒两泡尿后就饿了。你外婆还说当时怀起你娘要生了还在田间出工,突然感到腹痛,回到家里便生了。因为生得快、轻松,所以把我取名易松生。别人说给女儿取个男儿名,你外公说,‘我的女儿是当男儿看待的!’”
“妈,您把我当男儿看还是当女儿看的?”
“你爸爸的性格跟我一样,男儿女儿一样看,从未分个彼此。我对你弟弟有时不听话还骂一两句,对你重话都没说过,你说是不?”
“我知道爸妈都爱女儿,说句玩话而已。在家有父母爱,嫁出来了有丈夫爱。妈,您说我的命可好吗?”
“好,好!”母亲说,“讲到你丈夫,他今天到哪里去了?”
“他今天去镇里开会去了,要下午才能回来。”
“当个村支书也挺忙的。”
“这个话也说不定。说忙,一个村支书又没有好多的事,也不经常开会;说不忙,我看龙夫良他很少在家闲一刻。他每月要爬两次高山,看看村里的七百多亩杉树长势怎样,地里生杂草没有;还经常察看茶园和油茶籽园,并且说,明年村里的茶叶可以采摘了;他常访问三个种田大户,观察他们的水稻长势,同他们一起估算稻谷收成;就是股份制的粮油公司,他也常去察访,询问他们的经营情况。”景亦佳对母亲说,“我问您女婿说,‘粮油公司的红利你又分不到,你常向他们公司跑什么?’他回答说,‘只要村里的人能赚钱赚物,我心里就高兴!’”
“看来是事在人为。不为的无事,愿为的忙不盈。”母亲又回到原先的话题问:“你生孩子的准备做好没有?”
“准备什么?”
“孩子的衣服、尿布和包被以及你自己的内衣、罩衣,还要准备一些干净卫生纸。”
“这些东西夫良妈妈老早准备好了,等会到楼上去我拿给您看一看。”
“看就不必了,准备了就好。”母亲说,“我也给外孙买了几套衣服,等几天拿过来。”
“您老先不要买好了,买多了,孩子长大了又穿不着。”
“也表示一下外公外婆的心意吗,你公婆不说,别人都见笑的,说我这外婆那么吝啬。”
“您老想象罢了,有哪个说您呢?既然买了,等孩子生下来后拿过来就是了。”女儿说,“夫良还说,等我当生的时候,提前送我到镇卫生院去分娩。他说那里有经过培训的专门接生员,比农村中业余的接生员经验丰富。同时专业的接生员会教给产妇一些有关分娩的知识,如什么时候用力、怎么用力,以减轻或避免痛苦,预防会阴破裂。最主要的是卫生院的接生工具、房间、床铺等消毒严格,不会产生因细菌感染造成的各种疾病。”
“看起来你们这代人比我们上一代的人要幸福多了,我还有什么可惦念的呢?”
“当然不需要惦念了,您的女儿早已长大了,而且要做妈妈了。”
“现在妈妈我放一百个心了,我应该回去了。”易氏向内屋招呼:“亲家母,我回去了。”
唐氏从里屋出来连忙说:“亲家母难得来一趟,吃了中饭再回去。”
“不是我不肯在你家吃中饭,我还要回去做中饭的。不然亦佳她爸出车回来又得自己忙着弄饭吃。”易氏一边说着一边度出了龙家大门。
2012年6月26日,景亦佳产下一名男婴。卫生院的设备专门,接生员技术熟练,还配有两名护士专门拿物递什。因此,产妇分娩轻松、顺利。在场的婆婆唐氏感慨地说:“当今的妇女又获得一项解放!”
景亦佳在卫生院调养了三天,龙夫良便请出租车把她母子接回了家。景亦佳问丈夫龙夫良说:“给儿子取个什么名字?”龙夫良略加思索后说:“儿子应与父母志向一致,就取名‘更乡’吧。”
景亦佳一到家便想到幼儿园的孩子们,马上放暑假了,应该给孩子们写评语。她叫龙夫良从钟坤玲那里把孩子们的手册拿到家来,她在家为孩子们写评语。她与孩子们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必须把他们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个性、爱好和思想品德等情况向家长们汇报。
景亦佳母子回家的当天晚上,她母亲与弟弟志壮俩又提一只鸡一罐奶粉,还提着一兜给孩子穿的衣服前来看望女儿和刚出生的外孙。母亲对女儿说:“白天没有空,晚上过来看看我的宝贝外孙。看来养女嫁在近处有近处的好处。”说着抱起婴孩仔细端详着说,“哟!这孩子的鼻梁跟亦佳的鼻梁像是一个模子铸的。”
“妈,这么点大的孩子能看出像谁呢?”
“这不是吗,高高的鼻梁与你有什么两样。”
“是我生的,当然像我。”景亦佳回头对一旁的弟弟说,“这回的升学考试考得怎么样?不要像姐姐名落孙山。”
“考得还可以吧,7月6日在网上可以查到考试成绩了。”
母亲发现女儿趴在书桌上写评语,立即说:“产妇在月子里是不能干活的。听人说,月子里写了字,到上了年纪写字会两手发抖的。”
“妈,不要信那些没有根据的说话。科学的说法是产妇在坐月期间应保持适当运动,更有益于心身健康。”
“这真是一代新人有一代新事!”母亲说着即辞行,“等几天再过来看你们。”
龙夫良将岳母和舅子送出了门外。这天是农历五月十一日,上弦月已高挂天空。
一天晚上,钟坤玲特地去看望这位产妇同事景亦佳,她跟景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祝你夫妻二人为国家生产了一个人才!”
“坤玲姐,我纠正你的说法。”景亦佳说,“说为国家生产了一个人还名副其实,说生产了一个人才那还远着呢。”
“嗬!我倒想听听你对人与人才的高论。”
“我知道坤玲姐今天想考考我。那好吧,我试着说说,讲得不全面处请坤玲姐补充。”
“你倒学得越来越谦逊了。”
“人才,也称人材。道理已很明显,所谓材,即能制器具造屋宇的材料。人材就是指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简言之就是指有才识、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则属普通的人,而非人才也。坤玲姐你说我说得对吗?”
“你论述得很正确,我说你们为国家生产了一个人才也没完全说错。”钟坤玲说,“人才还包括人的品貌端正,你们的孩子长得漂亮也可以称人才吗。”
“你们俩对人才的看法都是正确的。”龙夫良说,“因为你们干着将人培育成材的工作,不过你们只做初级工作。一个人要经过漫长的成材道路。”
“希望你们夫妇把你们的小宝宝早期培育成材。”
“子女能成才是所有父母的期望。”景亦佳说,“培育孩子应从婴幼儿开始。人们说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没有完善是错误的,我认为婴幼儿的大脑是最活跃时期,其记忆力也是最旺盛时期。婴幼儿最爱学。譬如你若抱着幼儿写字,他会抓你的笔;你若抱着幼儿打牌,他会抓你的牌。说明他无时无刻在向大人学。再举一个例子说,《红楼梦》中的贾政欲试探宝玉,将很多物品摆在桌上叫宝玉拿,宝玉单抓钗环粉脂。贾政不高兴了,认为宝玉长大了必是淫秽之徒。我认为贾政的认为与判断都是错误的。贾宝玉生下来就在众多的丫鬟和奶妈的侍候中,他每天见到最多的人是妇女,而妇女又离不开首饰与粉脂,因他看多了、熟了,自然要抓钗环粉脂。”
“你讲了这么多又说明什么呢?”钟坤玲和龙夫良异口同声地问。
“说明两个道理:(1)婴幼儿最爱学和接受力最强;(2)教育后代切记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