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轶闻】
74、《关于朱祖威先生早期集邮的一些轶闻》
作者:顾雪林
我认识集邮家朱祖威先生将近40年。在他生前,也曾偶尔听他谈起自己早期集邮的一些故事。近日看了一些旧邮文和邮刊,也看了他自己写的一些回忆文章,渐渐熟悉了他的一些早期的集邮经历。颇觉有趣,特写下这篇邮文,以飨众多今日的集邮爱好者。
朱祖威原籍无锡,他的小学时代就是在无锡度过的。
那年,他和姨夫游览无锡中山公园时,看了一个集邮展览,偶然地闯进了集邮的世界。当时,无锡的邮票商店很多,姨夫看他喜欢邮票,一次就给朱祖威买了30多枚邮票,插在一个集邮册中。从此,这本集邮册,成了朱祖威最喜爱的东西。
1949年7月,朱祖威从无锡来到上海的叔叔家,然后准备从上海回到阔别8年的北京。12岁时,朱祖威从上海登上北上的火车,怀揣那本集邮册,经过几天的路程,回到了北京。
回京后,朱祖威考上了位于西单教育部街的新华中学。暑假期间,朱祖威结识了同院的廖君,当时廖君45岁,是一位下肢瘫痪的大学毕业生。廖君酷爱集邮,主要收集中国早期邮票及苏联邮票。从廖君那里,朱祖威第一次知道了集邮的方法、工具、有关集邮书刊和集邮常识,听到了不少集邮故事。从廖君的集邮册中,第一次见到“大龙”、“小龙”和“蟠龙”邮票。廖君有一本外国集邮册,他详细地给朱祖威讲述了每枚外国邮票的名称、国别和邮票里的故事,使朱祖威的集邮兴趣日愈浓厚。他开始学着廖君的样子,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并在邮票前插上小纸条,写上各种说明文字。
朱祖威回忆说:“我最喜欢看廖君的苏联邮集,特别是反映卫国战争内容的邮票。廖君的这些苏联邮票,好几枚一套,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常令我爱不释手。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早日收藏到这些苏联邮票啊!”
当时,朱祖威家住东四钱粮胡同,每天步行到西单去上学。放学回家时,途经东安市场,场内的几家邮票商店,成了朱祖威经常光顾的地方。店主人对他这个中学生不太热情,常拿一些装满零碎邮票的集邮册给他看。朱祖威一开始只买漂亮的邮票,不管全不全。后来,他也懂得集邮要收集成套的邮票。他用早餐节省下来的钱和家长给的零花钱,先后在几家邮票商店,买了20多套中国邮票。其中,大部分是民国后期发行的几套纪念邮票,如:“教师节”、“台湾光复”、“邮局五十年”、“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和“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等邮票。他还花4000元(合今4角钱)买了一套全新的“宣统登基”邮票,这套票,成了当时朱祖威邮集中的“珍品”。他还曾花5000元(合今5角钱),买了一袋200枚的外国散票,回家分类后,居然有30多个国家的邮票。他特别喜欢外国邮票中的埃及金字塔邮票和澳大利亚袋鼠邮票。
后来,朱祖威还在前门邮局的集邮台,买到了华北邮电管理局发行的“五一劳动节纪念邮票”、“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邮票”和平山版“毛主席像”邮票13枚。当时,集邮台还出售晋冀鲁豫边区邮票册,里面贴满了该区发行的大部分邮票,每本售价10万元(合今10元钱),无奈朱祖威囊中羞涩,无财力购买,引为终身的憾事!
1949年,朱祖威作为中学生,随学校的队伍参加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他手举自己制作的“邮票飞机灯笼”,通过了天安门广场,亲耳听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的“同志们万岁”。
从此,朱祖威走上了艰苦的集邮之路,成为中国著名的集邮家。
(2023年6月4日凌晨5: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