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叔河先生为本书所撰题记
王平写长沙 倒脱靴故事
我亦老长沙 乐见为题志
——
南门到北门 七里又三分
巷道密如网 户口聚如云
王君生市井 歌哭与群同
寒暑惊天变 冷暖感人情
滴汗和墨写 升斗小民心
见微可知著 长吁思古今
南门到北门二句长沙俗语也
庚子锺叔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作者摄于倒脱靴十号老屋的晒楼上,背景为书中多处提到的玉兰花树。
曾祖母谭莲生留日时的照片,身穿和服。祖父十九岁回国省亲,后将已年届四十的母亲带至日本读书,就读于东京东青山实践女校,与秋瑾同学且同居一间宿舍,成为知己。
祖父王时泽留日时的照片。一九〇四年摄于横须贺海军炮术学校,其时尚未满十八岁,乃“航海救国论者”。
网上无意搜到被拍卖的祖父照片。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摄于青岛,时任青岛市公安局局长。
父母于一九三七年在青岛结婚,证婚人为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年轻时的母亲,抗战期间从长沙举家逃难至湘西凤凰,在一所小学校当语文老师,并兼教美术、音乐、体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作者与妻子摄于长沙城南天心阁。其谋饭的街道机械厂即位于天心阁的旧城墙下。
一九八二年,儿子出生在倒脱靴,此照为两岁左右时所拍。骑在上面的自来水龙头,乃倒脱靴居民集资所建,按人头缴水费。
一九六一年“苦日子”时期,父亲为家庭成员手绘的用粮计划安排表。每人每天口粮之计量单位细分至“两、钱、分、厘、毫”。
母亲于二〇〇〇年四月十八日写毕的回忆文字,对儿子的爱溢满字里行间。
“文革”前夕的一九六五年,岳父家因开私人诊所,被“长沙市整顿市场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查抄,此为收据之一。
倒脱靴巷内的老门牌。左下门牌上布满少年时候用气枪射击的弹痕,已锈迹斑斑。几经变更后,现为十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