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则通达,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海洋是一个互通互联的整体,是沟通世界的最便利通道之一。航海是一项始于原始社会兴于近现代社会的文明记忆。中国是兼具陆地和海洋地理特征的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航海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人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古往今来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航海事业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前进和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联结的见证。航运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通过一艘艘川流不息的船舶,一座座车水马龙的港口,跨越海洋,联通世界。从河姆渡的独木舟到徐闻港的远航,从鉴真六渡东洋到郑和七下西洋,从刺桐城的市舶司到广州的一口通商,从轮船招商局开业到国营轮船总公司成立,从“海辽”轮起义到“光华”轮首航,从天津塘沽新港的扩建到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建成,航运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航运是宽广无垠海洋中的一艘巨轮,穿梭时空回望,我们能够体会到海的深沉与厚重,更能领略到海的雄伟与壮阔。

盛世修史,学史明志,明志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毋庸置疑,学习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对于我们增进对中国海洋事业的理解与认识大有裨益。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航海历史悠久,中国航海历史就是中国国运兴衰强弱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揭开了利用原始舟筏在海上航行的序幕。从先秦到明清,中国航海人在航海科学技术上不断进步,在航行路途上不断开拓,推动着中国航海走向兴盛和繁荣。近代以来在西方入侵和国力贫弱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航海事业随着国运一度陷入风雨飘摇,长期停滞不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航海业重新出发,从新式造船到航海保障、从航海人才培养到国际海事参与,无一不呈现出海洋大国蓬勃新兴之象。学习中国航海史,有助于厘清中国历史的航向,锚定中国海洋建设的未来。学习中国航运史,有助于知古鉴今,明确中国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更会促使我们愈加坚定建设航运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从旧时的四大古港到如今的国际航运中心,历史告诉我们:以港兴城,港城融合是航运之于城市的重要意义。从明清的海禁政策到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历史告诉我们:开放是航运的鲜明底色。从列强把持的海关到人民航政的建立,历史告诉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能够领导中国航运独立自主发展的坚实力量。

航海兴则国家兴,航运强则国运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这些简明而深刻的论断,直陈航海事业对于国家兴衰的要义,对于我们洞悉航运发展规律,把握航运发展方向提供了关键指引。纵观中国航海事业的历史,航海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从边缘到中心舞台的过程。作为一个传统陆权强国,中国历经了海上丝绸与财富的甜蜜,历经了海上战火与风浪的考验,才最终确立起海陆兼具的地缘形态,航海是推动中国从独立大国向全球性大国前进的关键。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海洋是中华民族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纵观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历程,航运与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命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告诉我们:连接世界,畅通贸易是航运矢志不渝的使命。从历朝历代的漕运到新中国南北航线的开辟,历史告诉我们:航运即国运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从晚清民族航运企业的艰难发展到新时代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在我国的诞生,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才是滋养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对于我国高等海事院校而言,抚古追今,从历史中汲取有益养分,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之举。从卢作孚指挥的宜昌大撤退到方枕流船长的海上起义,历史告诉我们: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是一代代航运人不悔的忠贞选择。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到智慧港口建设,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华民族翻越不过的高山,中国必定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从航权旁落到航权收回,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国家的独立自强,才会有航运业对外的平等自主。从海权沦丧到海上主权的维护,历史告诉我们:海权即国权,中国要强大必须面向世界,走向海洋。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立德树人职责的坚守,在“四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党委立足特色,决定由党委宣传部牵头,于2020年5月启动《中国航海史话》《中国航运史话》二书的前期准备工作,同年6月抽调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组建编撰小组,经过多次研讨会,最终敲定全书框架。与此同时,学校教务处及时调整通识选修课计划,秋季学期开设“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选修课。经过一个暑假的奋战,编撰小组于2020年8月底完成第一稿,为“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课程的顺利开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的春节假期里,编撰小组对全书进行了一次系统性修改与完善,形成第二稿。2021年3月,根据出版社预审反馈的意见,对全书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第三稿。纵观全书的成稿历程,责任、热爱与奉献是对每一位参与者最恰当的诠释。

以《中国航海史话》《中国航运史话》向党的生日献礼,是本书每一位参与者的由衷夙愿。这不单单是因为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大家希望能够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而庆祝,更是因为编写本书,大家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航海事业的开拓进取,也没有航运业如此生机蓬勃的今天。

是为序。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