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戏.走过的每段路途,经历的每个坎儿,游历过的每个地方,见过的每一个人,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一幕场景。在这茫茫的人世间,匆匆走过,我们都在尽力完成着自己的表演。我们是这场演出的演员,但剧本并不为我们所知。也许是造物者拿着剧本在冥冥之中指点着这世间众生,我们所走的每一步,在神明眼中在都像是在演皮影戏般的浮光掠影;又或者是,这场演出根本就没有剧本,我们演员进行表演的依据仅仅是那个藏在幕后的神明所抛出来的一个主题或一条线索罢了。
我的大学是在蟠龙山脚下读的。我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济南历城区有座蟠龙山。是我孤陋寡闻也好,见识短浅也罢,但是这也不足称奇。
因为我是个农村人。家里的小院儿后就是几百上千亩的粮田。所以我从小就对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田园风景并不陌生,为之所做的实践与研究也甚是透彻。我也由此慢慢的爱上了我身处的这片赋予了我生命的大地。
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农民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他们本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切生计都要在那足足有几丈厚的土地上获得。我自己也是这千万农民中的一员,土地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只是生产工具这么简单。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土地就是命。在几十年前,有再多的钱都不如手里攥着几十亩土地的地契更有底气。因为这几亩土地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家人的生计,是他们的命。我们的命只有一条,我们知道要去倍加珍惜。土地对于农民也是如此。虽然,这么多年如江水东流般一晃而过,现代中国农村的图景也和几十年前大不相同。但时光不过是改变了我们生活面貌,我们骨子里那对于土地的热爱和执着,依旧代代相传并且从未中断。
我们农村人安土重迁,是因为我们不想毁掉自己的根。村里的每一方土地,每一座建筑,无不承载着在远行的游子心中的那浓浓的一抹乡愁。村里自家的宅院,就是我们心中的一颗定海针,在外无论是翻云覆雨,搞得风生水起;还是倒霉透顶,一阵阵刺骨的阴风从脸上划过,我们都不会心神不宁,不会绝望透顶。当遇到挫折,我可以回到自家的小院儿,拿一把藤椅坐在窗边,眼神越过门前那棵白杨树的树梢儿,去欣赏那下午渐渐透出云云层的西斜的明媚太阳。顿时愁闷全消,心中只觉畅快无比。
农村的农忙时节,也是农村里最有意思的时候。那些出生就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怕是一辈子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农家收获的幸福。
在每年的十月初,每天过了半晌就能看到路上或大或小的农用车在慢悠悠的朝着玉米地行驶着。坐着自家的小车到了地头,就急不可耐的钻进那枝叶已经枯黄的,浑身挂着饱满的玉米的田地里,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掰玉米,我们当地的方言叫它“棒子”。我最喜欢的就是在玉米地掰下一个一个的大玉米棒子,看着它们被装满一辆辆的大车小车,有的都要装到冒尖,再慢悠悠的把车开回村里,把玉米倾倒在自家院子的天井里,或是堆放在门口。如果在这时候走街串巷的话,那么,这一路上都免不了被那新鲜玉米所散发的淡淡香味所侵袭。一路上,散乱着堆放在路边的那一垛垛的耀眼金黄,不免让人感叹,眼前此景足以入诗入画。这怕是在一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永远都无法体会到了。
因为农村里老一辈人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就颗粒无收。我们想要保住自己的命,保住家族血脉的世代延续,我们变得非常的看重自己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自私。其实,维护自身利益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类的本能。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想方设法地赢得竞争是我们得以存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生存资料不足以满足区域内所有人的生存需要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争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渐普及,现在的农村人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虽然在农村人身上有着许多我们人类世代延续下来的生存本能,但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有的人到了城市,就极力的标榜自己的城市身份,并刻意的贬低农村。并把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生存本能片面的称为“农村人的劣根性”,数典忘祖,不知羞耻。我们人性的光辉,难道就生的这般的丑陋吗?
其实,静心沉思。当这些人说出所谓“农村人的劣根性”的时候,他们自身的劣根性就已经暴露了。他们以为自己不再种地,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了,进入了城市里的某个大公司工作了,就等于“高人一等”。但如果扒开他们的心,仔细地看一看,就不难发现,他们那冠冕堂皇之下所包裹着的,是一具人不人鬼不鬼的、早已经无法分辨模样的烂糟灵魂。他们以为自己登上了人类文明的高层,但真正到达高层的人是不会大吼大叫的。真正文明的绅士,并不会为了自己脑中所谓的某一个有失偏颇的观点,就去跟别人撕破脸皮,甚至破口大骂。因为他们一旦破口大骂,他们也就不再是绅士了。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正有思想深度,真正的了解事实的人,是不会去纠结这些的。因为我们都是人。
当然,农村人的热情和真挚,以及浓浓的人情味儿,也是城市人所无法匹敌的。
我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农村人,我带着我的智慧和热情,踏上了大学的求学之路。收到通知书时我非常惊诧,被它所录取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到了九月,大学开学。当我拖着行李走进校门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来对了。学校在一条东西向公路的路南边,背靠着一座连绵的大山,名曰:蟠龙山。从学校大门向南望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似有仙人居住在那幽深的山林中。我匆匆办完手续,把行李拖到了寝室,稍作安顿之后,就匆匆的跑上了学校的后山,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蟠龙山。
在这之前,我从未登过山。因此我登山之后,马上就被眼前的奇异景色吸引住了——蜿蜒曲折的山路、时而陡峭时而和缓的山坡、大片大片的松林还有山下那如梦似幻的雾。
我爱上了这雾。站在半山腰向下望,学校一座一座的高楼只能看得见楼顶,楼跟楼之间的路上,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个个的人影在流动着。身边的红枫随着东风摇晃着,顿觉万丈豪情从胸中涌起,冲动着,要去吟诗作赋,要去与李杜与苏黄一较高下。我思前想后,既然身处这美景之中,又何必去吟诗作赋,倒不如,就老老实实的在这山中看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