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
- (美)蕾切尔·西蒙斯
- 3120字
- 2022-01-19 17:20:39
序
初版时,《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以下简称《女孩们的地下战争》)点燃了社会讨论的导火索,掀起了一场关于女孩和霸凌行为的热烈公共对话。那些摸黑挣扎的家长和女孩突然间拥有了平台、术语和社群。现在,一直以来在暗中游荡的东西终于暴露在众人面前了。
尽管在写这本书时我只是一名讲故事的记者,但最终还是走进了故事之中,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出版后,我踏上了似乎永无止境的图书宣传之旅,开始和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专家们一起对抗传染病般的霸凌行为。我成了一名老师,并和同事一起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女孩领导力学院”(Girls Leadership Institute)——这个机构旨在帮助女孩、学校和家庭构筑健康的人际关系。后来我又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由女孩讲述的关于霸凌和友谊的故事的《怪女孩大声说》(Odd Girl Speaks Out),另一本是《好女孩的诅咒:培养勇敢自信的真实女孩》(The Curse of the Good Girl: Raising Authentic Girls with Courage and Confidence)。
这就是我必须要修订这本书的原因:创作之初,我只是一名观察者;修订时,我已经成了一名实践者。新版收录了我十年来积累的策略、见解和智慧,都是在给女孩授课、与她们相处、采访学校监管者、为父母们提供指导以及同学校辅导员交流时积累下来的。在本书新增的四个章节里,你可以读到帮助女孩渡过人生大难关的实用办法。我在此分享了自己在这条艰难道路上学到的东西,以及出色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优秀实践。
这本书写作之时,女孩的生活中还没有短信,没有Facebook,没有手机相机,也没有视频聊天。而如今,女孩间的霸凌行为已经延伸到了数码空间。手机和电脑成了新的涂鸦墙,用户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摧毁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声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游戏规则,也彻底改变了女孩霸凌的形式和性质。
科技还改变了女孩的日常关系,特别是女孩的自我认知。“要是不登Facebook,我就不存在。”这年头,听到女孩说这种话可不稀罕。许多女孩睡觉时把手机放在胸口,等新消息直到半夜。现在,女孩们把手机当作身体的延伸,一旦手机离身就会不知所措。2010年,青少年通常每月发3000条短信。
女孩们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正无缝对接起来,这个“永远做最好的朋友2.0版”的新时代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手机和Facebook等社交网站可以让女孩通过激动人心的新方式进行联系;另一方面,Facebook却令众多女孩对自己的友谊感到焦虑、嫉妒乃至产生偏执心理。她们可以即时查看到自己被排除在外的聚会照片或没被邀请参与的谈话。手机还为友谊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新问题,比如:我给朋友发信息,她却没回复,这是在跟我生气吗?为什么我们聊天时,她却在发信息?
新版《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将带领大家走进女孩网络生活的新世界。在新增的两章中,我会解释网络霸凌行为的来龙去脉。我还探究了频繁发生的网络闹剧(cyberdrama),即由社交媒体引发的日常冲突和尴尬场面。此外,我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女孩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的具体建议。
女孩隐性攻击文化还衍生出了其他变化。女孩霸凌问题成了新的焦点,却招致了一种令人相当忧虑的关注。真人秀的制作人发现关于刻薄女孩的节目十分卖座,于是炮制了数十部以极具攻击性的女性为主角的节目。这些节目用出书协议、产品线和其他名人特权回馈参演的明星,并吸引了一群狂热的青少年追随者。将刻薄女孩商品化的竞争甚至瞄向了低龄消费者:连儿童电视节目都开始凸显各种粗暴无礼、尖酸刻薄的女孩角色。如此一来,现在女孩在电视上看到的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的数量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十倍之多。一项研究对电视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者发现其中表现最刻薄的女性人物常常因这样做得到好处。
毋庸置疑,这些变化会影响女孩间的关系。目睹的攻击行为越多,模仿行为也会随之增多。当攻击被当成娱乐或友谊的点缀出售,人们就更难将其定义为问题。女孩发觉靠攻击性行为去争取权力是受到鼓励的。她们从未像如今这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迫以损害自身健康发展的方式待人接物。
在过去十年的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听到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女孩的霸凌行为不只变得更刻薄,还更加低龄化。[1]今天的女孩似乎更早地迈入了成长的新阶段,3岁的孩子已经学会用关系攻击(把友谊当作武器)来控制同龄人;诽谤、排挤还有人气大战等现象在幼儿园就开始出现了。这些女孩只是在模仿自己并不理解的行为吗?还是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只是近来才被注意到?这点我们尚不清楚。女孩霸凌行为的低龄化尽管尚未经研究证实,但依然不容忽视。父母决不能坐等女儿上了小学,才去教导自己和女儿何为攻击和霸凌。
不过在过去的十年中,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社会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女孩攻击行为的研究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十项完成并发表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批探索女孩心理攻击行为的关键研究资料。[2]如今,再将女孩的残酷行为定义成一个微不足道的阶段、成长必经之路或“女孩就那样”,就很难站住脚了。短短几年前,听过关系攻击这一说法的人还寥寥无几。现在,在美国各地的学区中,针对如何理解并干预女孩之间的攻击行为的培训已经越来越普遍。
各州和联邦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2011年年初,20个州立法要求学校制定反霸凌制度。(我父亲就是一位州立法委员,他是《马里兰学校安全报告法》[Maryland's Safe Schools Reporting Act]的主要发起者。)联邦政府发起了大范围的多部门联合行动“快阻止霸凌行为”(Stop Bullying Now),以减少校园霸凌现象。新闻媒体也开始对此表示关注:在几位备受折磨的儿童和青少年自杀后,霸凌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困境成了重大新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今日》(Today)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早安美国》(American Morning)等国家级新闻栏目都把青少年之间的同辈侵犯、网络暴行(cyber cruelty)和霸凌行为当作头条进行播报。这种曝光为学校招致了令人尴尬的关注:曾经算是社区私事的危机,如今却登上了国家级媒体头条。反霸凌行动成了新的焦点,得到了父母们的支持,并让学校管理者提高了警惕。
一路走来,我也遇到很多惊喜。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男孩和家长坐在了观众席上。学生集会后,他们会和女孩子们一起排队提问。这些男孩分享了被班里“刻薄女孩”当作靶子的故事,或大胆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个刻薄女孩一样”。研究证实,在诸如关系攻击等情况中,不同性别的行为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特别是在男孩进入初中以后。显然,这些行为并非女孩独有,青春期男孩告诉研究者们,比起会造成身体伤害的威胁,他们更害怕关系攻击和社交排斥,即损害友谊和声誉的行为。
这类行为在如今越发频繁,我们尚不清楚是本就如此,还是因为此前我们未能找到合适的表述。从前,研究者仅向男孩询问是否经历过肢体暴力,如今他们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问题。虽然卷入此类行为中的大多是女孩,但也该允许男孩们说出心声了。本书是写给女孩的,但许多故事和策略同样适用于男孩。
尽管女孩霸凌问题在过去十年中有了极大改观,但是它依然存在,也远远没有结束。每天都有女孩因为害怕自己会孤零零地坐在食堂里,独自躲在厕所吃午饭。上课时,她们焦虑惶恐地坐着,不停地猜测课间谁愿意和自己一起玩耍。她们打开手机,屏幕上跳动着恶言恶语。除此之外,她们还需挣扎着面对那些爱摆布人的朋友,不敢说出实情。女孩,一如既往地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迄今为止,我已与数万人进行交谈。许多人都从我的建议中受益,但大部分人更想听故事。他们很想了解我遇到的其他家长和女孩的经历:他们有何感受?他们面对着哪些选择?他们如何克服障碍?在女孩攻击行为的隐性文化中挣扎是痛苦而孤独的。但从他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听到自己、看到自己,我们可以明白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同样会知道,一切都还有希望。我们还会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出这种感觉,一切都会过去。
在新版《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中,我将自豪地与你分享我的探索成果。这些故事必须有人一直讲下去,其中也包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