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白热较量

羌衍国内乱在无声无息中慢慢走向了危机的边缘。

皇宫内负责外交事务的王茅和负责内部事务的孙向,两位大臣分别代表保守派和革新派,展开了激烈交锋。

“羌衍国存续几百年,从未沉下过,如今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边疆稳定,民心顺畅,非要搞什么耕牧制度改革,在国内搞出什么两个对立的阶层,让我们回到几百年前的过去,重蹈战乱覆辙,我们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呢?”

负责外交的大臣王茅,针对目前的改革态势和当前国内形势,做进一步分析时,态度严肃,厉声发话,眼睛一直盯着同样愤怒的负责内部事务的大臣孙向。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

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汤、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恒、文不霸矣。凡人难变古者,惮易民之安也。

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乱,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

人主者,明能知治,严必行之,故虽拂于民,必立其治说在商君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孙向不愧为内府总管,对于历史颇有研究,他从历代王朝的更替事实,来证明自己目前推进的耕牧制度改革是符合民意的,也是符合朝堂上下的,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然而,对于主管外交的王茅来说,可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因为一个国家无论是内乱还是外患,对于一个国家外交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社会现实。

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乱国弱外交。

一个国家的内外环境,不安全不稳定,甚至发生内乱、动乱以及暴动等情况,对于国家外交来说,那可都是大忌。

因此,还没有等孙向的话说完,王茅就已经听不下去了。

“王公听说,凡事需量权,只有懂得量权,才能明白方向。

那么,孙公认为何为量权呢?

依我之见,量权则是度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之多少之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之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

能知如此者,可谓知量权也。”

王茅大臣针对孙向的分析依据,也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给大臣孙向以迎头回击。

他说话利索,思维敏捷,没有给孙向中间插话的机会。

见过大世面,经过惊涛骇浪的孙向,则并没有因为他的一番辩论而退却。

因为原来的话语,他并没有说到最后的结论上,所以,他根本没有理会王茅的谈话,而是采取了各说各话的方式,继续与他论证。

“王公大人,外交与内政有别,这正如家庭中男女有别一样。

外交则唯稳是也。而内政纷繁复杂,暗流涌动,不改不变,不革旧纳新,则亡国之日近矣。

吾有言在先,论证之变则有度而发。变之犹如历代王朝更替,新生力量蓬之。

‘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

是以愚戆窳堕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谤。而小变而失长便,故邹贾非载旅。狎习于乱而容于治,故郑人不能归。’

综上述之,凡天下守古常者,必孽徒;而改古常者,或进之,或昌之,或盛之。造福之后代,则如朝阳也。”

孙向不顾一切,继续把自己没有讲完的话,一口气讲完。

他不时地观测着王茅的变化。

这是一场守旧与革新的较量,这是执政当局力量与反对派力量的较量,也是两个对立阶层的直接对话,或许也是最后的对话。

王茅认为自己应该不负重托,拼死说服激进人物孙向,调转其车头,回头是岸。

谁知道这个孙公居然毫无悔改之意,反而还想说服他,然后带入到他的节凑里。

看来双方的谈话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司寇大臣之所以找外交官王茅作代表来说服孙向,那完全是对王公的高度信赖。

相信他一定会顺利说服对方,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可是,就连王茅也没有想到,这个“恪尽职守”、“死不改悔”的硬汉,居然像花岗岩一样坚硬。

因为这是最后摊牌,所以,王公还是本着务实的态度,尽量用积极而又温和的语气与之对话。

就在他们谈判僵持不下的情况之下,门外跑来一个神色慌张的侍从。只见他手里拿一碎片,直接递到了孙向手里,并在耳边低估了几句。

王公一看孙向脸色凝重起来,知道有大事发生。

只见孙向用手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那个小小的碎片看去。

原来碎片上是国王身边的温公公写给他的亲笔信:

“国王病危,请孙公速归——温一度”

因为国王是坚持耕牧制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他才是孙公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眼下国王出现这种紧急状况,他确实有些头晕目眩,慌不择路,如临深渊。

此刻他内心十分急躁,这事要不要即刻告诉坐在身边的外交大臣王公呢?

假如国王这次能够度过难关,继续活下去,那就无须先及时告诉这个咄咄逼人的王公。

因为他一旦得知国王病危的消息,那一定会更加丧心病狂地来反扑自己。

可是,假若这件事现在不告诉王公,等国王驾崩了,自己失去了靠山,人家王公那不更加对自己疯狂吗?

他尽最大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冷静在理智状态。

“孙公有事?那本公告辞。”

王茅见孙公看到碎片之后,情绪大变,神色幽暗,知道他已经接到坏消息了。

所以就以离开现场来急着试探孙公的态度。

朝堂之上,各位大臣讳言莫深,有些事有些话是不可多问的。

“王公慢……”

见王茅要走出堂门的姿态,孙公只好先把他叫住。

可是,因为没有想好应对的话,所以就扯了一下长嗓门。

“孙公真没事,那本公告辞。”

王公知道他心中有事,急于做出试探动作,把原来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可是孙向说到嘴边的话还是没有说出来。

于是,这次王公假装是真走的样子,迈开步伐向门外走去。

“快,快,王公跟我去见国王去。”

因为王公已经走出门外,急不择话的孙公只好跟在王茅后面,抬高嗓门叫道。

但是,他始终没有透露国王病危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