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尘埃落定

就在高太后提醒祯祥帝的时候,他的憋屈已经达到了要爆发的程度。

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难道要让母后的阴谋得逞?不行,我得想办法拖延下去等待翻转时机。

祯祥帝心中产生了这种想法,此时此刻他的胆量已经在迅猛地膨胀,他做出了一个让高太后和各位大臣都十分意外的举动。

“朕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各位爱卿,大家退堂吧。”

高太后看着眼前的祯儿,又气又急,可就是无可奈何。

因为她事先安排的议程,有太重要的信息没有告诉祯儿,祯儿没有与她据理力争,就是为了保全聪儿的册封皇后成功,就是为了他们母子和睦相处的大局,给人以团结向上的印象。

而现在祯祥帝做得如此周全,难道自己作为母后能够破坏这种和谐的氛围吗?那是绝对不能的。

因此,祯祥帝气归气,急归急,还是理智地不动声色地做出了震惊朝堂的重大决定。

兵书上不是说了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此时他只有推拖才是上策。

只要能够拖下去,办法总比困难多。

本来一个朝议就可以完成的事,就这样被祯祥帝拖了下来。

高太后因为自作主张否定了管夫人册封为皇后的资格,现在祯祥帝针锋相对,做出退堂的决定,你高太后又能如何呢?

大臣们面上不说,其实,他们之间暗中针尖对麦芒的斗争已经越演越烈,各位大臣也都有目共睹,心知肚明了。

这样下去,日后的朝政可就要复杂多了。

当然,大臣们在运作过程中,也就更加阻力重重,左右为难了。

这件事本来高太后是存有胜算的,现在看来,她对管夫人的决断确实影响了大局的发展。

高太后原来那种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状态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她那四方大脸早已经低垂下来,变得铁青铁青。

她要寻找机会扭转目前这种被动局面,她对管夫人的脾气性格是了解的。因此,她想到了管夫人。

“王公公,圣上累了,去请管夫人过来陪圣上休息一会儿吧。这落下的议程还得继续呢。”

高太后之所以这样安排,她是有自己考虑的。如果祯祥帝不在现场,这个议程恐怕比原来进行得还要顺畅呢。

这个机会是必须抓住的。

高太后这样安排,既可以打消大臣们对他们母子关系的怀疑,又可以防止朝议半路停歇。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册封皇后一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祯祥帝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给母后的下马威,让母后当成了顺水推舟的人情。

看来自己真的斗不过这位老成持重的母后。

“圣上今早身体欠安,还望各位爱卿,稍安勿躁,认真操作接着刚才的程序继续朝议。”

高太后圆场的话讲出口以后,大臣们也都为刚才的剑拔弩张局势,稍微松了一口气。

“聪儿,朝政无常,政治残酷,朕再怎么爱你,也是爱莫能助啊。朕对不起你,真的对不起你了。”

昏昏沉沉的祯祥帝,被管夫人扶持到床上躺下后,发出了由衷的表白。

聪儿听了暗自泪下。

“圣上,您这么说就不对了!是聪儿拖累了您,聪儿罪该万死!聪儿能够和圣上在一起就足够了,什么名分也不在乎,什么名分都不要。

为什么我会如此的渴望,因为我把我的心,藏在了你的心房……”

聪儿说着说着就悲伤地唱起她往日喜欢唱的歌来。

这歌声再次震撼了祯祥帝的心,他的嘴唇微微地一张一翕,眼睛一眨也不眨地,聪儿察觉到,圣上也在默默地跟着她一起唱起来。

他唱出的声音懦弱中微带悲凉,柔弱中稍带忧怨,与聪儿的唱腔儿混合在一起,犹如微微泛起的西湖潮水,接纳着四处的溪流一样,潺潺而又悠长,怜怜而又悲伤。

他们唱一阵儿,静一阵儿,静一阵儿,又唱一阵儿。

祯儿:“为什么我会如此的痴迷,因为我们的爱情,是那么天长地久……”

聪儿:“静静地想你,你我之间的梦想,海誓山盟的约定,真是销魂牵肠……”

画外音:时间就是这样从歌声中一分一秒地流失;花木就这样在星斗转移中阴晴圆缺地凋零。

朝堂之上的一番撞击,母子之间的一场烈火,祯儿跌落在黑暗的角落里,经过此起彼伏的煎熬,却只能在昏昏沉沉中摸索。

祯儿与聪儿的相遇,本应该策马长鸣,狂奔天涯,却偏偏是迷迷糊糊擦肩而过,可叹万里江山,知音寂寞,英雄岁月一路丧歌。

星星与月亮的同辉,本应该携手并肩,普照大地,却偏偏是浑浑噩噩隔岸观火,可怜苍穹浩瀚,同辉远我,沧桑经年两厢分割。

流萤与灯火的映照,本应该闪闪烁烁,暗送眼波,却偏偏是缠缠绵绵失魂落魄,可恨黑夜漫漫,道路坎坷,昼夜轮番影影绰绰。

……

然而,无论是时间与花木,撞击与烈火,煎熬与摸索,还是相遇与丧歌,同辉与分割,映照与影绰,只能是孤芳自赏,万事蹉跎。

而朝堂之上的议事日程,犹如日月星斗仍然没有要停歇的时候。

高太后担起了朝堂重任,接替祯祥帝继续着她已经继续了几十年的朝政主政与议事决策。

朝堂之上的所有事项,都要按照她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和结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高太后此时并不是担心她的祯儿不会来,而是担心他来得太早,反而再次影响和阻挠她的议事程序。

当然,她更担心在关键时刻,他到不了朝堂之上。

她心里非常清楚,最终册封皇后的结果还要由祯祥帝最后钦定并宣布。

也就是说,她现在还离不开这个越来越不听话的祯儿。

她还要静下心来,耐着性子想办法把祯祥帝请上台来。

她既然如此这般担心祯祥帝的及早出现,因此,也就不再急于邀请祯儿二次走进朝廷之上。

她要把册封皇后的结果落实以后,再把祯祥帝“请进”朝堂之上。她要亲历祯祥帝认可并接受册封皇后的现实。

当然,在祯祥帝离开之后,高太后也不忘记派遣嫡系耳目跟踪左右,美其名曰:伺候与照顾圣上。

册封皇后的结果,按照高太后的预期如期而至。

由于高太后对老臣曹承及曹夫人做出了妥协和承若,因此,没有曹承他们阻拦,册封皇后的程序进行得异常顺利。

册封结果毫无悬念地落在了郑夫人身上。

高太后早有预谋的安排,终于尘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