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据理力争

“就是嘛,这不明明是亲者痛仇者快吗?”

“本来南疆就不安宁,又被豪酋铁骑欺凌,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对外呀!”

下面又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声音。

高太后有些担心,一是担心反对派翻了天,二是担心祯祥帝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来应对。

但是,在此之前把主持朝政大权已经已交给了祯祥帝,所以,她又不便多插话,心中忐忑不安。她的脸色像天气一样,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令她不安的同时,她心中也多了一杆称,她要观察在关键时刻谁卖力,又是谁在暗中捣乱,这不正是一个看人的好机会吗?

她这样想着,脸色又有了回转。

尽管朝议上发出了不同声音,发生了不同争执,但是,这毕竟是一个了解各位大臣的有利时机。

她这样想着,就不再担心各位大臣的态度问题,进而转变为担心起祯祥帝的转折应对能力来。

她屏住呼吸,拭目以待。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郭偃毋更晋,则恒、文不霸矣。

凡人难变古者,惮易民之安也。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

民愚而不知乱,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人主者,明能知治,严必行之,故虽拂于民,必立其治。

不懂的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不要改变古法,不要变更常规。’古法常规变与不变,圣人是不听别人如何争议的,只要对国家治理有效就好。

这样的话,古法常规是否改变,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否符合现实要求。

从目前情况来看,管疆革职罪有应得。他不但违规征召军人,还善做主张在敌众我寡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与敌军对垒,造成我损失惨重,斩杀蛇神又触怒百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查办管疆,民心所向,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军民参与生产和战斗的积极性,哪有你们所说的‘亲者痛仇者快’之理?”

祯祥帝洋洋洒洒,痛痛快快,论述了一大统。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位看似平庸无助的圣上,非常给力,今天是一个非常出彩的日子。

他不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而且还把古法常规与现实中的实例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来加以巧妙地论证。

听完祯祥帝陈辩,大臣们竟然变成了死水一潭,默不作声。

高太后听了之后,那叫个痛快淋漓,心情舒畅。

高太后这才发现,祯祥帝并不是本性懦弱,也不是天性彷徨,而是一个大大的孝子贤孙。

她此时又回想起昨夜里祯儿与她争论的情景来。

从现在的情况看,祯儿并不是不敢与自己争论,也不是没有能力与她争论,而是真真实实地给足了她这位母后的面子。

祯儿之所以义愤填膺地离开祯贾宫,是因为他不想把她这位母后至于尴尬之地。

于是,她开始后悔自己早朝之前的多虑和多疑。

正因为她的多虑和多疑,才导致了她做出了最错误的决定——又一次坐在了朝堂之上,与祯祥帝并驾而坐。

这也进一步说明,她的底气还是很有欠缺的,对于自信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

高太后这样的想法,是否符合祯祥帝的实际情况呢?那还要继续向下看才会知晓。

老臣曹承听完祯祥帝所言,似乎有些熟悉,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此时的他只恨自己年老,记忆力太差。

如果清楚了祯祥帝的旁征博引的出处,他肯定会把这书本与之对阵。

现在问题来了,他只知道这肯定是历史书籍中记载的实际例证,然而,他总不能把所有的历史书籍都搬到朝廷之上吧。

所以,本想据理力争的曹承老臣,一时也没有了折。

此时此刻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左项,他恨的不是别人,正是老臣曹承。

假如他知道曹承不再据理力争,打死他都不会跟着他曹承起哄。

还亏得高太后昨夜里左叮嘱右嘱咐的。

现在我替你曹承打了前阵,卖出了吆喝,张罗起了摊位,你个老不死的曹承却装聋卖傻起来。

这可让我右相的老脸往哪儿搁啊?你这不是拿我自己的手掌,打我自己的脸吗?

早知如此,我可不做这样的亏本买卖——既得罪了高太后,又得罪了祯祥帝;既没有换回来面子,又没有捞到名利。

真是一个典型的笨猪啊。

“今所与备人者,且曩之所备也。人主不能法明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信矣。

我们现在同君主一道防备别人的人,也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备的人。君主不能通过彰明法度来制约大臣的威势,就没有办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与敬仰。

故,对南疆副统帅管疆革职查办是符合自然法度的,也是符合民心民意的,当然,更会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的。

是啊,各位爱卿都想象,假如管疆不斩杀蛇神,老百姓的怨气会那么大吗?

假如管疆不去向老百姓强制征兵,战场上会吃败仗吗?

假如管疆要是遵从自然法则,在大雨天停止冲锋,会有这样惨重的损失吗?”

祯祥帝见四下不再议论,就有些沾沾自喜地发挥道。

高太后听了祯祥帝的主持词,早已经心花怒放了。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祯儿居然这样的跟她贴心贴肺,形同一人。

接下来开始了第二个议事日程的安排。

“好,既然众卿都意见一致,对于管疆的处理结果一致通过。

为内驭后宫诸位嫔妃,以兴宗室,外辅朕躬,以明法度,以近贤臣,使四海同遵王化,万方恭仰皇朝,母仪天下,祯祥宮册封皇后已迫在眉睫。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由列位王公大臣就郑夫人、管夫人和曹夫人册封皇后一事,举证讨论。”

祯祥帝现在的心情最为紧张,因为他指望着列位王公大臣们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让自己的心爱的管儿尽快顺利地晋级——册封为管皇后。

刚才祯祥帝在讨论管疆的问题上,之所以顺利推进,他这一点点小心思,其目的非常明显,那就是为后续册封管夫人为皇后,做最好最扎实的铺垫。

随后,左相要固、右相左项和吕王爷吕昌分别代表三位夫人做朝堂上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