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合适人选

“祯儿,我这次叫你来,是有要的事跟你商量。”

高太后在大堂里来回的度步。

她的思维非常发达,情绪非常敏感,很快一整套思路就出来了。

她虽然一直在掌权朝政,但是每一次遇上大事,她仍然会把祯祥帝放在第一位。

这次也不例外。

当她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她要把想到的直接通报给祯祥帝。

她直言不讳,准备把南疆问题合盘说给了祯祥帝。

“母后,看把你急的。什么大事会把你急成这个样子啊?”

祯祥帝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发现母后脾气不对,说话的语气也不对。

于是,就吃惊地问母后。

“祯儿啊,祯儿,万万没有想到,咱们南疆的吕大王爷,竟然戳了个大祸。”

高太后双眼怒目,声音有些沙哑的回答道。

“南疆?吕王爷?大祸?

南疆不是好好的吗?

吕王爷怎么戳大祸了?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母后快快说来!”

祯祥帝听了母后的话,显然非常的吃惊。他刚坐下的屁股,又离开了座位。

“刚才南疆来信,我跟你一句话说不清楚,你还是先自己看看吧!”

高太后看到祯祥帝坐立不安,知道自己刚才说话有些冲动。

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把孟统领从南疆捎来的信件递给祯儿。

祯祥帝顾不得坐下,抓住母后递来的信件急忙看起来。

他的手很快第一感觉摸到了信件的厚度,这信件给他的感觉太厚重了。

他知道南疆问题闹大了。

这些厚重的信件,给他传递的第一个信号,就是南疆的问题已经堆成了大山。

“啪啪啪,啪啪啪!”

祯祥帝翻开信件的扉页,这上面醒目地写着吕王爷六大罪状。

他没有急着看信件的具体内容,首先看了看这六个罪状的标题。

不到三分钟功夫,他便攥起拳头,敲响了桌子。

嘴里还不断的叫着:“吕王爷呀,吕王爷,你怎么会这样呢?

你的这些鬼把戏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你可让祯儿失望了。”

高太后坐在另一个位子上,看祯祥帝生气的样子心里有些烦躁。

与其生气着急不如面对问题。

于是,她开始和祯祥帝进行沟通了。她要跟祯儿研究下一步具体措施。

“祯儿,先别急!你再仔细往下看一看,等你看完以后,我们再做下一步交流。”

高太后善于察言观色,她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蹙中,判断对方心理上的倾向。

当她独自一人时,她会着急生气,发火怒吼,歇斯底里。

但是只要有对方在身边,她特别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从来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她要给对方一个好情绪好环境,其目的就是避免由于情绪变化影响对事实真相的判断和处理。

她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对方理智冷静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母后,依我之见,我们是不是应该……”

高太后耐心地等待祯祥帝看完信件,她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话给祯祥帝说。

可是她还没有开口,祯祥帝已经放下信件抢先发了言。

因祯祥帝先开了口,高太后临时起意把准备的一大堆话,暂时压在舌头下面,耐着性子听祯祥帝讲话。

“祯儿,你想说什么?”

高太后看到祯祥帝正在看着自己,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于是,她马上改口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母后,根据多年的经验,根据南疆多年的表现,南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心中可没底呀!

我们只知道南疆在闹乱子,可是不知道这乱子闹得如此大呀!

我们只知道豪酋国来南疆闹腾,没想到南疆内部也会这么混乱啊!

以我之见,书信我们已经看过,大体情况我们已经了解。

最重要的我们还是亲自去一趟,真正了解一下南疆到底发生了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呐,我们看了以后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祯祥帝用非常严肃的口气,认真的分析了一大堆。

“祯儿说得没错!已经学会替母后分忧了。

派人去南疆看一看,我倒没那么想。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很有必要。那我们派谁去更合适呢?”

高太后刚才说的确实是实话。

她看了信件之后,想得更多的是人事安排,对于是否要到南疆走一趟,她压根就没这样想。

现在祯儿提出来了,这才勾起了她的联想。

没错,只要到南疆走一趟,什么问题就明白了。

要想恰当处理他们,往南疆走一趟应该是基础,也是前提。

于是她对自己原来的想法,产生了一种自感不如的感觉。

觉得自己确实老了,确实该交权了。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她还没有处理完,她要尽快处理好这些问题后再择机而退。

这样也好让祯祥帝放心,也好让郑皇后放心。

“以母后之见,您觉得谁去最合适呢?”

祯祥帝在母后面前,总是表现的诺诺惟惟。

即使他真实性格并不是这样,因为母后的伟大,更因母后强势,在母后面前他也只能示弱。

他这样做,既可以表现出对母后尊重,又免得自己惹出是非,影响日后发展。

特别明确的是,母后朝政大权早晚是要交给他的,这一点他很有自信。

“祯儿,我看是不是派三朝元老曹承去更合适?

这个人一向忠心不二,又是一位老臣。”

听了祯祥帝的问话,高太后在大堂里走动了两步,向祯祥帝推荐道。

“曹承?您是说曹夫人的爷爷?这个,这个,这个恐怕不妥吧?

南疆路途遥远,又都是山路,曹承这样一位老人合适吗?恐怕路上他都吃不消吧?”

祯祥帝现在也学会了圆滑。

其实他对曹承有耳闻,曹承虽是一位老臣,并且和吕家还沾亲带故。但是,说这个人对朝廷忠贞不二,他是不赞成的。

在他心目中,这个老将曹承,从本质上说,应该是老奸巨滑,倚老卖老,心计多端。

即便让他跑南疆一趟,恐怕也不会带回来真实情况。

于是他随机应变,找了这样一个借口。

这个借口确实也符合曹承本人的实际情况。

高太后一听还真心赞成。

她现在忽然明白过来,眼前这个祯儿已经成熟多了。

“祯儿说得有道理。那么,那么,谁去更合适呢?”

随后高太后看着祯祥帝,用征询的口气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