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有不少其他企业家找到赵洋,邀请他一起投资电动汽车行业。
这个行业在国内市场,还是萌芽阶段。
在数个朋友的劝说之下,他开始有些蠢蠢欲动。
于是,他便让手下的人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而他自己也到处全球各个国家去调研。
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分析和策划,他决定进军电动汽车行业。
不过,在最终拍板之前,他想要听听自己女儿赵玲的意见。
于是今天一大早便来到了赵玲的办公室。
“你刚才看到的只是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而且也不是突出的问题。”
“电动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就凭你那点钱,想要造电动汽车,只会成为垫脚石。”
赵玲回到自己的座位,不咸不淡的说道。
她明明是一个千金公主,却甘愿做一名老师,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对赵氏集团掌控的外贸、房地产、投资等全都不感兴趣。
“赵老师,我手底下经济学的博士也不少,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最终结果是可行。”
赵洋笑着说道。
而秦天,则已经关掉了电脑,坐在位子上静静的旁听。
他对赵洋和赵玲谈论的话题很有兴趣。
“原来是来谈投资的,刚好可以听听,说不定有用。”
秦天在心里默默的想道。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也只是给你建议。”
“我刚才和你说的事,你可别忙忘了。”
赵玲回道。
“秦天同学,赵老师说让我给你推荐一个好工作。”
“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上汽大众、通用、博世、舍弗勒等公司,你想去哪一家?”
赵洋听了赵玲的话之后,立即转头对着秦天说道。
“呃?”
秦天没想到会有这一出,顿时有些惊愕不已。
导师竟然帮我安排工作?
“大一点的校园招聘会都已经结束了,你现在想要找好工作,怕是不容易。”
“我爸认识的人多,他可以帮你推荐。”
“而且凭借你的专业能力,也不会给他抹黑。”
赵玲看着秦天解释了几句。
“谢谢赵老师!”
秦天闻言,立即起身答谢了一句。
心中也有一丝丝感动,平时赵玲对他非常严厉,让他多少有些反感。
没想到赵老师也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赵老师,我没有打算去汽车零部件公司或者主机厂工作。”
秦天犹豫了片刻之后,如实的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有了秦一,而且《大战银河系》能给他带来不少的收益,他可没打算去汽车行业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嗯?”
“那你准备找什么样的工作?”
赵玲不解的看着秦天,而且脸色也微微有些不悦。
好似她的一番好意,有些多余。
赵洋也好奇的看着秦天。
“秦叔叔,您能帮我介绍一份投资公司的工作吗?”
秦天对着赵洋说道。
做一名投资人,是他的定位。
但是他要去投资公司镀镀金,学学行业规则、积累相关经验。
“嗯?”
“你想进入投资行业?”
赵洋非常意外的看着秦天,然后又看了看赵玲。
那眼神仿佛在说,你这个关门大弟子,白教了。
赵玲听了秦天的话之后,脸色就更加难看了。
我兢兢业业的指导你研究,你的研究成果也还不错,可是结束之后你竟然就扔掉?
“是的。”
秦天坚定的点了点头。
原本找工作的事,他没想和赵玲说。
“我有一个投资公司,去年刚成立。”
“但是你一个搞汽车研究的学生,去投资公司工作,专业不对口啊。”
“你能说说理由吗?”
“呵呵,我倒是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赵洋笑着说道。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投资人。”
秦天脸带微笑的说道,此时的他,没有任何的紧张。
他知道,现在就是在面试。
而且面试官还是一位看上去非常不简单的企业家。
“呵呵,那你好像选错专业了。”
“想要从事投资,基础的金融理论或者知识,还是要掌握的。”
“先不说那些经济学相关的杂七杂八的理论。”
“投资分析与决策、工程预算及项目管理等基本技能这些,你总归要知道吧?”
“不然你怎么做行业分析?”
赵洋笑着回道,他平时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今天却对秦天说了这么多。
难道他真的在教导秦天这个学生如何做一名投资人吗?
当然不是!
他只是想借此机会在赵玲的办公室多呆一会,而已。
“晚辈的拙见是,您说的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秦天礼貌的回道。
“哦?”
“那你说说,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赵洋听了秦天的话之后,脸色微微有些不悦,说话的语气也冷了几份。
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竟然也敢在老子面子大放厥词?
哼!
如果不是看在玲儿的面子上,老子看都不会看你一眼。
研究生?
狗屁都不是!
“赵叔叔,晚辈认为,对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的判断,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未来的眼光,是最重要的。”
秦天不卑不亢的回道,他能体会赵洋的不悦,他也看到了赵玲脸上的不悦。
“这么说,你认为你自己有对中国或者全球未来的判断能力?”
“你认为你自己很有眼光了?”
“年轻人,你要学会谦虚,要有自知之明!”
赵洋很不客气的说道,他感觉自己被秦天说教了一番。
“行了,秦天你回去吧。”
“你工作的事,你自己想好就行。”
赵玲很不耐烦说道。
“老师,请您稍等一下。”
“我的面试还没结束呢,请您再给我几分钟的时间。”
秦天脸带笑容对着赵玲说道。
“赵叔叔,关于您刚才和赵老师谈论的电动汽车,我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暂时不宜投资电动汽车。”
“早在19世纪中期就出现了电动汽车,而且在19世纪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对电动汽车非常喜爱。”
“可是由于电动汽车的噪声、成本、续驶里程等问题,电动汽车后来逐渐没落。”
“直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人们才重新想起要寻找燃油车的替代品,电动车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电动车并没有出现井喷式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秦天站在赵洋和赵玲两个人的中间,侃侃而谈。
他见赵洋和赵玲两个人没有打断他,于是他便继续。
“原因刚才赵老师说了,电动汽车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续驶里程、噪声、成本、充电设施等等。”
“不过,这只是我不赞同您现在投资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
秦天接着说道。
口干舌燥,稍微停顿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