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

热恋的明灯是如何一盏盏逐渐变暗并最终熄灭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夫妻反复感慨“我对婚姻很失望”?泰德和凯伦便是典型案例。要了解他们的希望幻灭,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他们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时携带的心理“包袱”。

他们一结婚,一些潜藏的期望便开始浮出水面。泰德默默地期望在自己情绪低落时凯伦总能给他支持;她总能做到守时;她总能按照他的指挥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合乎逻辑;更重要的是,在他想与她联系时她总能随叫随到。他从未向凯伦明说过这些期望,因为他认为这都是些无须言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尽管凯伦经常很守时,做事井井有条、合乎逻辑,也可以随叫随到,但她偶尔也会迟到,做事有时杂乱无章、任性妄为,有时做不到随叫随到。每次凯伦达不到他的期望值时,泰德都会感到伤心,认为这是她“性格存在缺陷”的表现。在对此寻找合理解释的过程中,泰德表现得带有“受伤伴侣”的特征,他将两人之间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对方消极的、一成不变的性格。

当凯伦未能始终符合他的期望时,泰德便开始认为他最初被凯伦所吸引不过是一种错觉。凯伦可爱的优点在泰德眼里不仅失去了吸引力,事实上还成为一种缺点。在对凯伦失望之后,泰德就不再认为她性格乐观、令人愉悦,开始觉得她“性格古怪”。

泰德对凯伦态度的前后变化反映出一个令人警醒的现实。对于夫妻来说,对方的吸引力本身不足以维持稳定的婚姻关系。

泰德对凯伦的期望缺乏灵活性,这阐明了所有亲密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一个泛泛之交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值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往往会降低对此人的期望,或者认为不值得再保持这种关系而与之一刀两断。在这种关系中,我们的期望值会根据新的体验而做出相应调整——产生的失望越多,对对方的期望值就越低。

然而,在婚姻关系或者其他一些固定伴侣关系中,彼此间的反应往往与以上说法不同;对对方感到失望未必会造成对对方期望值降低。在许多情况下,丈夫和妻子要么无法放弃最初的期望,要么不甘心如此。比如泰德说:“我做好准备时凯伦也应如此,她无权让我一直等着她……我有充分理由相信妻子会按我的要求去做,因为我也总是如她所愿。”

相比无婚姻约束的男女关系,婚姻关系中的期望通常不易变通。造成这种缺乏变通的部分原因是,当夫妻双方做出一生的承诺时,其承受的风险也相应比普通关系要高得多。婚姻意味着要将个人的幸福(即使不是个人的一生幸福)托付给对方。于是,夫妻双方便将严格的规定强加于两人的关系之上,以确保自己不遭遇虐待或背叛之苦。另外,有约束的男女关系更有可能以一系列象征意义(如“爱”或“不爱”“安全”或“不安全”等)为中心,而这些象征意义本身是僵化不变的。

在婚姻中,这种期望的一个独特方面是将“小过失”解读为两人关系的“全面失败”。受到伤害的一方会将这些小过失看作对方不在乎自己的有力证据。比如,凯伦期望泰德能够无条件地接纳她,一如热恋时期那样。在泰德变得爱挑剔时,她便认为泰德不在乎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