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古希腊文明

1.弥诺斯文明——迷宫里的文化

谈起欧洲文明,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曾经创造了令后人无比神往文明的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滥觞,古希腊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历来为人们所崇敬,而克里特岛又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在远古时代,有位国王叫弥诺斯,他统治着爱琴海的一个岛屿克里特岛。弥诺斯的儿子在雅典的阿提刻被人阴谋杀害了,为了替儿子复仇,弥诺斯向雅典挑战。在神的惩罚下,雅典正充满灾荒和瘟疫。面对弥诺斯的挑战,雅典人向弥诺斯王求和。弥诺斯要求他们每隔9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

弥诺斯在克里特岛建造一座有无数宫殿的迷宫,迷宫中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在迷宫的纵深处,弥诺斯养了一只人身牛头的野兽米诺牛。雅典每次送来的7对童男童女都是供奉给米诺牛吃的。

这一年,又是供奉童男童女的年头了。有童男童女的家长们都惶恐不安。雅典的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不幸而深深不安。他决心和童男童女们一起出发,并发誓要杀死米诺牛。

雅典民众在一片哭泣的悲哀声中,送别忒修斯和7对童男童女。忒修斯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米诺牛,他在返航时就把船上的黑帆变成白帆。只要船上的黑帆变成白的,就证明爱琴国王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忒修斯了。

忒修斯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他的英俊潇洒引起弥诺斯国王的女儿——美丽聪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忒修斯表示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偷偷和他相会。当她知道忒修斯的使命后,她送给他一把魔剑和一个线球,以免忒修斯受到米诺牛的伤害。

聪明而勇敢的忒修斯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迷宫深处走去。最后,他终于找到了怪物米诺牛。他抓住米诺牛的角,用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剑,奋力杀死米诺牛。然后,他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路走出了迷宫。为了预防弥诺斯国王的追击,他们凿穿了海边所有克里特船的船底。在阿里阿德涅公主的帮助下,他们一起逃出了克里特岛,起航回国。

经过几天的航行,终于又看到祖国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兴奋异常,又唱又跳,但他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改成白帆。翘首等待儿子归来的爱琴国王在海边等待儿子的归来,当他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被米诺牛吃了,他悲痛欲绝,跳海自杀了。为了纪念爱琴国王,他跳入的那片海,从此就叫爱琴海。

爱琴海最大的岛屿是克里特岛,面积8336平方千米。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发展到了全盛青铜器的时期,以岛北的克诺索斯城为中心建立了统治全岛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00年前后,克诺索斯毁于地震。在废墟上又重建了新城,弥诺斯王宫更加宏伟,而其中的迷宫更是闻名遐迩。

公元前147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爆发,喷出物质多达625亿立方米,触发了一次骇人听闻的大海啸,巨浪横扫半个地中海,最大浪高超过60米!此后3000多年,地球上任何一次海啸都比不上它的凶猛。这次海啸给地中海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希腊沿海及其岛屿的居民点均遭摧毁,桑托林火山南边130公里的克里特岛上的村镇荡然无存,文明消失了,克诺索斯王国从此不复存在。

随着岁月的消逝,城市和宫殿的废墟逐渐被泥沙掩埋了。后来移居岛上的居民,不清楚宫殿的位置,倒是一些外国学者,从史籍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远古有个克诺索斯城,城中有座美丽而神秘的迷宫。这个谜存在了3000多年,以各种神话和民间传说传播于世界各地。英国一位考古学家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带了一支考察队到克里特岛。经过考证,判定该岛首府伊腊克林南方7公里的克诺索斯地下掩埋着一座古城。1900年开始发掘,经过8年的工作,清出无数浮土,一座宏伟的宫殿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零散的出土文物,收藏于伊腊克林的考古博物馆内。

弥诺斯王宫基本完整,坐落于凯夫拉山麓,总面积22000多平方米。主体为两层建筑,低坡地的东宫是4层楼,共拥有大小宫室1700百多间。支撑屋面的立柱都用整棵大圆木刨光而成,上下一般粗,极其整齐协调。1400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将东宫和西宫连成一体,各个建筑物以长廊、门厅、复道、阶梯连接。国王宝殿、御寝、后妃居室、贮宝库、亭阁等等,巧妙配置。千门百廊,曲巷暗堂,忽分忽合,前堵后通,神秘莫测,确实是座名副其实的迷宫。宫内装饰有的保持原样,有的略加修补复原,让参观者重见3000多年前的辉煌场面。在迷宫核心的国王觐见室,石膏造的御座相当完整,它同现代常见的高背靠椅相差无几。

各个宫室和廊道上为数众多的壁画,集中代表了弥诺斯文化的水平。几千年前留下的彩绘至今未褪,色彩相当鲜艳。颜料都是植物、矿物和骨螺提炼的,且在泥壁将干未干时挥毫成画,色彩渗入墙壁,故能经久保存。觐见室的壁画是三只鹰头狮身、带有翅膀和蛇尾的怪兽,伏在芦苇中虎视眈眈。皇后寝宫描绘着舞女和海豚在水中游荡的图画。长廊上有《蓝色的姑娘》、《持杯者》、《蛇神》等大幅壁画。

不少壁画表现弥诺斯王的武功和生活情景。中央庭院南侧宫墙的《戴百合花的国王》,国王图像如真人一般大小,头戴缀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过肩的头发往后飘拂,脖挂金色百合串成的项链,身着短裙,腰束皮带,风度翩翩地朝前走去。西宫北墙的《斗牛》富于生活情趣。那头黄牛同现代牛略有不同,正向前方猛冲。一少年堵在牛前,用力按住牛角。牛身后的少年双脚离地,双手扬起,将一名红装少女弹向空中,少女则稳稳地倒立在牛背之上。如此杂技式的斗牛,比起现在那么血腥和恐怖的西班牙式斗牛,真是更富于美感呢!

在迷宫中,还发现了两千多块泥版,上面刻着许多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在一些印章和器皿上也发现了一样的文字,后人学者称它为线形文字。一直到1953年,才有学者破译了这些线形文字的意思,原来它记载着王宫财物的账目,其中有国王向各地征收贡赋的情况,计算法是十进位。这些文字和古希腊使用的文字只有细微的不同,从中也许可以推算出克里特岛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迷宫的周围,还发现有豪华的住宅,里面居然有冷热水管俱全的浴室。在豪华住宅的旁边,有极为简陋的小屋和茅舍,这显然是穷人和奴隶居住的地方。

由于地下迷宫的发现,人们发现了公元前15世纪曾有过的灿烂文明,这一文明被后人誉为“克里特文化”。

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毁灭了许多诸如弥诺斯一样灿烂的文化,透过这些深埋地底的古文明,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人类文明前行的足迹。伟大的弥诺斯文明,就像预示人类初醒的启明星,它的光辉永远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驱赶着蒙昧的梦魇。

2.迈锡尼——让人费解的都市

荷马史诗的广泛流传,让许多人梦想找到那个征伐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的统帅、国君阿伽门农的故乡——迈锡尼。根据书中的描述,兴盛时期的迈锡尼是一个黄金富足的都市,曾以金银饰品名扬天下。

迈锡尼文明渊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代早期,大约公元前17世纪,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在迈锡尼兴建了第一座城堡和王宫。

现存的迈锡尼城堡位于查拉山和埃里阿斯山之间的山顶上,平面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城墙由巨大的石块环山修建,高8米,厚达5米。西北面开有一座宏伟的大门,门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着两只站立的雄狮,虽然没有头,但仍然威武雄健。这两只狮子雕塑是欧洲最古老的雕塑艺术,这种左右对称的雕刻形式显然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城堡的正门因而被称为“狮子门”。

“狮子门”内左边有一间小屋,估计是古代看门人的住所。在“狮子门”内侧、独眼巨人墙以东发现有6座长方形竖穴墓,这些墓葬被包围在竖立的石板围成的圆圈中,直径约26米,称为圆形墓圈A。在石圆圈中,谢里曼夫妇发现了5座坟墓,希腊考古学会派来监视他们的斯塔马太基后来又发现了第六座坟墓。这6座长方形的竖穴墓大小深度不同,墓顶用圆木、石板铺盖,大部分已经坍塌。6座墓葬中共葬有19人,有男有女,还有两个小孩,这批古墓中有大量的金银制品。同一墓中的尸骨彼此靠得很近,男人的脸上罩着金面具,胸部覆盖着金片,身边放着刀剑、金杯、银杯等;妇女头上戴着金冠或金制额饰,身旁放着装饰用的金匣,各种名贵材料做的别针,衣服上装饰着雕刻有蜜蜂、乌贼、玫瑰、螺纹等图案的金箔饰件;两个小孩也包裹在金片之中。

荷马史诗中有个传说是:阿伽门农从战场凯旋后,他的妻子和情夫在宴会上(一说沐浴时)趁其不备将这位迈锡尼国君谋杀了。于是,谢里曼认定墓中那些戴着金面具的死者就是从特洛伊战争中归来的阿伽门农和他的随从们。

可是,看起来黄金富足的迈锡尼本土并不出产金矿,那么这里的黄金又是从何处来的呢?

1951年,即谢里曼发掘迈锡尼之后75年,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底米特里博士发现了第二个墓区,称为圆形墓圈B,这个墓区在“狮子门”以西仅百米之遥,发掘出来的珍宝完全可与谢里曼的发现相媲美,而且时代与前者基本相当。古希腊人认为这里是阿伽门农的妻子克里泰涅斯特拉及其情夫和同谋者的墓地,因为古代神话传说谋杀阿伽门农的凶手是不配葬在城堡以内的。

事实上,这些长方形竖穴墓的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早于特洛伊战争的年代三四百年。假使果真有阿伽门农其人的话,他应该是生活在特洛伊战争时期,即公元前1180年左右,而不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显然这些墓穴既不是阿伽门农及其随从的墓地,更不会是阿伽门农妻子与情夫等的葬身之所,而是迈锡尼王族成员的墓穴,墓圹中的死者也是陆续安葬进去的。

大约与希腊考古学家约翰·帕巴底米特里发现圆形墓圈B同一时期,英国考古学家韦思等在独眼巨人墙以西、狮子门之外的地区发掘了9座史前公墓,这些圆顶墓(因形似蜂房,又名蜂房墓)均属于青铜时代中期,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300年。考古学家们在墓中发现了荷马史诗中描述的建筑物、武器和器物,从而证实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解决了历史上长期以来有关荷马史诗的争论。

在这些圆顶墓中,最大的一座即是著名的“阿特柔斯宝库”(“阿特柔斯”是阿伽门农之父)。这座墓的门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开口,形似蜂房,故而又称为“蜂房墓”。令人惊奇的是,“阿特柔斯宝库”的石门梁重达120吨,迈锡尼人是用什么方法将其安置上去的呢?迈锡尼人在没有起重机和千斤顶的情况下,却能将百余吨重的门梁准确地安置起来,不能说不是一个人间奇迹啊!这座墓室的四壁饰以壁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迈锡尼君主将他们的宝藏都收藏在里面,故称之为“宝库”。

虽然自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453年之间,多利安人、罗马人、哥特人、威尼斯人、土耳其人先后占领希腊,光临过这座黄金之城,但奇怪的是,他们都未能发现埋葬在地下的古墓珍宝。

迈锡尼雄踞高山上,易守难攻。对于山城来说,最重要的是粮食和水源。如果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决无断水之虞,在城东部的侧门内附近有暗道通向一秘密水池,可供守城部队在被围困时使用。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迈锡尼城壁垒森严,固若金汤,那这座著名的山城为何屡屡被攻破呢?

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15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末期发展到鼎盛时期。迈锡尼王宫位于城市中心的制高点,有大厅、后厅、走廊、侧室、浴室等遗址。迈锡尼人修建了独眼巨人墙、狮子门和暗道门,王宫中有表现车马等题材的壁画。考古学家们还在不远处的埃里阿斯山巅上发现了瞭望塔的遗址。早期诸王墓地被人们用石板围起来,里面有镌刻着马拉战车的墓碑,以及水井状的圆祭台。这样祭祀动物的鲜血就可以直接流入墓室里,供奉长眠在地下的英雄们任意享用。若干年过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将这些墓葬掩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文明已经产生了一种为王室、官吏和平民所共同使用的文字系统——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属希腊语,是一种音节文字,是由克里特岛的线形文字A发展而来的,公元前13、14世纪在希腊各地流行,后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而被人们遗忘。这种文字系统在1952年由英国建筑师文特里斯释读成功,证实了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创造的。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倾国出兵,远征小亚细亚富裕的城市特洛伊,围攻10年方才攻陷。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此国势一蹶不振。公元前12世纪末,来自希腊北部的多利亚人征服阿卡亚人,一代名城迈锡尼就这样被摧毁了。

迈锡尼墓葬掩埋在荒寂的山峦下长达几千年之久。

继弥诺斯之后,迈锡尼成为希腊大陆最强大的城邦。崇尚武力的迈锡尼王国不仅征服了克里特岛,而且还控制着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使其有足够的财力把迈锡尼建成盛极一时的欧洲强国,它的繁荣给整个地中海区域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3.欧洲字母的发明——福泽千秋的创造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最早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到埃及的象形文字、到中国的汉字、再到影响最为深远的腓尼基字母文字,无不烙印着远古人类前行的脚印。

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那么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是如何演化来的呢?最早发明欧洲字母文字的人是谁呢?

这就不能不提到腓尼基。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位于叙利亚沿岸,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由于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区,所以航海和商业特别发达。在古代的文献里,腓尼基称为“腓尼赫”。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当时的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的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这种颜色很容易退去。他们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总也不会退色,即使衣服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能生产这种绛红颜料源于一件偶然的事情。

据说,有个腓尼基牧人,有一天从海边拿回一大堆的海螺,煮好之后,他扔了几个给他的猎狗。猎狗衔了一个使劲地一咬,顿时嘴里和鼻子上都溅满了鲜红的汁水。牧人开始以为狗嘴巴被螺壳扎破了,急忙用清水给它洗伤。可是洗完之后,狗脸上仍然是一片鲜红。“这是怎么回事”?牧人自言自语地拿起贝壳仔细观察,发现贝壳里面有两块鲜红的颜色。他想,如果用贝壳里的颜色染布,一定不会掉颜色。他又捡回一大堆这种海螺,将贝壳砸碎,放在水里熬,果然熬出了一种紫红色的染料。

从此,那里的人争着到海里去捕捞这种海螺,用它的贝壳做成鲜红色的颜料,然后用来染布。这种紫红色的布受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许多腓尼基人靠贩卖染料、布匹发了财。他们也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以经商为业。在当时,腓尼基商人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各个海港。

腓尼基人,还以善于航海闻名于世。他们曾经进行过人类第一次环绕非洲航行。

说起腓尼基人环绕非洲航行,那还是2600多年前的事情。

有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把几位腓尼基最优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宫里来,下令让这几位腓尼基人去开辟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航线。尼科法老对这几位腓尼基航海家说:“听说你们经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于航海,我让你们从埃及出发,一次也不向后转,而且海岸始终要在右边航行,最后回到埃及。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对我说,我也不会惩处你们。但是今后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我一定重赏你们!”

开辟新航道,要冒极大的危险。但腓尼基航海家勇敢地接受了尼科法老的挑战。几天后,腓尼基航海家驾着3艘双层的划桨船,出发了。一晃3年过去了。尼科法老以为这些大胆的腓尼基人早就在大海中遇难了。

一天,尼科法老的一个大臣向他报告:“报告陛下,3年前出海的腓尼基人回来了,正在宫外听令。”尼科法老一听,大吃一惊地说:“什么,他们还活着,快让他们进宫。”腓尼基人进来后,尼科法老把脸一板,说:“大胆的腓尼基人,竟敢欺骗我,快说,这3年你们躲到哪里去了”!腓尼基人将这3年的航海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向尼科法老献上了他们沿途搜集到的各种珍奇的东西。尼科法老终于相信了,说:“腓尼基人真是最优秀的航海家。”然后重赏了这些航海家。

腓尼基人的环非洲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因为当时欧洲人曾经传说,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能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但是,腓尼基的航海家们却经地中海,进大西洋,向北一直到达英吉利,向南一直到达西非。证明了腓尼基人在航海方面的能力。

正因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行事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去做买卖,在做买卖记账时,觉得当时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难,需要有一种简便的文字作为记载和交往的工具,他们在埃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用22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说起腓尼基字母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划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上的字母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来向卡德穆斯求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

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乌加里特城。乌加里特城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公元前1400年时,由于遭到了一场地震被摧毁。

乌加里特古城被地震摧毁之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城市”。当时城里云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业的人。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用楔形符号写的字母文字泥版。从1930年开始,学者们就已经陆续读懂了用30个楔形符号写成的“乌加里特楔形字母文字”的泥版,其中还有不少乌加里特的诗篇。

学者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一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字母文字表的《识字读本》。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就是从乌加里特的字母演进而来的。

随后,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

腓尼基古城乌加里特的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字母文字的始祖,腓尼基人是欧洲最早使用字母文字的人。

4.希腊城邦的形成——海外殖民的功劳

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此时的国家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独立自主,故称希腊城邦。希腊城邦的形成为希腊文明注入了一支强化剂,在希腊的发展中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承载者,希腊城邦有其独特的地方。

在留传至今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史料较多集中于诗人希西阿德(约生活于公元前750-前700年间)的诗篇中,史学界遂称之为希西阿德时期,这是希腊城邦最初形成的时期。

在荷马时代之末,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和希腊中部的优卑亚岛已有贵族(甚至称为“王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大有发展,优卑亚岛的勒夫康迪在叙利亚的阿尔·米纳建立商站,恢复了和东方的海运贸易与文化联系。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奴隶逐渐增多,终于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首先建立城邦的是邻近东方文明的小亚细亚沿岸和爱琴海诸岛,以及希腊本土的雅典、优卑亚岛等文化最发达地区,继之而有多利安人占据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等地,中希腊和北希腊也迅速赶上,纷纷建城立国。因此,在公元前750到前700年间,众多的城邦涌现于希腊世界,如满天星斗般闪现文明的光辉。

这时,希腊各地生产力有新的增长。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有装铁铧的重犁及铁锄铁斧铁锹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也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各地除种植葡萄、橄榄两大经济作物外,粮食生产也有较大增长,而手工业中制陶、造船、冶金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则是和东方的联系。这时希腊和东方的商业联系已恢复甚至超过爱琴文明时的水平。希腊本土和东方交往并不限于商业,希腊对东方文明先进遗产的吸收也硕果累累。希腊这个后起的文明很快就利用了东方文明历经数千年才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发展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已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和数千年前古代东方文明最早建立国家时不可同日而语。

在希西阿德时期,与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世界出现了标志希腊文明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希腊人沿袭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年;继荷马之后,希西阿德这位农民诗人开展了诗歌创作,不仅为希腊文学揭开了新的篇章,也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不朽的典范作品。

希西阿德出生于希腊中部的彼奥提亚,有《神谱》和《田功农时》等诗篇传世,前者记述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后者则抒写农业劳作和农村生活,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主要的、最生动的材料。希西阿德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诗人,他的视野却很广阔,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这反映希腊城邦形成初期文化普及已有较好成效,一般公民素质不低。这和希腊海运方便、人员往来较易、信息传播较快有关,也和当时使用的字母文字简单易学、城邦公民生活相对自由宽松有关。因此,希西阿德的诗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希腊城邦体制有其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的特点。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希腊文明的特点却是,它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那么,希腊城邦体制又有什么特点呢?

应该说,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从军事民主制转变为阶级国家,最早的小国通常都有国王(由军事首领或宗教首领变为国王)。希腊城邦亦不例外,各邦最早都有传说中的国王与王朝;另外还有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但在发展过程中,王权却不像东方各国那样日益强大,反而逐渐衰微;绝大多数城邦终于废弃君主而实行共和;而后又限制贵族的权力,乃至在一些城邦中推翻贵族统治,建立了古代公民权利最发达的民主政治。因此,城邦建立数百年后,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总结城邦公民政治说:“(一)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城邦公民政治的这个本质特征,有助于希腊奴隶制经济形成以小规模的私有制为主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特点,更对希腊文化能取得优秀成就影响巨大。

希腊城邦建立以后,便有海外殖民运动的开展,直到公元前6世纪的200多年间,希腊殖民者开疆立国多取扬帆渡海之路,在地中海区域广泛开展殖民活动,在这些比希腊本土不知大多少倍的海岸地带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城邦。这些殖民活动已为近年的考古发掘证实。用希腊人自己的比喻说,这些新邦大多分布于地中海、黑海地区,犹如雨后池塘周围此呼彼应的青蛙一样。这种海外殖民活动,其范围之广泛与影响之深远在古代是没有先例的。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有别。所有殖民地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相类似,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

海外殖民不仅缓解了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还大大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希腊本土可从殖民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相互交换,双方皆获利而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这可说是海外殖民为希腊城邦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

在经历“黑暗时代”之后,古希腊迎来了辉煌的“古典时期”。在这个时期,希腊人通过对外贸易和扩张,不仅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恢复了联系,而且还重新取得了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在文化方面,希腊人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为后来欧洲文艺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梭伦——民主政治的缔造者

人民广泛参与决策其实不是现代议会制民主的特征,而是直接民主制的特征,即2500年前雅典城邦的制度。若干年来,雅典民主政治一直被当做古代政治制度的范本以及当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而闻名于世。

梭伦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梭伦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担任首席执政官后,梭伦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较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梭伦改革的基本目的其实是要建立一种富豪政治。因为从他立法的内容看,基本精神是将氏族贵族与比较富有的公民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执掌国家大权的新贵集团。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但是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

希罗多德曾在其名著《历史》中明确指出,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克利斯提尼宪法比梭伦宪法“民主得多”。19世纪,在许多专门论述雅典民主政治的若干史学名著中,例如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书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给予克利斯提尼崇高的评价:摩尔以无可置辩的笔调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而恩格斯更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

这些论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欧美史学界,20世纪前期出版的希腊史著作基本承袭19世纪的观点;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陆续兴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影响,大都接受克利斯提尼创立民主政治的观点或者直接引用恩格斯的原话以为理论依据。

但是19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亚里士多德《雅典政治》等重要历史资料的发现公布,随着迈锡尼、特洛伊等古代文明遗址的挖掘,随着研究手段和认识水准的进一步提高,希腊史许多重大问题开始得到澄清,得到重新研究和认识。

雅典民主政治虽未处于这一时代学术的前缘,但其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已开始受到人们的怀疑。英国著名史学家哈蒙德在论及克利斯提尼改革时,他指出这只是一种“平衡宪法”,算不上是什么“民主”。

虽然克利斯提尼进行了地域改革,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等民主机构。但细细品味,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改变政府的贵族性质。

首先,地域改革没有废除旧的血缘组织,氏族、胞族、部落与新的地域组织并存,而且仍在相当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比如胞族成员资格依旧是授予公民权的重要条件。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雅典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地域改革越不彻底,氏族贵族赖以统治的基础越稳固持久,政体中的民主成分就越有限、越难发展。其次,克利斯提尼改革之后的国家机构,无论新旧,恐怕都很难作为民主政治形成的标志。

十将军委员会是否由克利斯提尼设置?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存争议。而且,这个十将军委员会作为一种政府机构究竟具有多少民主性质?

军事长官向来就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当选的,担任将军一职只是富人的特权,十将军特别是首席将军,是难以避免个人专权的,这与梭伦时代的执政官无大差别。与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相比,五百人会议除了在人数上有增加外,在人员构成、职权范围等方面亦无变化。另外,克利斯提尼仍然保留了梭伦的财产原则,因而在公民内部保留了权利的不平等。

雅典城邦政治的奴隶主专制性质规定了它本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克利斯提尼改革并未改变政体的贵族性质,雅典还是一个贵族制国家。

雅典人相信,参与国家决策的人越多,决策就越公正。雅典的“人民”有频繁和平等的机会参与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由全体“人民”参与的公民大会每年至少举行十次,拥有司法、立法、重大决策及关键人事的权力,公民大会放逐领袖是经常发生的事。

梭伦开创的民主政治曾为希腊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极限的民主并非是一件好事。如果民主不过是如此过程,随着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就能不断走向更平等更完美,那么民主也只能是一种空想。由于雅典人把“人民的权力”与“人民的福利”混为一谈,雅典民主制仅几十年就陷入了腐败和混乱,后来的罗马人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那个制度。

6.希腊神话——世界文化中的瑰宝

古希腊神话一直是一个美妙和神奇的体系,它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孩子们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兴奋不已,研究者则是津津乐道地潜入动人的神话故事里,查找着最初的原型,那么希腊诸神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据说在遥远的远古时代,宇宙苍穹最初的状态是一片混沌,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些混沌不断地融合,吸收了日月精华,有一个神逐渐地在混沌中有了自己的身形,这是希腊神话的第一个神——地神该亚,她是大地的母亲。宇宙中相对于天空的大地就出现了。地神该亚出现以后,开始大大地孕育着自己的生命,在她的努力下,最先成熟的是大地的最底层叫做塔耳塔洛斯层,黑暗之神厄瑞玻斯在这里诞生了,与此同时,地面上也诞生了夜神尼克特,他们是一对孪生姐妹,就这样,古希腊人间出现了最初的3个神,大地,夜晚,黑暗也就形成了。

厄瑞玻斯和尼克特出现在大地上以后,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新奇。他们就像亚当夏娃来人间一样,尝试着所有陌生的一切,最后,他们相爱了,也许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所谓的相爱是什么,总之就是他们整天地在一起形影不离,爱情的结晶就是他们共同孕育了光亮和白日,使得大地有了夜晚和白日的更替,地神该亚是一个神奇的神,她自己能够孕育一切,在光亮和白日出现的时候,她的孩子穹苍之神乌拉诺斯也诞生了,天空就出现了,这个时候,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大地、天空、夜晚、白日都相继出现。

乌拉诺斯诞生以后,为了创建自己的神族势力,和该亚结合生下了12个孩子,6男6女,也就是传说中的12泰坦巨神。神族势力开始庞大起来。乌拉诺斯和该亚也成为世界共同的主宰,后来,他们又生下6个孩子,3个独眼巨怪和3个百臂巨怪。这个时候,乌拉诺斯和该亚有了矛盾冲突,世界的主宰不可能是两个人,而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对方,因此他们开始了争夺,乌拉诺斯为了阻止该亚势力的庞大,把孩子藏在该亚体内阻止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以避免他们的出生给自己带来威胁,但是这一切引起了该亚的不满,在她的帮助下,孩子们还是出生了。其中的克洛诺斯为了报复,用该亚造的大镰刀阉割了乌拉诺斯,从而在该亚的帮助下成为世界的霸主,主宰了整个世界。但乌拉诺斯并没有甘心这一切,他利用自己的血液孕育了巨人和复仇3女神,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他们为了争夺霸权,结下了深深的宿怨。至此希腊神话世界就建构起来了。

克洛诺斯主宰世界以后,把自己的神府定在了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地球的核心,海洋纵横在地球的东西两侧,把它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大洋河岸是幸福的乐园,这里是许多神仙的府邸,他们享受着幸福和快乐。其中大多数主要的神还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神的领地,相当于国家的首都。希腊神话中的12位主神都生活这里,传说中的爱情之神厄洛斯,青春女神赫柏,掌管艺术和科学的9位缪斯,纺人类命运之纱、控制人的生死的命运三女神等,也生活在这里,他们都是大家熟悉和喜欢的天神。

海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希腊神话世界里,海经历了两个朝代。克洛诺斯主宰世界的时期,12泰坦巨神中的俄刻阿诺斯和忒提斯成为海洋的主人。他们创建了海神世界,建立了最初的海上王朝,阿诺斯和忒提斯开辟了3000条河流作为他们的领地范围,无数海上神女随时等待着他们的召唤。在诸多的海神之中,涅柔斯是最著名的一个,他是该亚的儿子,是智慧的化身,能够预言天才、知识和真理。他的女儿和宙斯家族的海神波塞冬秘密相爱,最终结为夫妇,迎来了大海新时代的到来,就这样希腊神话海洋的新旧两个朝代就联结在一起了。

希腊神话中也有所谓的阴曹地府,这里接待着死亡的神灵和一些受到严重处罚的天神。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位于大洋河彼岸,这也是一个极端。大洋河岸是幸福的乐园,而彼岸则是阴暗的罪罚世界。从光明跨过大洋就进入了所谓的冥国。这里到处是荒芜的河岸,一片黑暗笼罩在四周,没有见光的日子,令众神畏惧的斯堤克斯河和悲伤之河阿刻戎河是冥国的边界。死亡的鬼魂都要经过这里。卡戎悲怆河岸等待着这些亡灵的到来。当众亡灵渡过悲伤河以后,来到了冥国的大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三头蛇尾的大狗守坐在紧闭的门前。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刻耳拍洛斯,是专门负责冥国的守卫,以避免亡灵逃出冥国。冥国的主人是宙斯的哥哥哈帝得斯及其妻子珀耳塞福涅。

到这里,丰富而完美的希腊神话世界就建构完整了,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最初的混沌状态,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实,更客观地来讲,神话总归是神话,它的产生总是应该有它的现实依据的。探索希腊神话的现实依据一直是学术界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很多年来,无数的研究专家在这一方面一直在努力着。目前,希腊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见解,“史前大象”是希腊神话起源,这一说法引起了学术界的躁动。

这一震惊世界的学术观点来源于恐象化石的发现。希腊科学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猜测大象的史前祖先应该是一群过着流浪生活的动物,根据这群流浪的大象,科学家推测出大象祖先的头颅化石是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原型。

恐象是史前大象家族体积最大的成员,獠牙弯弯的,其化石多半在欧洲中部发现。2003年9月希腊科学家在希腊南部克里特岛挖掘出了巨型恐象的长达1.7米的獠牙化石、7颗垒球般大小的牙齿化石,此外还在准备种橄榄树的农田上发现了它的骨骼化石。科学家法叟拉斯对这些成果异常兴奋,在自己的研究中,他声称这些大象可能从小亚细亚附近来到克利特岛,在海平面较低的地方,大象可能游泳渡过爱琴海群岛。

在希腊大陆,很久以前就曾发现过大象其他祖宗的残骸,研究人员也因此推测古希腊人所找到的大象化石组成了古希腊神话的一部分。大象的头颅化石中部有个大洞,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这其实是大象巨大的鼻腔,但当时的古希腊人根本就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可能也就是由此产生了独眼巨人的神话。在荷马史诗《奥德赛》和其他古希腊神话里,都描述有一个虚构、凶猛的独眼巨人。

这一学说,目前也处在争论之中,不管它是否是真实的,都体现了一个事实,人们对希腊神话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太多的谜团不久会真相大白的。

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有许多艺术家都以古希腊神话为素材,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7.“木马计”——当心希腊人的礼物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传着一句成语——“当心希腊人送的礼物”。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敌人的伪装欺骗,使敌人钻进自己的心脏。

希腊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神安排的。其中有个著名的“金苹果”的神话,讲述了一场战争的起因。

传说,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国王珀琉斯和海中女神的女儿忒提斯举行婚礼,奥林匹斯山上的许多神仙都应邀而来了,宴会十分热闹。忽然,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女神,她把一个金苹果扔在桌子上,上面刻着一行字:“给最美丽的女神”。

扔苹果的女神是“争吵女神”。珀琉斯国王本来就不敢邀请她,没想到她却自己来了,而且引起一场争吵。因为女神们都想得到金苹果,以此证明自己是最美丽的。

于是,众神的首领宙斯命令女神们到特洛伊去,请一个叫帕里斯的牧羊童来评判。为了得到金苹果,女神们都给帕里斯最大的许诺:天后赫拉答应使他成为一个国王;智慧女神雅典娜保证使他成为一个最聪明的人;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发誓让他娶到全希腊最美丽的女子做妻子。

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因为他不要智慧,不要当国王,只要一个最美丽的妻子。帕里斯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牧羊童,是特洛伊国的王子伪装的。

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帕里斯拐走了当时最美的女子海伦——斯巴达王墨涅依斯的王后。由此,引发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

不过,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还引发了一个“木马计”的典故。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斯巴达有一人家生了个女儿,取名海伦。这小姑娘俏丽无比,渐渐长成一个举世罕见的美女。人人都公认她是全希腊各国最美丽的女子。希腊各国的公子王孙们都纷纷追求她,追求不成者也以看到她的芳容为一生最大的愿望。海伦成了各国公子王孙们的偶像和精心保护的珍宝。后来,海伦的追求者达成了协议:让海伦自己选择丈夫,大家保证尊重她的选择,而且要共同保护她丈夫的权利。

后来,斯巴达王阿特柔斯的儿子墨涅依斯为海伦看中,两人成亲。不久,墨涅依斯做了国王,两人相亲相爱,是一对美满的夫妻。

一天,墨涅依斯的王宫里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他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特洛伊是小亚细亚半岛(今土耳其)上的一个小王国,它和希腊隔海相望。墨涅依斯对帕里斯盛情款待,连年轻的王后海伦也亲自出来接见。帕里斯长得风度翩翩,风流潇洒,很讨女人喜欢。海伦和他一见钟情,竟鬼迷心窍地和帕里斯一起逃回特洛伊城了。帕里斯还掠走了王宫中的许多财宝。

斯巴达国王墨涅依斯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他连夜赶到迈锡城,请他的哥哥也就是国王阿伽门农,来帮他复仇。阿伽门农当时是希腊各国的霸主,他马上邀请了希腊许多小国的国王来开会,会上大家决定联合起来,用武力消灭特洛伊城。阿伽门农被推选为统帅。不久,一支有10万人马,1000多条战舰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攻打特洛伊城去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爆发了。

尽管希腊人很多,但特洛伊城是个十分坚固的城市,希腊人攻打了9年也没有打下来。

第十年,希腊一位多谋善断的将领奥德修斯想出了一条妙计。

这一天早晨非常奇怪。希腊联军的战舰突然扬帆离开了,平时喧闹的战场变得寂静无声。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军回国了,他们跑到城外,却发现海滩上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惊讶地围住木马,他们不知道这木马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要把它拉进城里,有人建议把它烧掉或推到海里。正在这时,有几个牧人捉住了一个希腊人,他被绑着去见特洛伊国王。这个希腊人告诉国王,这个木马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希腊人估计特洛伊人会毁掉它,这样就会引起天神的愤怒。但如果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里,就会给特洛伊人带来神的赐福,所以希腊人把木马造得这样巨大,使特洛伊人无法拉进城去。

特洛伊国王相信了这话,正准备把木马拉进城时,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跑来制止,他要求把木马烧掉,并拿长矛刺向木马。木马发出了可怕的响声,这时从海里窜出两条可怕的蛇,扑向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拉奥孔和他的儿子拼命和巨蛇搏斗,但很快被蛇缠死了。两条巨蛇从容地钻到雅典娜女神的雕像下,不见了。

希腊人又说:“这是因为他想毁掉献给女神的礼物,所以得到了惩罚。”特洛伊人赶紧把木马往城里拉。但木马实在太大了,它比城墙还高,特洛伊人只好把城墙拆开了一段。当天晚上,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他们跳着唱着,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酒,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做着关于和平的美梦。

深夜,一片寂静。劝说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的希腊人其实是个间谍。他走到木马边,轻轻地敲了三下,这是约好的暗号。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

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一空,烧成一片灰烬。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都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海伦也被墨涅依斯带回了希腊。

这场战争应用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木马计”。现在,“特洛伊木马”已成了“挖心战”的同义语,比喻打进敌人心脏的战术。

如此具有谋略和计策的希腊人,怎能不让人有所提防,怎能够不“当心希腊人造的礼物”呢?

8.阿耳忒弥斯“神庙”——灵魂的居所

如果说,埃及的庙宇是上帝之居所,古罗马大教堂是世人之居所,那么,希腊的庙宇则可以比作灵魂之居所。曾经出现在埃菲索斯城铸造的钱币上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就可以描绘成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灵魂的表达,但是它也糅进了大量的东方精神。

在古希腊,神庙建筑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建筑中,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一个。

阿耳忒弥斯神庙遗址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超规模的、直角的而且每边都环绕着柱廊的大型建筑。它是一座巨大的闪闪发光的大理石建筑,坐落在一个极大的、向天空开放的庭院里,因而在很遥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从正面很远看去,像一所圣坛庭院。圣坛庭院本身由柱廊和雕像装饰着。然而,圣坛庭院里的小祭坛,却建得不那么对称。参加正式典礼的牧师可以看到神庙的高处,但他必须转过脸去照顾小祭坛上的活动。这种设计使人联想到近东,在那里,庙宇有时从旁边内收一些,而不是让前门或内坛与倾斜的走道紧靠着。

走向神庙高高的台地,要通过一个环绕着整个建筑物的巨型框架的大理石台阶,伴随着向后倾斜的浇铸物或平置于地上的斜面墙。高处的台地大约78.5米宽和131米长。普里尼告诉我们,这些圆柱有20米高,修长而且上面有精致的沟槽。他们精心制作的基座是由圆形的大理石组成,支撑着塑造的浮雕,这些浮雕沿着圆柱形墙壁的底部“环绕奔腾”,这是建筑学在古代世界几近完美的美妙杰作。精致的爱奥尼亚式的柱顶装置了特制的、漂亮的雕刻环状物(涡旋形),保护着那些圆柱,支撑着上面的大理石平梁(柱顶盘)。在圆柱中楣没有图案,但大型的齿状饰物构成了最上面的部分,支撑着上面的三角空间。在人形山墙上是3个显眼的开口,而正中那扇门是由两位亚马逊族女战士的塑像构成的,在屋檐里还有另外两位女战士塑像。瓦檐饰装扮着顶部。

也许比正面观看的多层圆柱形墙壁更富于戏剧性的是,当观光者从两个圆柱之间往里走时,他会沉浸在欢迎的氛围中。在这里,门廊的前面,是伫立在雕刻矩形座基上的“圆柱森林”。它们与神庙后部门廊的另一个“森林”相互衬托。普里尼统计总共有127根圆柱。为了“适合”这么大的地面规划,建筑师被迫在后面的正方设计了9根圆柱。女神的内室或房间置于邻近高大建筑的中心部位,前后是两道柱门廊。我们没有从埃菲索斯阿耳忒弥斯的祭祀塑像俯视这间圣居的证据,就像雅典的雅典娜女神所作的或奥林匹斯山圣殿里的宙斯雕像那样。然而,人们可以推测,埃菲索斯阿耳忒弥斯的祭祀塑像,就同罗马皇帝时代树立在庭院里的罗马人的复制品一样大小。加上他们戴着精心制作的头冠,显然会比真正的人高些。

阿耳忒弥斯神庙的非凡构造要属于那些惹人注目的人物了。她们在城市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女神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无论何时需要她们,就像欧里庇得斯创作的古希腊悲剧,会根据剧情的进展不时推出来的神仙一样。据说她们曾经帮助建筑师切斯弗雷,在那个伟大的大理石神庙的进口道上面安上了过梁。石制过梁如此巨大和沉重,以至于那位建筑师在完成他的任务过程中,由于绝望而想到自杀。

令人惊叹的是,神庙正面形象的最好证据那么晚才被认证出来。在公元3个世纪期间,圣殿屹立,未受损失并且还可利用的那个时候,伟大的神庙出现在埃菲索斯铸造的钱币上。对这些证据的估价是由这样一些建筑历史学家作出的,如伯纳德·阿西莫,卡尔·列曼,胡·普拉麦,威谦·丁斯莫和查尔斯·皮卡德。即使在今天,这种在所有其他艺术形式中也被接受且广泛了解的缩略传统,似乎仍在困扰某些学者。

在霍瑞恩的不朽预言中,既然诗人和阿耳忒弥斯神庙都不会完全消失,于是莎士比亚为所有的年代保持了记忆。《荒谬的喜剧》被认为是普拉蒂斯的摹写本,只是取代了拉丁诗人以皮顿朗斯的《希腊镇》而已。正是诗人莎士比亚,使他那丰富、精深、博大的才华与埃菲索斯城难舍难分。为什么他做了这个变动?因为他知道,埃菲索斯是古代世界最富裕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一座无疑是世界奇观之一的宏伟神庙。

正是阿耳忒弥斯大圣殿的宏伟壮丽,才使它成为古代世界的一大奇迹。考古学家爱德华·吉本曾经这样描述奥斯底格斯附近埃菲索斯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希腊的艺术和亚洲的财富共同创造了这座神圣而宏伟的建筑……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那些功盖四方的帝王们也敬畏它的尊严,并增添了它的辉煌。”

9.宙斯神庙——世界的奇迹

奥林匹亚最早期的建筑物是用木头和砖块建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旧的建筑物已经逐渐倒塌,后来的建筑物多是用石块来砌成的,其中最为著名的石砌建筑物就是以宙斯本人名字命名的神庙。

大家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希腊,但是作为举办运动会来祭祀的宙斯神的雕像,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它可是世界奇迹之一呢!

宙斯神庙是神的圣庙,但建造它并非是为了用来收集朝拜者供奉的祭品。这种活动是在圣殿之外的巨大的宙斯祭坛上进行的。当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要在那儿宰杀并火烧一百头公牛来献给宙斯。与阿尔菲奥斯河水混合在一起的骨灰堆积在祭坛上,一个多世纪以来,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土丘。神殿建筑是为了保护神圣的祭祀过程免受自然的干扰,在宙斯神庙深处那个神圣地方的画像向祭祀者展示了宙斯本人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奥林匹亚的人们更主要的是为了来参观其宏伟博大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而并不是为了其神圣性,就像今天的许多大教堂一样,这座神殿也具有某种博物馆的味道。

在新的神殿建成后的许多年里,它肯定已收藏了某些古老的或令人崇敬的祭物,也许有一些是来自某个早期的较小的神庙,诸如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块或木板,但要想回到公元前15世纪那种盛行的神圣气氛中,需要一个具有非凡神力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祭司们为了找到一位能建造一尊充分体现众神之王威严的雕像做了长时间的努力,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位雅典公民查姆狄斯的儿子菲狄亚斯来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

菲狄亚斯的雕像虽被认为是非常出色的,但他本人在公元前438年或437年却因藐视他在帕提农神庙设计的雅典娜像而被驱逐出雅典。他的一位伙计名叫梅农,指控他贪污了用于建造雕像的金子。菲狄亚斯似乎也不能提供出建造这尊雕像各个部分所用黄金的准确数字,他自己也情愿流放以免受公众羞辱。但是事实上这项指控肯定是出于政治动机。菲狄亚斯是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朋友,而伯里克利对平民的见解和个人威望是在重建公元前480年被波斯人毁坏的雅典光荣史中建立起来的。伯里克利有一些政敌,他们总是抓住每个机会来诋毁伯里克利,伯里克利的朋友雕刻家菲狄亚斯所受的羞辱就是这种诋毁的牺牲品。

尽管受到这种指控,但其后不久菲狄亚斯就来到奥林匹亚,开始他的这项伟大的创作,菲狄亚斯被赋予了建造宙斯神像的重任,这标志着奥林匹亚议会对他的信任,也表明菲狄亚斯对雅典是清白无辜的。还在雅典时,菲狄亚斯就发明了一种建造大尺寸黄金、象牙雕像的技术。首先,在建雕像的地方竖起一个木制框架,其大小与要完成雕像外尺寸相同。象牙薄片被雕刻用来装饰头、手、足处,贵金属片则做成衣饰和其他装饰,以后这些饰品也被用来装饰神像外部的其他地方。每件饰品之间都要衔接好,每个衔接处都要经过仔细装饰,最后表现了一个有着坚固外形的雕像。

菲狄亚斯没有留下任何材料来告诉人们,他是怎样历尽艰辛及实现这样一件令人惊讶不已的工程的。但在公元97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演说家狄俄·克里索斯托姆应邀在宙斯神庙发表演说时曾公开宣称,就如菲狄亚斯本人所说的那样,这件作品与其所要表现的宙斯是极为相宜的。有一个流行的传说:当菲狄亚斯的一位亲戚兼合作者巴拿恩乌斯阿谈到他是怎样构思出宙斯的神像时,菲狄亚斯引用了《荷马史诗》中的一段来回答,该段描绘了一位庄严的宙斯,他摇摇头就引起了整座奥林匹斯山的震动。狄俄·克里索斯托姆从修辞学角度解释说,这一段描绘使人联想起一切所知的宙斯的名称:“父亲与国王、城市的保护者、友谊之神、祈祷人的保护者、好客之神、增产丰收的赐予者……”他说,宙斯的所有这些不同的特性都能从神像上得到体现,并且它还体现了菲狄亚斯所要表现的众神之王的各种本质特性。

公元前1世纪,著名的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指出,在菲狄亚斯头脑中“有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宙斯的形象,以致驱使这位艺术家能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和蔼可亲的众神之王的形象”。在这里,众神之王的威严表现在神像头部的各个方面,使得每一个相信自己来到了宙斯身旁的人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敬畏感。菲狄亚斯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呢?

从这座雕像建造完起,它就被称作古代雕塑黄金时代的杰作。对雕像的保护据说是由菲狄亚斯的后代来负责的。倾倒橄榄油的奇怪风俗,按波萨尼亚斯的说法,可能是因为神庙潮湿的环境引起象牙的严重开裂,这样可起到防裂作用。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情况变得特别糟糕了,于是南部迈锡尼城的雕塑家达摩芬农应聘修理这尊雕像。据说他干得很漂亮,可能就在此时安放了四根圆柱放在座位下面,以便撑住下面的雕像,使其不致因太重而倒塌。

雕像一直引起那些崇拜宙斯的人们的敬畏与惊叹。它建成之后过了450多年,罗马帝国皇帝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按照那些劫抢希腊艺术珍品的罗马征服者的习惯,渴望在罗马拥有该雕像。工匠们被派去设计运输此雕像的方案,但雕像“突然发出的大笑声震塌了脚手架,工匠们也被吓得四散而逃”。卡利古拉传记的作者苏埃托尼乌斯喜欢把他所热爱的这位皇帝的故事与仇恨交织在一起。但这座雕像却不能永久保持不受亵渎,公元391年,基督教会赢得了胜利。牧师们说服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异教徒举行朝拜宙斯的仪式并关闭了神庙。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被勒令停办,奥林匹亚的这座伟大的圣殿也被弃之不用。

这尊有800多年历史的供朝拜的雕像,最后被从神庙运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以装饰一所宫殿,菲狄亚斯的工作室也被一座基督教堂所取代。大约在公元425年,神庙因大火而受到严重损害,公元6世纪,阿尔菲奥斯河改变其航道,整个奥林匹亚地区也遭到了山崩、滑坡、地震和洪水的破坏。1000多年中,该遗址被厚厚的泥沙、碎石掩埋了。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的雕像虽幸免于这些灾难,但在公元462年,君士坦丁堡广场凶猛的大火烧毁了收藏宙斯神像的宫殿。当奥林匹亚的这所圣殿由于受到冷落而毁于伯罗奔尼撒之时,这尊非凡的雕像,已知的古希腊雕刻中最伟大的作品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被毁坏了。

古希腊人为自己信奉的神灵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的神庙。这些神庙的建筑风格、艺术手法为后来欧洲建筑师争先效仿,至今,还能在许多地方找寻到它们的踪迹。

10.断臂的维纳斯——美的象征

在古希腊,雕塑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这些雕刻的对象一般以神话中的人物为主,这些作品通常是放置于神庙前供人们顶礼膜拜。这些精美的雕塑让人不禁为古希腊人杰出的艺术才能感到惊奇。

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爱情女神,古希腊人习惯称之为阿芙洛狄忒,古罗马人则称之维纳斯,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6项职务。西方造像艺术冠之以女性形象美的楷模。据说维纳斯的诞生源于克洛诺斯对天神乌拉诺斯旺盛情欲的憎恨:当夜幕降临,天神一如既往地展开肢体拥抱大地母神该亚时,埋伏在一旁的克洛诺斯举起手中的镰刀,割下了他的生殖器,并愤怒地把它扔到了波涛翻滚的大海中。那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久,突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散开去,美丽绝伦的少女维纳斯便在这浪花之中诞生了。

维纳斯降生时,并不是断臂的,而且也并非全裸的,她在西方人心中也并非一直都被当做美神的化身。那么,维纳斯是怎样断臂的呢?她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西方人的内心,成为他们心中女性理想美的象征呢?

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将维纳斯在人间的经历理清,那是一个充满浪漫与传奇色彩的故事。

公元前5世纪初,维纳斯海中诞生的情景进入雕像艺术,虽然男性裸体在古希腊很早就被视为艺术美的象征,但是裸体女性的艺术形象还没有出现。所以雕像中的女神虽然身材美丽,但古希腊人依然给她穿上了薄薄的衣衫。

到了这个世纪末,《女祖先维纳斯》雕像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维纳斯裸露的开端。雕像中女神好像在不经意中让肩头的衣服滑落,裸露出了一只乳房,那温柔的眼神和柔软的衣物互为表里,活脱脱一个古希腊的女子的写照。虽然她体格矮小、胯骨高、乳房小,腰和脚踝比较粗,完全一个地中海沿岸农村的壮硕妇女形象,但她却是第一位赤身裸体走向古希腊人的女神。这尊裸像让当时的人们无比的震惊。

在西方艺术界,菲迪亚斯、米隆、波力克利是响当当的雕塑艺术大师,但是他们并未涉足过女性裸像这个领域。到了普拉客希特时期,才绽放生机。他流芳百世的是《尼多斯的维纳斯》,这是一尊全身赤裸的、充满喜悦表情、目光温柔的美丽女神。尼多斯人很喜欢它,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爱神的庙堂之上。

看惯了男性裸体的古希腊人,忽然发现女性裸体也很有魅力,各种诗人作家纷纷用文字抒发他们的赞叹之情。据说有一位古希腊作家及其同伴曾参观该庙,都被这尊女神雕像的美所融化,有一个人竟然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热切地搂住女神的脖颈流出了眼泪,以致站在旁边的祭司惊讶的目瞪口呆。而比西尼亚的国王吉尼米底也被她弄得神魂颠倒。他提出,只要拿这尊女神雕像交换的话,尼多斯人所欠的款项可以免除。但是同样爱美的尼多斯人宁愿忍受债务的煎熬也不愿出卖他们美丽的女神雕像。

一些古希腊作品中,爱神还被用作动词:做爱。公元前5世纪始,古希腊人把粗俗的肉欲和崇高的爱情分开,从此,爱神有了两种身份,专司粗俗肉欲的女神与专司崇高爱情的女神。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称之为“上天的维纳斯”和“世俗的维纳斯”。这种观念一直到近代。但是在普拉客希特那里,这两者融合为一。他手下的维纳斯既有诱人的性感,又有着神性的庄严。他的这尊雕像被无数的后人模仿、复制。流传至今的《尼多斯的维纳斯》光复制品就有49件,有许多作品显得夸张做作,整体缺乏韵律感,但却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其中,《梅迪契的维纳斯》尤其被温克尔曼人看做是女性美的典范,拜伦在《哈罗尔德》中还写诗赞美这尊雕像。

在美术史上,曾有一个长期困扰雕塑家们的问题:人像躯干这个有着完美造型的统一体,却只能由逐渐变细的长腿去支撑,能否找到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来弥补这种不足呢?

普拉客希特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将衣饰裹在双腿上,而只是裸露上身。这样,雕像不再需要任何的支撑,双臂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摆出各种姿势。在复制品《卡普亚的维纳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雕像的风格。公元前4世纪伴随着女性裸体雕像的大放光彩,男性雕像黯然失色下去。公元前2世纪末期,出现了古希腊时代最后一件伟大作品《米洛的维纳斯》。这件作品穿越时空,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女性理想美的象征。之后,伴随着基督教统治时代的来临,裸体艺术逐渐消失。

直到文艺复兴时代,裸体艺术才又重新展现魅力,维纳斯也逐渐从神圣的光环中走向世俗,走向自然,成为传达人性的绝佳对象,比如乔尔乔涅的名画《入睡的维纳斯》、提香的名画《乌尔比诺维纳斯》等,而最著名的则是那幅《维纳斯诞生》。《维纳斯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杰作。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被看做“异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冲破思想的禁锢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们,却觉得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很像是一个新时代的信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

《维纳斯诞生》似乎可以作为体现这样一种“时代感”的例子:裸体的维纳斯像一粒珍珠一样,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画面左上端有风神把春风吹向维纳斯,而春神弗罗娜则在岸上迎接她。19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罗斯金说过,波提切利的老师菲利普·李彼最善于画百合,“可是要画玫瑰那还是要让他的学生。”在这幅画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画了许多玫瑰,在轻风的吹送中,绕着维纳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飘舞。洋溢着青春生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在当时是作为向宗教禁欲主义挑战的形象。画面上维纳斯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传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爱。因此,诞生似乎并不带来欢乐,反而有点悲剧味道。画的背景是一片伸展无边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树林,维纳斯的步子仿佛没有承受重量似的显得飘逸,好像处于有推动力的旋律之中。这个维纳斯作为美和爱的化身,有着严肃的含义。

此外,这个维纳斯的姿态,显然是参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但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还有其特殊的风韵,这个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妇女,而面容却带有一种无邪的稚气。到了19世纪,法国女性人体艺术大师安哥尔又创造了不朽之作《海中升起的维纳斯》。维纳斯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美和理性的典范。

维纳斯的人间经历如同一副生动的西方社会历史画卷,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对美的永恒追求。

那么,断臂的维纳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人发现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解开了维纳斯断臂之谜。

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于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出了一尊维纳斯雕像。出土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襟,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劫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

残缺也是一种美,这正是断臂的维纳斯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魅力。

古希腊人是女性裸体艺术的开创者,也是日后女性裸体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11.希腊戏剧——幸福的雅典人

在古典时代的希腊,看戏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我们今天要看电视、电影一样。拥有宏大先进的剧场的雅典人热爱戏剧,而且也不愁看不起戏剧——他们看戏还发钱呢!

雅典遗址中有一些宏大的剧场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狄奥尼索斯剧场。

它位于雅典卫城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是一个扇形的露天剧场,顺着山坡有一排排的坐席,可以容纳近2万人。剧场中央是一个圆形的舞台,演员和歌队在此演出。舞台后面的斜坡上有一座建筑,是演员们的更衣室,而且从功用上讲,它还可以把舞台上演员的声音拢在剧场内,有现在的扩音设备的作用呢。

几千年前古希腊人创造出了戏剧早期的布景,后来几经改造,延续至今形成现代戏剧的布景。剧场在更衣室前面的廊柱之间放置了大块的木板,在上面画房屋、岩洞、大海等各式各样的景物,有的柱子还可以转动它,这样上面的布景就可以随剧情的发展而切换。剧场里除了固定舞台外,还有一个活动台,将布景从后面推出来,起吊的机械设备,则可以让剧中人物升至空中,非常的生动灵活。

狄奥尼索斯剧场正好处于城乡的分界处。它的右边是熙熙攘攘的市场与海港,左边则是一望无际的乡村,因此观众的口味和身份截然分明。因此为了便于观众了解剧中人物的身份,剧场在更衣室的两边各设一个进出口,让从乡下来的人由左边进出场,城中或海上来的人则是从右边进出场。

剧场是一个圣洁之地,因此杀人流血的场面是不允许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但鬼怪却是经常出没的,为了增强真实感,剧场在圆形舞台设有一个地道,专门让冥府鬼神上下场用。

希腊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由,大多的娱乐场所都会建立在开放的山坡上。风和日丽之下,连绵的山丘、葱郁的树木、飞翔的鸟儿,碧波荡漾的大海尽收眼底,坐的是石凳,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看的是历史与现实的画卷,听的是悠扬的琴声与歌声,这样的剧场,真是让人向往和迷恋。

对于几千年前的雅典公民而言,看戏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享受,还有道德情操的陶冶。它是古希腊人情感与道德的一种需要。因此,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应当走进剧场,接受剧场的洗礼。剧场强烈的空间意识与合理的布局则反映出古希腊人的精神风貌,成为古希腊人独创精神的活的纪念碑。

起初,剧场不卖票,观众可随便进入,但这带来了一个问题:观众争抢座位,秩序不易维持。于是便开始卖票收费,每张票价大约为普通公民半天的收入。票价虽然不算贵,但对于那些赤贫的公民来说,仍然是负担不起的,而且这类公民人数也不少。为了让公民都能看到戏,伯里克利当政时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法令:在公共节日演戏时,给每位公民发放津贴,每次津贴相当于一位公民一天的生活费。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

雅典公民不怕看不起戏,这真是让我们现代人羡慕不已。

在古希腊,一部戏剧的演员只有3位。剧中的人物由他们轮流扮演。他们的出场费是由城邦发给的。歌队的费用则由富裕公民赞助。虽然演员们的收入不算多,但他们每场都尽心尽力。当他们演到精彩之处时,常常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叫好,甚至观众还发出“再演一遍”的欢呼声。有时,观众也对一些戏剧喝倒彩,甚至还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据说,有一次一位观众竟把石子抛向场中,把一位演员打晕了。当然,跺脚与向场中抛水果打演员是他们发泄不满的常用手段。

为了讨观众的欢心,让他们安静地观戏,并让他们发出欢呼声,剧作家们总是苦心孤诣地去揣摩每一句对话,细心构思每一个故事情节。因此,古希腊剧本是用一种合乎口语习惯的诗体写出来的,每一个词句都那样优美,都安排得那样巧妙,我们可以把它当戏剧看,也可以当诗读。但是在古希腊,剧本不是供读者阅读的,而是供演员们在台上表演的。甚至一些文人也很少去读它们,而是在剧场中领略剧作家们的作品。

在与观众的直接对话中,古希腊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悲剧与喜剧家。他们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始终保持着戏剧的高贵性,竭力去表现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以及崇高的、理想的人生。除了众所周知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与欧里庇德斯之外,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还产生了小阿斯堤达马斯与卡喀诺斯等著名悲剧家。喜剧作家则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多产的剧作家一生可写160个剧本,少的也写几十个剧本。这可以说是古希腊文明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雅典城每年有3个重要的戏剧节,都是在重大节日庆典时举行的。每个戏剧节还要评选出优秀的剧作家,不过每次仅限3位剧作家参加。评委由10组成,他们投完票后,执政官便从中抽出五张以决定名次,得胜的剧作家及歌队的赞助者当场上台加冠。此外,得胜的剧作家还会领到一笔奖金。城邦还为一些杰出的剧作家立像以做鼓励。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所以许多剧作家都竞相拿出优秀的作品参赛。

据说,在公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叙拉古殖民城邦的君主狄奥尼西俄斯,为了写出一部好剧,不惜用重金购买了埃斯库罗斯的写字台与欧里庇德斯的书写用具,希望从中获得一种灵感与福祉。对此,雅典人曾嘲笑他说:“一位附庸风雅的暴君,即便用两位大师的桌椅、笔杆也不会写出有品味的悲剧来。”不过,雅典人似乎也太小看他了,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后来他的悲剧《赫克托尔尸首的赎回》最终在雅典的戏剧节上得了头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击了雅典人的嘲弄。然而,乐极生悲,在为他庆祝的酒宴上,这位刚刚得冠的诗人高兴地开怀痛饮,最后竟醉死于筵席之上!

古希腊人开创了西方的戏剧艺术,后来经过古罗马人的模仿,广泛流传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西方各国的表演艺术家频频将古希腊戏剧搬上舞台。古希腊戏剧艺术的巨大精神魅力还深深影响到了东方艺术,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深受我国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12.奥运会——传承至今的盛况

希腊首都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蒂卡半岛西侧,三面环海,气候宜人。它是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希腊时期,希腊就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是重要的竞技场所之一。在距雅典西南约30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丘陵地带,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奥林匹斯。

作为人类共同的盛会,流传了3000年的奥运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各国人民。

相传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创始的。古希腊人对于古代奥运会的优胜者是极为崇敬和仰慕的,在古希腊人看来,奥运会的优胜者是宙斯宠爱的勇士,是人类力与美的代表,象征着城邦的吉祥和强大,因此奥运会的优胜者将终身享有愉快和安宁,被当世和后世的人尊崇与歌颂。奥林匹克运动会何以在古希腊有如此高的威望?古代的优胜者获得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呢?

在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上出土的两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争夺全希腊规模最大的奥运会比赛中的优胜,是当时每个运动员都梦寐以求的荣耀,但是当时奥运会各个项目的比赛,并不设亚军、季军等名次,除了优胜者——冠军以外,其余的竞争者都意味着失败,不会得到任何奖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员参加比赛就如战士从军作战一般,不是获取胜利,就是死亡,彼此竞争和角逐极为激烈和残酷。

那么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运动员会得到什么奖赏呢?

虽然古希腊奥运会对优胜者的奖励曾多次改变,但一段较长时间内,其奖励原则主要着重于精神奖励,其中最高的精神奖励就是一顶神圣的橄榄枝编织而成的桂冠。这种做法,始于公元前752年的第七届奥运会。据说除奖给优胜者橄榄冠外,还另外发一条棕榈枝,以示荣耀。

为什么要用橄榄枝来制作桂冠呢?

这是因为在古希腊,橄榄有它的特殊地位。

橄榄可以酿酒、榨油和食用,还可提炼香料和药材,用途很广,经济价值很大。人民生活与它的关系极为密切,由此人们便对橄榄十分崇敬。而且,古希腊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家。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亲手种植的。它是神赐给人类和平与幸福的象征,因此,人们对橄榄十分虔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希腊各城邦间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感到厌倦,总想用一种活动、一种象征,唤起人们制止战争,争取和平。而奥运会上的橄榄冠,就代表了人们的这种心声。奥运会——橄榄枝——和平,这3个词在古希腊早已成了同义语,甚至流传至今,因此,人们把橄榄枝编成的桂冠视为最神圣的奖品,自然就把它献给最敬仰的人。

为了表达人们纯真和高尚的思想情感,当时古希腊对于橄榄枝桂冠的制作特别精心和虔诚,并有一定的特殊要求:编织桂冠的橄榄枝必须由双亲健在和具有纯希腊血统的纯洁少年,用纯金刀子从宙斯神庙旁的神树上割取。经过精心编制的桂冠还必须在最后由神的化身——运动会上声望最高的长老在隆重的授奖仪式上为优胜者加冕。这种授奖仪式要在宙斯神像前举行。授奖时,有诗人为优胜者朗诵赞美的诗篇,音乐家为其弹唱,雄辩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来对优胜者进行赞美和歌颂,然后,由裁判宣布优胜者的姓名、简历、比赛成绩、所属的城邦及运动员父母的名字,最后是隆重的加冕仪式。

奥运会优胜者除获取此精神殊荣外,也享受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和优待,比如一头山羊、烧饭用的三脚鼎,涂身用的油壶等等。但物质奖励是次要的,法典还规定,获胜者享有陪长老吃一顿饭,并可免除税金的特权。

优胜者不但能得到大会的奖励,在自己的城邦也会得到很多的荣誉和奖赏。每当优胜者荣归故里时,人们兴高采烈、欢歌笑语、夹道欢迎。隆重的场面、热烈的气氛,犹如其城邦盛大的节日。人们甚至还破城扩路,为优胜者建造“凯旋门”或“胜利路”。

据说,当一位名叫做迪亚哥拉斯的希腊人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同时头戴着橄榄枝冠,从奥林匹克竞技场上凯旋时,高兴得禁不住泪流满面。儿子们把老人高高举起,众人无不为之欢呼庆祝!人群中有人这样喊着:“迪亚哥拉斯,人生能到如此境界,应当是死而无憾了!”老人听了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在幸福暖流的冲击下,可怜的老人竟然在儿子们的臂膀中猝死而亡!但希腊人并不为之悲伤,因为能得到如此人间幸福,死又有何所惜呢?

为了表达对优胜者的由衷敬意,也为了让优胜者的英名和光辉形象为后人永久纪念和缅怀,并激励后来者奋发向上,古希腊奥运会规定,获得1次奥运会比赛的优胜者,可以在奥林匹克竞技场的墙壁上刻下其英名;若3次夺得优胜者,则可在宙斯神庙由当时第一流的雕塑家用大理石或青铜为其塑像,使其流芳千古。

学者们还把优胜者的业绩编制成特别的名册,以便在希腊传颂并作永久的记载。例如,公元前5世纪末,伊利斯学者兼演说家希皮尼斯就曾经把有关奥运会优胜者的散乱史料编集成册,出版了第一本奥运会优胜者的花名册。一个世纪以后,古希腊最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又为这份名册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核对,为古代奥运会的优胜者们建立了可靠了历史档案。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史料并没有保存下来。尽管如此,千百年来有关古代奥运会优秀运动员的光辉业绩、轶闻趣事仍然辗转相传,经久不衰。

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若干人的努力,1896年,熄灭了1000多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终于在雅典又得以重新点燃。至此,奥运会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奖牌,已经历了多次变化。1896年的首届奥运会授奖仪式是在运动会的最后一天举行的。当时所有的优胜者被召集前来,由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亲自授予每位冠军一份证书(由于东道主认为金子俗气,奖牌有银、铜两种,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一枚银质奖章,并佩戴橄榄枝花冠;亚军被授予一份证书和一枚铜质奖章及月桂花冠,第三名则只有铜牌。作为奖品,橄榄枝环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退出体育舞台,它神圣的象征意义存在了2000多年之久。

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是至今唯一的不授予奖牌的奥运会。冠军的奖品是值钱的艺术品。1904年第三届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东道主首次为获得前三名的优胜者颁发金、银、铜奖牌。奖牌直径30厘米,上面有一个双翅展开的女神像和橄榄等图案,并刻“美国”、“圣路易斯”等文字。本届奥运会除了授予奖牌外,优胜者还可得到奖杯或其他奖品,其中有些是相当贵重的。从此奥运会金、银、铜牌这3种奖章沿用至今。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奥林匹亚点燃了圣火,自此,代表人类团结友爱、勇于拼搏的火炬历经数千年,在世界人民的手中生生不熄。

13.马拉松——正义与坚强的延续

在当今奥运会上,马拉松是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那么这项运动是如何来的呢?这也许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战争年代。

波斯帝国的开国君主居鲁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曾这样昭示天下:“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的王,世界四方的王……”从公元前553年开始,只用了3年的时间,他就摧毁了小亚细亚强国米底亚,消灭了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发展到第三代——大流士时,波斯帝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战舰入侵和他们隔海相望的希腊,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波斯的海军在海上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20000多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陆军失去海军的呼应,好像一支独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斯的统帅也身负重伤。这次侵略希腊的军事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了。

波斯国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战而降服希腊。他派出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让他们臣服归顺波斯。希腊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惧怕波斯帝国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岂能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雅典人把波斯使者从悬崖抛入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丢进井里,让他们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也没受到这样的羞辱,他恼羞成怒,决定派最有经验的大将军第二次出征希腊。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密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以惊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他们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利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将军在出征期间应轮流掌握兵权,每人1天。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时须事先经过10将军商量,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决议。在雅典军事执政官卡利乌斯的主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10位将军围绕着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位叫米太亚得的将军主张主动出击。表决时,5票对5票,执政官卡利乌斯支持了米太亚得将军。为了发挥米太亚得的指挥才能,其他将军都自愿放弃自己轮流当总司令的权利,让米太亚得一人全权指挥这场战争。

当时雅典军队有10000人,加上1000援军,总共不过11000人。而波斯军队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米太亚得决定不与敌人硬拼,而是把战线稍稍拉长,把精锐步兵安排在两侧,正面战线上的兵力比较薄弱。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战前夕,米太亚得对希腊将士作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他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激战开始了,希腊士兵在下面发起进攻,波斯军队不知是计,立即反攻。希腊军队边战边退,波斯军队步步进逼。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埋伏在两侧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从两侧夹击波斯军。波斯军队由于追击希腊人,战线拉得过长,这时陷入希腊军队的包围,首尾不能相顾,连忙逃向海边,想上船逃跑。希腊军队尾追至海边,和波斯军展开夺取军舰的战斗。

一位叫基纳尔的希腊战士,他奋不顾身地用手抓住战船,被敌人砍掉了一只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只手抓住战船,终于和战友们一起夺取了一艘战船。这场战役中,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落荒而逃。雅典人牺牲了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当当晚上,斯巴达派来的2000名前锋战士赶到时,月光下战场上已是尸首遍野。

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可是,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

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距离是马拉松至雅典的路程,根据当年斐里庇得斯经过的路线确定为全程40公里零200米。1920年,经过仔细测定又把距离改为40公里零195米。

斐里庇得斯的名字和马拉松战役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一代又一代地留存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