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政治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的首要要求。不讲政治的干部,不用。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第一位能力,是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统领力。党员干部要通过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治历练,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锤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进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统领力。

(一)政治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统领力

能力,即本领和水平。政治能力,是分析、判断、驾驭、处理政治问题的本领和水平,是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历练、政治经验、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政治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坚定政治方向、站位政治立场、坚持政治道路、坚守政治原则、做到“两个维护”的本领和水平。

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53]

1.“两个维护”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核心力

这是基于核心的凝聚作用所产生的凝聚力。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也是难以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两个维护”,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两个维护”角度来看,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政治核心力。这意味着: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这个核心有关,有的是与这个核心直接相关的任务和问题,有的可能是与这个核心相关的任务的延伸工作和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维护核心的本领和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需要从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来评判;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在“两个维护”的实践中提升。具体来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最核心的力量;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最核心的集体力量。这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核心力。

2.政治能力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方向力

这是基于方向的引领作用所产生的矫正力。方向决定成败。方向明确,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是因为没有清晰的方向。我们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从政治方向来看,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政治方向力。这意味着: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党的建设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都是基于这个方向所产生的问题;党员干部对所有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服务于这个大方向;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需要从这个方向来评判;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都要沿着这个方向进行砥砺。具体来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最终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现实方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近期方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本方向。这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方向力。

3.政治能力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立场力

这是基于立场的支撑作用所产生的支撑力。立场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没有正确立场,就不可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唯物主义的立场,是党的立场,归根到底是人民立场。从政治立场来看,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政治立场力。这意味着:党员干部所解决的问题与政治立场密切相关,解决问题需要站位政治立场,解决问题的成效需要从一定的政治立场来评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站位政治立场的本领和水平,能力提升需要在正确处理政治立场问题过程中锤炼提高。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提供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事求是要求,党提供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组织保证,人民提供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动力和归宿。这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立场力。

4.政治能力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道路力

这是基于道路的约束作用所产生的约束力。道路决定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政治道路,即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我国来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政治道路视角来看,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政治道路力。这意味着:党员干部所遇到的问题是基于道路所产生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需要从是否坚持政治道路来评判,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在驾驭这条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具体来看,主要是:党的领导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组织力,基本国情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根本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着力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目标任务。这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道路力。

5.政治能力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原则力

这是基于原则的规范作用所产生的规矩力。原则是行为的遵循。中国共产党政治原则的内容较为丰富,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方方面面的内容,表现在党章、党规、规定、条例等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政治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政治原则视角来看,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政治原则力。这意味着:党员干部所解决的问题与政治原则密切相关;解决问题需要遵循和运用政治原则,如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为运用政治原则的本领和水平;解决问题的成效需要从政治原则来评判;能力提升需要在正确处理政治原则问题的过程中磨炼提高。具体来说,主要是: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直接遵循,民主集中制为党员干部科学决策提供了组织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检验解决实际问题政治效益的政治标准。这些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原则力。

(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是政治能力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54]“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55]这为党员干部把握政治方向指明了方向。

1.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科学认识,是人类社会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用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坚信共产主义,就是坚信客观规律,就是坚信科学。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是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56]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撸起袖子加油干,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全面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树立共产主义者的全球视野和宽广胸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更加繁荣的世界和人类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不懈奋斗;传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前者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如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还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形式,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按需分配。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不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起来的。虽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序列,但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且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本身也需要长期的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和教育一代代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确保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探索的经验教训,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智慧,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500多年的探索历程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模式到特色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是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规律,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坚持共同理想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地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发挥制度优势,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共同理想是奋斗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统揽“四个伟大”,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坚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提出并不断丰富完善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个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就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个阶段的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就是方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现阶段的奋斗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具体化,体现着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要求。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把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化为实际行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4.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党的基本理论是党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工作的行动指南。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基本方略是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解答,是工作的直接指导。贯穿三者之中的是党的领导,基本理论是党领导创立的科学理论,基本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党的基本方略。党员干部要开展好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这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开展工作。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要坚持党的基本方略。这就要求扛起落实基本方略的政治责任,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党员干部要把这个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之中,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

(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政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观察分析形势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特别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57]

1.要把握政治因素

这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标尺。政治因素的内涵很丰富,体现在党章党规党纪、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宪法法律、国家制度等各个方面。从当前来看,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道路、政治原则,等等。这些是评判政治问题的重要标尺。党员干部观察分析形势,正确处理问题,要善于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这样也就有了政治站位。评判一种现象、一种情况、一个事物是否是政治问题,就要看它是否涉及了这些政治因素以及涉及的程度。涉及政治问题,这是定性;涉及程度轻、影响小的是轻微政治问题,涉及程度深、影响大的是严重政治问题,这是定量。要以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作出恰当的处理。

2.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能力要求。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是外在的、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特殊的,是事物的个性。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是内在的、相对单一、稳定的、一般的。与一般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相比,政治现象比较复杂,政治本质,具有阶级属性,透过政治现象把握政治本质的难度更大,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站位阶级立场,把握政治因素,广泛地调查研究,仔细地、客观地和全面地了解方方面面的现象;要对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去伪存真,分清真相和假象。要透过真相和假象,分析其所站的政治立场、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所产生的政治效果、所涉及的政治因素,进而明确是什么性质的政治问题。要把对问题的认识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反复,正确把握问题的政治本质。

3.要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这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行为要求。当前,我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政治因素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也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眼睛要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从政治视角观察问题,能够发现各种政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见事要早,善于从政治视角分析问题,明察秋毫,及早发现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行动要快,善于用政治方法处置问题,发现问题,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产生交叉感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避免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的发生。

4.要加强学习

这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基础。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学习宪法法律法规,精准把握政治因素,掌握政治标尺,并以此正确度量社会现象和问题;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努力把握历史真相,从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问题群众已经有了反映,我们自己可能还没有注意到,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致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期,小事件变成了大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听取有关专家的建议,从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要向实践学习,胸怀大局,经常注意政治观察,认真分析研判,及时总结观察处理政治问题的经验教训,练就一双政治慧眼。

(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

什么是纪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一段明确的论述。他说:“为什么说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十分重要的党内规矩呢?这是因为,对我们这么一个大党来讲,不仅要靠党章和纪律,还得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些规矩看着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但都是一种传统、一种范式、一种要求。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58]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干部政治行为的基本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历来有重纪律、讲规矩的优良传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西柏坡时期的“六条规定”等都是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纪律规矩。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敬畏之心,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依据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观察和处理政治问题,是政治能力的要求和体现。换句话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能力是依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处理政治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党员干部的首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59]

1.树立政治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这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学习党章,全面了解和掌握党章的内容和规定,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做到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决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效地保证党令政令畅通,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加强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坚决抵制各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现象,不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准发表反党言论,不准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丑化党和国家形象,不准制作、贩卖、传播、携带、寄递反党丑国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和网络音视频资料,不准在党内组织、参加秘密集团或其他分裂党的活动,不准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和培植个人势力,不准搞山头主义,不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不准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准制造、散布、传播政治谣言,不准擅自对应当由党中央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对外发表主张,不准不按照有关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事项,不准干扰巡视巡察工作和不落实巡视巡察整改要求,不准对抗组织审查,不准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活动,不准组织、参加反党、反社会主义或者敌视政府的组织,不准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不准从事、参与挑拨破坏民族关系,不准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党和破坏民族团结,不准党员信仰宗教,不准组织、参加迷信活动,不准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不准叛逃和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党反政府言论,不准在涉外活动中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不准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准对违反政治纪律规矩的错误思想行为不报告、不抵制、不斗争,不准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党的规矩,切实做到立场坚定、敢于斗争,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加大对违反政治纪律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敢于向腐败分子亮剑,对各种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2.树立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团结

这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要求。团结是永恒的主题。团结就是大局,就是力量,就是胜利。党员干部要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自觉维护党的团结。首先要树立大局意识。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胸怀全局,立足本职,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局高度去统筹谋划,吃透上级指示精神,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干出一番事业。其次要搞好班子团结。班子团结是干好事业的关键。搞好班子团结,班子成员要心胸坦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维护团结的表率。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按时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会上敞开思想、联系实际、积极发言,会后认真落实,真正达到交流思想、交流意见、沟通情况、消除隔阂、统一认识和增强团结的目的。倡导有话当面说、摆到桌面讲,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防止党内生活随意化、娱乐化、庸俗化。最后,要遵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敬畏党纪国法,坚决防止和纠正“七个有之”,即“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维护团结统一。

3.树立程序意识,严格遵循组织程序

这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应有之义。程序是重要的纪律和规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必须遵循组织程序。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严格组织程序。如果工作缺少程序、我行我素,个人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迟早会迷失前进方向,走入误区;组织则会成为一盘散沙、一堆乱麻,无法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组织原则和党性原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组织程序。如党章规定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的程序,《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的代表产生的主要程序:(1)从党支部开始推荐提名。根据多数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2)选举单位就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与上级党组织沟通,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采取适当方式加强审核把关,可以对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3)选举单位研究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审查。(4)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等等,强化党法党纪观念,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

4.树立组织意识,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这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内容。具有组织意识、服从组织决定,是党章对所有党员的要求,是党的团结统一、战斗力的保障。作为党的干部,理应带头树立组织意识,模范地服从组织决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性放在首位,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人、是党的干部,强化服务意识,把服从组织决定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在组织里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组织的权威,确保党的事业有力推进。要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如《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规定,党员干部遇到超出自身职权范围,应当由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属于自身职权范围但事关重大的问题和情况,代表党组织对外发表重要意见,因故无法履职或者离开工作所在地,其他应当向党组织请示的事项,比如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组织决策、决定和对重大工作部署作出调整的事项,应当向党组织请示报告,确保组织决定的正确贯彻落实。

(五)自觉加强政治历练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能力来自实践。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政治历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60]

1.要自觉到基层历练

这是政治历练的重要途径。基层是高层的基石,没有基层的磨炼,是难以在高层坐稳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巴西《经济价值报》记者采访时结合自身经历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61]现在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多数出自校门,最缺乏的是基层的经历,自觉地到火热的基层一线去“墩墩苗”,住一住“窑洞”,睡一睡“土炕”,吃一吃粗粮,尝一尝蚊虫蚤叮咬,你讲的话老百姓愿意听,你做的事情普通群众感兴趣,老百姓认识你、认可你、认同你,把书本上的群众“二字”变成脑海中的一张张熟悉、期待、亲切的脸庞,真正懂得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及当干部为了什么、能为老百姓干些什么等问题,树牢为民意识,了解基层情况,今后的路就会走得更远、更好。

2.要自觉到急难险重的岗位去历练

这是政治历练的重要要求。“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越是紧急、艰难、危险的岗位,越能显示英雄本色,磨砺品质,增强毅力,增长才干。党员干部要练就担当的铁肩膀,就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越是艰险越向前,敢于斗争、迎难而上,自觉地到斗争一线、矛盾多的地方、关键吃劲岗位、抗击疫情、脱贫攻坚、改革开放前沿、艰苦地区去,接一接“烫手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历出新经验,练出“铁手腕”,锻出真本领。

3.要增强政治自制力

这是政治历练的重要目的,也是政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自制力是党员干部自我控制和调节其政治行为的本领,是政治意识的指导力、政治情感的吸引力、政治规矩的规范力和政治定力的持续力的统一。自制者自强,自强者有力。没有政治自制力的党员干部,迟早会被雨打风吹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实践中,真正把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把其变为自觉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政治行为。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政治情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把其化为稳定的工作情绪和强大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学习党的纪律规矩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把其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自由放任,自觉地在纪律规矩下开展工作。自觉地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核心力、政治方向力、政治立场力、政治认识力和政治行动力,提高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坚定驾驭政治的本领和水平,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4.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这是政治历练的落脚点。政治历练,归根到底历练的是人,要历练出具有政治能力的政治人。政治上的“明白人”,顾名思义,就是明白政治,具体内容很多,如明白政治的核心,明白政治的方向、道路、立场、原则,明白政治形势,明白政治的发展趋势,等等。政治上的“明白人”,关键是做到学明白,想明白,做明白。学明白,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学明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等政治要求,学明白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学明白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等。想明白,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思考,想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把握政治的核心、本质和规律,把握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找到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结合点、关键点、突破点,谋划出政治工作的思路,找到政治工作的方法。做明白,就是把党的政治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创造性地为人民服务,实现党的政治目的,做一个政治合格的领导干部。政治上的“老实人”,简而言之,就是政治上老老实实,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弄虚作假,绝不搞政治上的“两面派”,绝不做“两面人”。对党忠诚,心中有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做到“两个维护”。

(六)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人继承和发展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理论基础,是党员干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开展政治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62]

1.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重要前提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相信和尊重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践和时代相结合,并用新的经验来丰富它、发展它,马克思主义就会永葆青春的魅力。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仅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不懂得“义”在中国有适宜的意思,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直存在着、发展着的客观事实。邓小平说:“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6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4]信仰是一种力量。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这种信仰,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应有要求,也是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动力。

2.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65]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认真阅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要突出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新时代要求来看,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助于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要结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贯通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主题、“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真正懂得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要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3.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这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目的,也是最好的坚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实践者,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增强从实际出发实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深入理解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基础的观点,深刻理解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深入理解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问题;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深入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运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运用劳动价值论,增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自觉性;运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运用资本原理,加快资本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动工作,总结新经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