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区块链三大思维

区块链利用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构建起了一个新的模式,该模式具备三大思维:分布式思维、代码化思维、共识性思维。在三大思维的支撑下,实体经济、数字资产、社会组织等都会出现可喜的变化。

1.3.1 分布式思维:理性看待去中心化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这是对分布式思维最好的验证。这里所说的分布式账本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没有更高权威的、分布在众多计算机中的系统。从区块链的本质来说,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手段来担保和核实交易,从而为最终甩开中心控制者提供了机会。

在传统的交易支付流程中,存在一个中心机构,所有的节点要参与交易必须通过中心机构来达成。这里的中心机构既扮演了维护者的身份,维护交易账目正常达成且真实可靠,又扮演了特权参与者的身份,具有发行货币资产的权利。

在区块链的交易流程中,分布式账本的节点A直接将交易发给节点B,所有节点一起确认并且验证交易的真实性。更新了公共总账以后,所有节点再同步一下最新的总账。在这里,维护者的身份下放至每一位参与者。分布式账本无须对账,大家只需要维护一条总账就可以,这里的总账指的是每个节点都可以看到公共账簿。

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区块链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应用基础,下面以区块链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为例,介绍这一特征。

跨境电商从很早之前就火了起来。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加强,跨境电商成为新的行业风口。但是,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外贸渠道的缺失和信任问题。外贸大环境非常复杂,对商家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国内品牌商的外贸之路因为外贸渠道的缺失和信任问题而显得迷雾重重。

其次是手续费高昂和转账周期长的问题。以传统跨境汇款方式电汇为例,汇款周期一般长达3~5个工作日,这期间除了中间银行会收取一定手续费外,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也会对通过其系统进行的电文交换收取较高的电信费。在我国通过中国银行进行跨境汇款时,单笔汇款的电信费为150元。

再者,订单碎片化也是跨境电商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短期订单、中小订单逐渐代替长期订单、大订单。可以说,市场体量庞大、订单碎片化已成为外贸新常态。

最后,在线贸易的刚性需求及交易频次提高的同时利润下降是跨境电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外贸制造商必须全面转型,从简单的生产制造商进化为贸易综合服务商,以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

支付不仅是供应链系统的引擎,也是跨境电商的重要环节,其支付模式直接决定跨境电商的生命线。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比较发达,但是在国外就不一样了。为了解决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难题,关于区块链支付的讨论应运而生。可以说,区块链支付为跨境电商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支付解决方案。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创新使用户在跨境汇款中以更低的费用和更快的速度完成跨境转账,市场空间非常大。

传统的跨境支付方式具有清算时间长、手续费高、容易出现支付诈骗行为的劣势,跨境资金风险较大。区块链打造的P2P支付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不但可以全天候支付、瞬间到账,还能降低隐性成本,有利于降低跨境电商资金风险及满足跨境电商对支付清算服务的便捷性需求。

下面看一下区块链支付为跨境电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构成一个去中心的全球结汇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引入网关系统,解决陌生人之间转账汇款的信任问题。一般来说,银行、第三方机构等具有公信力的主体都可以担任网关。用户与网关之间的关系在整个系统中反映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如果用户A需要通过区块链钱包汇款给用户B,则其间的网关就与A生成了债务,与B生成了债权,通过将该网关对B的债权转为A对B的债权并进行清算,继而反映在双方余额变化上就完成了交易。

A与B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储存在若干个服务器上,服务器之间以P2P的方式进行通信以避免中心化服务器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二是根据共识选择用于结算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作用是维护系统正常运行,防止恶意攻击者大量制造垃圾账目蓄意破坏。因此,区块链钱包要求每个网关都必须持有一定限额的数字货币量,并且每进行一次交易都需要提供一定量的数字货币,就像传统的交易每次都要交手续费一样。

在区块链打造的跨境结算方式中,银行也可以参与进来。银行不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和底层协议,只需要指定特定的数字货币来履行这一职责就可以。这种模式将会替代传统成本高昂的SWIFT技术,从而帮助传统银行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来进行跨境清算和汇款。

当然银行还可以选择覆盖更多的支付场景和数字币种,就像淘宝和京东为用户提供多样的结算方式一样。总而言之,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将会帮助跨境支付解决现存问题,增强跨境电商参与方的体验。

1.3.2 代码化思维:让合作更加透明

借助代码化思维,区块链可以自动执行一些预先设定好的规则和条款。例如,基于用户真实的信息进行自动理赔的医疗保险。为什么区块链会有代码化思维?一切都要从智能合约说起。在很多专家看来,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提到区块链,就不得不提到智能合约。

1994年,计算机科学家、密码学大师尼克·萨博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并给出了具体的定义——“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那么,这个定义应该怎样理解呢?

在理解这个定义之前,有必要知道比特币区块链中的转账。假设Alice想把100个比特币转给Bob,那么在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就会有这样的记录,如图1-4所示。

图1-4 比特币区块链系统中的转账记录

从本质上来看,这个转账记录就是一个合同,其中明确规定了Alice要给Bob转100个比特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图1-4中有一个“解锁信息”,这个“解锁信息”是Alice证明自己身份时需要提交的一个信息。

非常明显,在比特币区块链系统当中,纯UTXO(Unspent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模式的合同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比特币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封闭系统,其转账脚本没有提供与外界进行交互的界面。因此,在转账脚本提交到区块链以前,所有的解锁信息都必须被规定好,而且还要按照固定的方式运行。对于合同而言,这根本就是与实际应用不相符的。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完整的合同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来制定和执行,如图1-5所示。

图1-5 实际生活中合同的制定和执行

一般来讲,图1-5中的条件达成应该是一个外部输入事件,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的合同基本上都是“事件促使”型的。但是,区块链上的数据根本无法判断“事件”是不是已经发生,而要想真正判断出来的话,就必须通过链外输入数据的方式。下面以电子商务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小张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了一台笔记本计算机,当他提交订单的那一刻,实际上就已经生成了一个合同。这个合同包括小张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将货款支付到第三方平台上(事件1),然后卖家收到第三方平台的发货通知后需要为小张发货,当小张收到货物且检查无误后需要单击“确认收货”(事件2)。至此,如果不考虑售后的话,那么整个合同就算是正式完成。

在执行这个合同的过程中,由于事件1是一个高度虚拟化的金融活动,因此,可以在智能合约的助力下自动触发。然而,事件2却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活动,必须有单击“确认收货”的动作才可以同步到虚拟世界中。在这种情况下,单击“确认收货”便成了虚拟世界中的事件2。

由此来看,对于电商平台的合同而言,事件1其实就是小张是否将货款转账到了第三方平台上,事件2则是小张有没有完成单击“确认收货”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合同当中,“确认收货”是与外部交互的一个关键界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智能合约也变得越来越普及。于是,在面对潜在的纠纷时,人们不再需要去亲自解决,一切决定都可以交给代码来做。以购买航班延误险为例,有了智能合约以后,理赔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具体来讲,投保乘客的个人信息、航班延误险、航班实时动态都会以智能合约的形式记录和储存在区块链当中,只要航班延误到已经符合理赔条件的程度,理赔款就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划到投保乘客的账户上。这不仅提高了保险机构处理保单的效率,还节省了投保乘客在追讨理赔款过程中消耗的精力。

可见,智能合约可以极大地便利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提升公司的工作效率。未来,区块链将在智能合约的助力下获得越来越好的发展,电子商务、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将感受到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带来的益处。

1.3.3 共识性思维:赋予现实经济指向性

矛盾的本质是共识的流失;幸福的本质是共识的凝聚。共识性思维是构筑区块链的基石,区块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共识性思维。对于区块链来说,只有让交易方达成共识,交易才可以开启并顺利结束。如果共识破裂,那么区块链也会分叉,交易的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共识性思维并不是区块链所独有的,人们也具备寻求共识与合作的智慧。一般来说,人们寻求共识与合作的方式比较多。例如,建立中心化权威、进行等价交易等。但是区块链要想达成共识,采取的大多是平等、自愿、公正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其实就有了去中心化的基因。

在区块链的共识性思维中,共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会徘徊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并在此基础上分化出不同的想法;区块链也在瓦解和进步中盘旋,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的利益追求。

借助区块链的共识性思维,现实经济拥有了更多的指向性。互联网思维中的“以用户为核心”本质上是与用户达成共识。在区块链领域,应该是“根据需求进行生产”,即先与用户达成共识,再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区块链的共识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提前瞄准用户的措施(简单来说就是把用户纳入产业链中),让用户参与监管和运营。换言之,将交易方纳入区块链中,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保障。

区块链三大思维都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当平台管理遭遇挑战,基于去中心化管理的分布式思维出现;当大数据运算升级到代码层面,代码化思维出现;当区块链的开源系统发生变化、私域流量获得发展,共识性思维出现。未来,如果区块链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那么越来越多的思维方式会顺利落地,例如,跨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