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慧经济
- 孙泽红主编
- 1275字
- 2021-12-15 15:58:10
1.6.1 新经济现象
“汗水经济”即低质量的经济,通过拼汗水、拼廉价劳动力得以发展,往往进入门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旦某个行业挣钱,很多企业就会投向这个行业,导致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企业利润必然被摊薄。一旦要素价格“变贵”、成本上升,势必对“汗水经济”形成“挤出效应”或“倒逼效应”。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就是由“要素价格红利”向“劳动生产率红利”转变,其转变之道在于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有句形象的话:产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信息技术作为产业智能化的主要催化剂,广泛用于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交通、工业监测、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可以实现集能量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和人口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管理。各国力求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国家的建设与智能产业的不断壮大,促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美国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风力发电、纳米技术、空间技术及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并以此改造传统制造业,建立新产业部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新加坡航运物流管理机构全面实施航运物流集装箱信息化,通过推行航运物流集装箱电子标签识别,航运物流港口货柜的查找比原来更快速、准确,实现了航运物流港口货运能力的快速发展。鹿特丹港和汉堡港已实现了航运物流装卸过程的无人化。除了桥式起重机有驾驶员驾驶外,地面拖车、轨道吊都是无人驾驶的,这样可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提高了场箱位的准确性。
“智慧城市”是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据2018年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2017年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热点。从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来看,我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事务行业主管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正式开始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而后又与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16)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2016年11月,《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正式发布,涵盖新型城镇化、高端制造、交通管理、工业安全、农业服务和文物管理等多个方面。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专家余涛表示,这部标准对智慧城市建设从规范、引领、指南、评价和推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这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另一方面也要更有效地从各地智慧城市项目中获得反馈数据,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