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呼吸疾病康复临床操作路径
- 杨汀
- 1178字
- 2021-12-24 11:38:24
三、营养评定
营养评定是指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和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评估,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用于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营养评定可采用以下手段,包括人体测量及体能检测、身体组分分析、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
(一)人体测量及体能检测
人体测量的常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肩胛下、髋部与腹部)、上臂围、上臂肌围、双小腿最大周径、腰围、臀围、肌力(握力)等。体能测定方法包括平衡试验、4米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测试及台阶试验等,实际工作中选择其一即可。
(二)身体组分分析
身体组分分析观察患者脂肪量、体脂百分比、骨骼肌量、推定骨量、蛋白质量、水分量、水分率、细胞外液量、细胞内液量、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等级、体型等指标,其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线、MRI、生物电阻抗BIA、CT、B超、PET-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可行代谢车法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及基础能量消耗。
(三)生化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营养成分的血液浓度测定、营养代谢产物的血液及尿液浓度测定、与营养吸收和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测定、头发及指甲中的营养素含量测定等。常用指标包括:血液学基础(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微量元素等)、营养相关指标(血清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游离脂肪酸、氮平衡及净氮利用率、肌酐身高指数、肌酐身高比、肌酐体重系数、血浆氨基酸谱等)、重要器官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计数)、炎症反应指标、激素水平、代谢因子及产物测定。
(四)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即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发现营养素缺乏的体征。现病史及既往史询问应重点关注营养相关病史,如膳食及体重变化史、已存在的疾病与营养影响因素、用药史及治疗手段、对食物过敏及不耐受性等方面。可借助膳食调查了解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类型,常用方法包括:24小时回顾法(应用较多)、称量法、食物频率法。必要时,还可收集患者健康状况自我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及心理调查资料。
(五)综合营养评定方法
鉴于单一指标评定人体营养状况存在局限性强、误差大等缺陷,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综合性营养评定方法。其主要评定系统包括预后营养指数(PNI)、营养危险指数(NRI)、营养评定指数(NAI)、住院患者预后指数(HPI)、主观全面评定(SGA)、微型营养评定(MNA)等。最常用的是MNA,该量表包括4个部分:人体测量(体重指数、上臂围、小腿围和体重下降情况)、整体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药物摄入情况、应激情况、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皮肤情况)、膳食评定(每日餐数、食物摄入量的改变、蛋白质食物和果蔬及饮料的摄入情况、自主进食能力)及主观评定(自我营养状况的评价和与同龄人健康状况比较)。共18个项目,总分30分。<17.0分为营养不良;17.0~23.5分为具有营养不良风险;>23.5分为营养状况良好。详见附录。
(石 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