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

2.1 临床和影像诊断

【注释】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男性中的发生率为第6位,死亡率为第7位[2]。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癌,除了鼻咽癌主要由EB病毒引起,烟草和酒精是导致其他头颈部鳞癌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欧美国家中口咽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研究提示大部分与HPV感染具有直接关系。虽然我国的具体感染率尚不明确,但同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4]。近期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国内头颈部肿瘤的HPV总体感染率为24.7%,中部地区和口咽癌的比例分别为37.0%和31.6%[5]

原发灶的增强CT或MRI是诊断头颈部肿瘤的常用手段,二者各有利弊。CT具有简便、快速和普及性强的优点,其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辐射,并且不适合碘过敏或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较CT显著提高,同时具有多种显像参数,尤其适合原发于口腔、口咽和鼻咽的肿瘤,并且对于颅底和神经的显示能力出色。MRI的缺点在于费时和价格相对昂贵,不适合具有金属植入以及患有幽闭综合征的患者。此外,对于喉和下咽器官,容易由于不自主吞咽动作造成伪影。颈部是头颈部肿瘤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颈部增强CT是标准的分期手段,特别是对于特征性的淋巴结坏死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颈部B超具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通常不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依据,但可用于初步筛查或淋巴结的引导穿刺。肺部是头颈部肿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胸部CT是标准的分期手段,并且有助于判断肺部其他合并疾病,如慢支肺气肿等。

PET-CT主要采用18F-FDG作为示踪剂,近年来在头颈部肿瘤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6]。对于原发病灶,由于PET-CT通常结合低剂量平扫CT,因此其分辨率不如增强CT,并且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而对于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荟萃分析显示PET-CT具有一定的优势[7,8]。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在常规分期手段上结合PET-CT改变了13.7%的患者治疗策略[9]。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病灶不明的头颈部鳞癌,PET-CT较CT或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0]

头颈部肿瘤的原发灶诊断主要依赖经口或内镜下肿块活检,而淋巴结穿刺或活检有助于分期诊断。由于下咽癌有较高的食管累及或食管癌第二原发,建议分期检查时常规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检查[11,12]。此外,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panendoscopy)有助于头颈鳞癌患者同时性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现。

2.2 病理学诊断

【注释】

头颈部肿瘤的病理对于分期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1]。无论是活检或穿刺标本,首先需要根据组织形态学确定良恶性及组织学类型,必要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于头颈部鳞癌的根治性手术标本,除了进行巨检和镜下描述,还需要提供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切缘、脉管侵犯、周围神经浸润、骨或软骨浸润、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包膜外侵犯等信息。对于口腔癌,需要明确肿瘤侵袭深度,从而有利于确定原发灶分期和指导后续治疗策略[2]。对于鼻咽癌,特别是非角化型,应进行原位杂交检测以明确是否与EBV感染相关。在某些决定EGFR单抗的使用指征时,可进行EGFR免疫组化检测。对于口咽癌,应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检测作为替代指标以明确是否与HPV感染相关,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美国病理协会均推荐采用≥70%的中等或强阳性(肿瘤细胞)作为诊断标准,有条件的中心可以进行HPV DNA或RNA检测[3,4]。虽然HPV感染是口咽癌的分期确定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各指南尚不建议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后续个体化的治疗策略[5,6]

2.3 分期

本指南采用UICC/AJCC TNM分期系统(第8版)[1]

2.3.1 口腔癌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 2cm,侵袭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5mm(DOI为侵袭深度,不是肿瘤厚度)

T2  肿瘤最大径≤2cm,DOI>5mm,≤10mm或肿瘤最大径>2cm,≤4cm,DOI≤10mm

T3  肿瘤最大径>4cm或任何肿瘤DOI>10mm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单独侵犯邻近结构(如穿透下颌骨或上颌骨的骨皮质或累及上颌窦或面部皮肤)*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咀嚼肌间隙、翼板、或颅底和(或)包绕颈内动脉

*注释:原发齿龈的肿瘤仅侵犯浅表的牙/牙槽窝不足以分为T4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注释:可以采用“U”或“L”的标识分别代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上的转移(U)或以下的转移(L)。同样,临床和病理ENE需要记录ENE(-)或ENE(+)

区域淋巴结(N)

病理N(p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 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意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何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

2.3.2 口咽癌(p16-)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2cm

T2  肿瘤最大径>2cm,≤4cm

T3  肿瘤最大径>4cm,或侵犯会厌的舌面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翼外肌、翼板、鼻咽侧壁、或颅底或包绕颈动脉

*注释:舌根或会厌谷的原发肿瘤侵犯至会厌舌面黏膜并不意味着侵犯喉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注释:可以采用“U”或“L”的标识分别代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上的转移(U)或以下的转移(L)。同样,临床和病理ENE需要记录ENE(-)或ENE(+)

区域淋巴结(N)

病理N(p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意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何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

2.3.3 口咽癌(p16+)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2cm

T2  肿瘤最大径>2cm,≤4cm

T3  肿瘤最大径>4cm,或侵犯会厌的舌面

T4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或更远**注释:舌根或会厌谷的原发肿瘤侵犯至会厌舌面黏膜并不意味着侵犯喉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 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

区域淋巴结(N)

病理N(p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p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

pN2 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临床)
总体分期(病理)

2.3.4 喉癌

原发肿瘤(T)(声门上型)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在声门上的1个亚区,声带活动正常

T2 肿瘤侵犯声门上1个以上相邻亚区,侵犯声门区或声门上区以外(如舌根、会厌谷、梨状窝内侧壁的黏膜),无喉固定

T3 肿瘤局限在喉内,有声带固定和(或)侵犯任何下述部位:环后区、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和(或)甲状软骨内板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和(或)侵犯喉外组织(如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或食管)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原发肿瘤(T)(声门型)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声带(可侵犯前联合或后联合),声带活动正常

T1a 肿瘤局限在一侧声带

T1b 肿瘤侵犯双侧声带

T2  肿瘤侵犯至声门上和(或)声门下区,和(或)声带活动受限

T3  肿瘤局限在喉内,伴有声带固定和(或)侵犯声门旁间隙,和(或)甲状软骨内板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和(或)侵犯喉外组织(如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或食管)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原发肿瘤(T)(声门下型)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在声门下区

T2  肿瘤侵犯至声带,声带活动正常或活动受限

T3  肿瘤局限在喉内,伴有声带固定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和(或)侵犯喉外组织(如气管、包括深部舌外肌在内的颈部软组织、带状肌、甲状腺或食管)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注释:可以采用“U”或“L”的标识分别代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上的转移(U)或以下的转移(L)。同样,临床和病理ENE需要记录ENE(-)或ENE(+)

区域淋巴结(N)

病理N(p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意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何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

2.3.5 下咽癌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在下咽的某一解剖亚区且最大径≤2cm

T2  肿瘤侵犯一个以上下咽解剖亚区或邻近解剖区

T3  肿瘤最大径>4cm或半喉固定或侵犯食管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甲状/环状软骨、舌骨、甲状腺或中央区软组织*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包绕颈动脉或侵犯纵隔结构

*注释:中央区软组织包括喉前带状肌和皮下脂肪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ENE(+)

注释:可以采用“U”或“L”的标识分别代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上的转移(U)或以下的转移(L)。同样,临床和病理ENE需要记录ENE(-)或ENE(+)

区域淋巴结(N)

病理N(p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a 同侧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ENE(+);或最大径>3cm,≤6cm,并且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或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意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ENE(-)

N3b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何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ENE(+)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

2.3.6 鼻咽癌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但具有EBV阳性的颈部淋巴结累及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累及

T2  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累及(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T3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颈椎、翼状结构和(或)副鼻窦

T4 肿瘤侵犯颅内,累及脑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和(或)广泛的软组织区域浸润并超过翼外肌外侧缘

区域淋巴结(N)

临床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单侧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环状软骨尾侧缘以上水平

N2 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环状软骨尾侧缘以上水平

N3 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和(或)侵犯环状软骨尾侧缘以下水平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