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特征】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主要症状为患者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不同,可有单眼复视、多视和屈光改变等。按混浊开始形成部位不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三种类型,以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行FVEP和FERG检查,其FVEP一般无显著异常,其FERG一般表现为暗适应0.01反应幅值较低,当增强刺激光强度后直至暗适应10.0项目,其幅值较暗适应0.01会有显著增大。

【病例1】

患者男性,80岁。主诉:双眼视力下降。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5,左眼裸眼视力:光感。右眼角膜透明,晶状体C3N4;左眼角膜透明,晶状体C4N4(图3-1-1)。右眼眼压:11mmHg,左眼眼压:14mmHg。诊断: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见图3-1-2,图3-1-3。

图3-1-1 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前节照相

A.右眼晶状体C3N4;B.左眼晶状体C4N4

图3-1-2 与图3-1-1同一患者FERG

双眼六项反应不同程度降低,暗适应0.01弱光下降低尤其显著

图3-1-3 与图3-1-1同一患者FVEP

双眼均能诱发P2波,峰时未见显著延迟,波形稳定性好

图点评:

受屈光介质混浊的影响,双眼FERG的各波均明显降低,随着闪光强度的增加,a、b波幅值增加。其中皮质性混浊对光线散射作用更明显,导致传入视网膜的光线更少,故对电生理的影响更大。FVEP未见明显影响,提示患者整个视觉通路的传导正常。结合患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预测患者术后效果应该比较理想。患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至右眼0.6,左眼0.6。

【病例2】

患者男性,46岁。主诉:左眼视力下降。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1。右眼角膜透明,晶状体透明;左眼角膜透明,晶状体C1N2P2(图3-1-4)。右眼眼压:15mmHg,左眼眼压:15mmHg。诊断:左眼后囊下型白内障。患者其他各项检查(电生理、OCT)见图3-1-5~图3-1-8。

图3-1-4 左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后囊下型)患者前节照相

图3-1-5 与图3-1-4同一患者mfERG

左眼各环振幅密度未见明显降低

图3-1-6 与图3-1-4同一患者黄斑OCT

左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图3-1-7 与图3-1-4同一患者PERG

右眼PERG正常,左眼P50、N95幅值中度降低,N95/P50比值正常

图3-1-8 与图3-1-4同一患者PVEP

左眼1°空间频率幅值基本正常,峰时略延迟;15′空间频率P100幅值略降低,峰时中度延迟,余未见显著异常

图点评:

患者黄斑OCT提示黄斑结构正常,mfERG提示黄斑功能正常。PERG幅值的降低考虑为屈光介质混浊影响传入相关。PVEP提示患者视神经传导异常度低,结合患者电生理检查的结果预测患者术后效果应该比较理想。患者行左眼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至左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