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髋关节

髋关节(hip joint)为球窝形关节,是全身最大的持重关节。体重由骶髂经髋臼、股骨头及颈传递至下肢,使髋部骨结构产生与力线相一致的骨小梁支持架。

一、髋关节解剖

(一)骨结构
股骨上段骨小梁分两组:持重束(supporting bundle)和张力束(tensive bundle),两组均有主束和副束。持重束简称S束,主束(S1)由股骨颈内侧皮质向上散布在股骨头顶关节面下;副束(S2)由小粗隆向外上分布在大粗隆。张力束简称T束,主束(T1)自大粗隆向内上方分布到股骨头内侧关节面下;副束(T2)骨小梁起自大粗隆下外侧骨皮质,在张力主束下经股骨颈向内行走。两束的主束即S1与T1的骨小梁在股骨颈相交叉,两束的副束即S2与T2的骨小梁在粗隆下相交叉。两个交叉之间,骨小梁稀少区称为Ward三角区(图2-6-1、图2-6-2)。
图2-6-1 髋关节冠状位标本X线、大切片解剖
A.髋关节标本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颈部骨结构,主要分为两组4束:第1组为持重束,S1为主束,S2为副束。第2组为张力束,T1为主束,T2为副束;B.该标本大切片显示:髋臼盂唇(分叉白箭头),股骨头(T),股骨颈(J),干骺端残留骺线(黑箭),股骨头上部关节边缘脂肪性滑膜组织(白箭),下缘为关节囊(黑箭头)。大粗隆(D),Ward三角区(W)
图2-6-2 股骨头颈矢状位X线、大切片解剖
A.标本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T),股骨颈(J),大粗隆(D),粗隆间线(白箭头),注意股骨颈有多个小筛孔(黑箭头),为股骨颈滋养动脉孔(黑箭);B.该标本大切片显示股骨头(T)骨小梁呈网状,股骨颈(J)骨小梁前后交叉。大粗隆(D)向后突出。前关节囊(大黑箭头)、后关节囊(大黑箭)。髋臼盂唇(白箭头)
Singh(辛氏)把股骨上段骨小梁分为6组。1组:股骨头颈持重束骨小梁(S1束);2组:大粗隆至股骨头内侧骨小梁(T1束);3组:小粗隆至大粗隆骨小梁(S2束);4组:大粗隆皮质下骨小梁(T2束);5组和6组:为大小粗隆下髓腔骨小梁相交叉
(二)髋臼
髋臼(acetabulum)关节软骨呈马蹄形,下部为髋臼切迹,有横韧带及纤维软骨连接。髋臼缘有纤维软骨盂唇,以加大髋臼的容量。单独骨性髋臼仅容纳股骨头1/3,加上盂唇软骨可容纳股骨头2/3,髋臼中心为髋臼窝,其壁为髋臼底,由内外两层骨皮质组成,X线片上呈泪滴样轮廓,称为泪滴线。髋臼窝内有圆韧带,其周围充满脂肪组织,表面被有滑膜。脂肪垫可缓冲股骨头圆韧带各方活动的摩擦。脂肪垫中滑膜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血管来自闭孔动脉。股骨头血管来自旋股内侧动脉(图2-6-3)。
图2-6-3 股骨头血管
左髋关节旋股内侧动脉造影显示旋股内侧动脉(长黑箭)经股骨颈后面,分布到大粗隆窝部见有三支小动脉(短黑箭)进入股骨头上部为上关节囊动脉(黑箭头),股骨头颈下缘为下关节囊动脉(空箭)
(三)髋关节囊与韧带
髋关节囊起自髋臼盂唇周边的骨性髋臼壁上,止于股骨颈基底。盂唇伸入关节腔内。韧带与关节囊融合,髋臼前有髂股韧带,最坚韧而厚。髋臼下有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在髋臼之后。轮匝韧带藏于关节囊之中,环吊于股骨颈中部。Weitbrecht系带在关节内股骨颈下缘,起于股骨头下,止于股骨颈基底。
(四)髋关节滑囊
髋关节周围有丰富的肌群,在大粗隆周围的臀肌之间、肌腱之间、肌腱与骨之间有8个滑囊。在坐骨周围肌腱、肌肉之间有4个滑囊。

二、髋关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股骨头颈交界处,环绕关节软骨周边有隆起的脂肪性滑膜组织,滑膜下有丰富的血管。髋关节各种慢性炎症都可刺激这些滑膜增生形成软骨而后骨化,后期可能导致股骨头蘑菇状变形。
股骨上段骨小梁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骨丧失,Singh氏把股骨上段骨小梁分为6组,可用作判定骨质疏松的指数。
股骨颈下缘Weitbrecht系带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整复,纠正股骨头旋转错位具有重要作用。
髋臼盂唇软骨纤维束间有毛细血管,在盂唇纤维软骨变性、损伤、骨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髋臼窝内脂肪垫被有滑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股骨头软骨坏死、骨坏死以及髋关节慢性炎症都可刺激脂肪垫滑膜增生、纤维化、骨化或形成大量结缔组织并将股骨头向外推移。
髋关节血液供应,将在股骨头坏死中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