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内关

【单穴功用】

膻中,又名元儿、元见、上气海、胸堂。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图10),为任脉经气所发,穴居两乳之间,为宗气之海,又善治气病,故称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之募穴,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与任脉之交会穴,本穴具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利膈之功。用于治疗气短、哮喘、肺痈、咳嗽、唾脓、咯血、心胸疼痛、心中懊、噎膈、妇人乳汁少、脏躁、尸厥、冠心病心绞痛。

内关(见第9页)。

【伍用功能】

膻中为八会穴之一——气之会穴,又是心包络的募穴。穴居胸之中央,两乳之间,其功善调胸中大气,而理气散瘀,宽胸利膈,降气平喘,清肺化痰。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胃、心、胸,功专宽胸理气,镇静安神,强心定志,活络止痛。二穴伍用,并走上焦,协力为用,开胸散结,降气化痰,通窍醒神,强心止痛之功益彰。

图10 膻中穴
【主治】

1.气厥诸症

2.脏躁。是一种发作性精神病,以女性患者为多,故又称妇人脏躁。未发作时,常有精神忧郁、幻觉、情绪易激动、知觉过敏或迟钝等先期症状。发作时自觉烦闷,急躁,无故叹气或悲伤欲哭,甚至抽搐,但面色不苍白,意识亦不完全消失。本证类似于癔症,恙由心肝血虚,兼有情志抑郁、血躁肝急所致。

3.失音(失语),属功能性者。

4.冠心病心绞痛。

5.哮喘。

【操作法】
膻中:

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取穴;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取穴。斜刺0.3~0.5寸。亦可施以鸡爪刺(合谷刺),即向前、后、左、右斜刺,并施以泻法,其目的在于行气、散气,消瘀止痛是也。

内关:

伸臂仰掌,于掌后第1横纹正中(大陵)直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直刺0.5~1寸。

【经验】

膻中—内关伍用,对胸中大气紊乱,气机郁结,窍络闭阻,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诸多病症均有良效。秦生其先生曾守法施治癔症性失语、外伤性昏厥均获立竿见影之效。高永星先生运用此组对穴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肥大性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诸症亦有良效。笔者常伍以三阴交治心脏疾病,对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确有实效。现代研究证实,针刺膻中穴能够达到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及改善消化道微循环等作用,治疗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同时,由于该穴居于胸腺部位,故刺激该穴,还能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延缓衰老的作用。

气厥案例

焦某,女,32岁,工人。1979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

(同事代诉)神志不清、抽搐1小时。

病史:

昔日精神抑郁,最忌惊恐刺激,1小时前,正值上班之际,一妇人从背后惊叫恐吓,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胸高气满,四肢抽搐,两手握固,状如鸡爪,急送我院就医。

查体:

面色红润,双侧瞳孔对称缩小,呼吸气粗,四肢僵直、欠温,未引出病理征,舌质淡黯,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

气厥(癔症)。

治则:

调气散郁,宣窍启闭。

处方:

膻中、内关。

操作:

以快速刺入进针,针刺用泻法。

当膻中行针半分钟后,患者自云心胸畅快,前后留针30分钟,共行针3次,病即告愈,嘱其回家静养,不必多虑,随访20年,未见再发。

按语:

膻中,内关伍用,善治气厥、脏躁失语,证属气滞,尚无器质性改变者。膻中穴居胸之中央,两乳之间,其功善调胸中大气,而理气散瘀,宽胸利膈,降气平喘;内关通于胃、心、胸,功专宽胸理气,镇静安神,强心定志,活络止痛,二穴伍用,并走上焦,协力为用,其功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