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上海科普发展战略研究
- 李健民主编
- 1332字
- 2021-12-02 16:28:26
二、“十四五”时期上海科普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近年来,上海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优质科普服务供给、精品科普内容创制、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科普工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全国科普事业发展创造了上海经验,也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体系化科普设施逐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更高
近年来,上海在继续深化和提升科普基地功能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普设施向学校、楼宇和社区拓展,形成了以市级科普基地为主体,以社区创新屋、社区书院、社区科普大学等为补充的科普设施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示范性科普场馆55家、基础性科普基地257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32家、社区创新屋83家。部分重点科普场馆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上海科技馆入围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位列第6。
(二)品牌化科普精品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更大
“十三五”期间,上海以品牌化为导向,探索切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活动和项目,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少年爱迪生、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科学之夜、科普进商场、科普集市、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等一批科普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上海科技节已成为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品牌活动。《少年爱迪生》连续两年荣获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儿童节目提名奖,并获上海市科技新闻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优秀科普图书和作品不断涌现,在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共有3个科普项目获奖(二等奖),其中《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和“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2个项目出自上海。
(三)多样化科普需求持续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迈向新时代,人民的需要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而是除了物质外,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不仅在经济需求上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和富裕提升型,而且在政治生活上要求民主法治,在文化生活上要求精神文明,在社会生活上要求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上追求美丽中国。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交通、医疗、食品安全、人居环境、教育成为新时代公众最为关注的领域和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做好新时代上海科普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助力高品质生活创造,让人民群众更加科学、更为文明地生产和生活。
(四)生态化科普环境日趋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足
联席会议机制不断完善,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议或工作例会。2019年市政府梳理议事协调机构,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予以保留并重新明确了联席会议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能。科普传播网络进一步拓展,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做大互联网科普,培育了汽笛声、科萌萌、趣知医、创新WOW等专业化互联网科普平台。科普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全国率先在上海科学技术奖中设立上海科学普及奖,修订《上海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和《基地认定办事指南》,明确管理职责、细化认定条件和运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