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书信手记
朱德,四川仪陇人,青年时代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从现实的斗争中,他逐渐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救中国。1922年,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7日,朱德写信给在苏联的李季(季子)、陈启修(莘农),希望他们帮助联系到苏联学习。朱德在信中要求“来莫入东方大学”“研究军事”,并明确表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跃然纸上。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季子、莘农同志:
我前一星期两函,谅已收到。转托中国代表(驻莫斯科的)一封介绍信,往德共总部,使我加入他们的军事组织(此事可能否)研究数月,即来莫入东方大学,再入赤军研究军事。
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此种计划,在莘农同志留德时已定,我始终竭力办此事,均未有效。
去冬欲偕莘农同志往莫,莫方以额满为拒,德组为申送事,逼得治华出党。今岁法组送五人到莫,接任卓宣同志函,法组送四名,德组送一名,熊锐或朱德前往。那时我已准备来莫,后又未果。似此种困难情形,看来或是我党员资格太差,或是我行动太错,不能来莫研究,或同志中有不了解我的,说我是军阀而官僚而小资产,终不能做一个忠实党员的吗?
以上种种疑误,是我的环境使然,不明我的真相的人,决不晓得我是一个忠实的党员。我现在决心两月以后即动身来莫,如东方大学准我入,我即加入听课;如不许我入,我亦当加入莫组受点训练,即在外住几月,亦所不辞。
……我正月移居柏林,专为民党活动,经理报务,也印出一小本《明星报》来。对外发展是很困难的。专此作为革命的敬礼。
旅莫诸同志统此问好。
朱德 顿首
三月七号
信中提到的李季,时年三十三岁,早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24年进入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归国任上海大学经济系教授、社会学系系主任。陈启修,时年三十八岁,《资本论》中文版的第一个译者,1923年进入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春,由朱德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东方大学,即“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1年创办于莫斯科。1925年7月,朱德如愿到达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今天我们通过这封书信,一起追寻朱德同志的足迹,感悟他“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的远大抱负和理想追求。
不惧“疑误” 志存高远
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就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1922年就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
1922年时的朱德可以说已享有高官厚禄。今天我们去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还能看到他当时使用过的精美瓷器、羊毛军服等。而高官厚禄从来都不是他的追求,这一年,他在诗文中写道:“余素喜泉林,厌尘嚣。清末叶,内讧未息,外患频来,生当其时,若尽袖手旁观,必蹈越南覆辙。不得已奋身军界,共济时艰……”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朱德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投身军界,“戎马连绵,转瞬十稔”。1922年5月,四川军阀杨森邀朱德共事,朱德婉言谢绝,开始到上海、北京、德国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在上海,朱德终于见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并提出入党要求。9月,朱德远赴欧洲。11月,由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曾回忆自己加入同盟会时的情形,“我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满腔热忱,觉得中国青年着实可以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但是,川滇军阀的混战、一些革命党人的蜕变,使朱德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青年时期的朱德,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只为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后来,朱德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曙光,了解到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认识到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踏上了寻找共产主义的旅程。
长期的军事生涯,使朱德深深明白军事斗争的重要性,他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军事指挥素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信中可见,朱德此前多次申请到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去冬欲偕莘农同志往莫,莫方以额满为拒,德组为申送事,逼得治华出党。今岁法组送五人到莫,接任卓宣同志函,法组送四名,德组送一名,熊锐或朱德前往。那时我已准备来莫,后又未果”。关于一直未能成行的原因,他在信中这样表述,“看来或是我党员资格太差,或是我行动太错,不能来莫研究,或同志中有不了解我的,说我是军阀而官僚而小资产”,也许是有的同志质疑其党员资格、言行举动,质疑其是否有军阀、官僚、小资产思想,质疑其是否信念坚定。产生这样的“疑误”,与朱德的经历有关,“以上种种疑误,是我的环境使然”。
面对“疑误”,朱德坚定地表示“不明我的真相的人,决不晓得我是一个忠实的党员”。在申请到东方大学学习时,朱德亦是十分恳切,“如东方大学准我入,我即加入听课;如不许我入,我亦当加入莫组受点训练,即在外住几月,亦所不辞”。
悉心治学 信念坚定
1923年至1925年,朱德在德国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ABC》等著作,还阅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共产国际刊物《英特纳雄耐尔》《国际通讯》,以及其他介绍国内外革命情况的书刊。同时,朱德也不忘研究军事,并介绍了许多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便于在中国留德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朱德主编刊物《明星报》,亲自撰稿、刻印、邮寄,争取了中间派。《明星报》正是信中提到的“我正月移居柏林,专为民党活动,经理报务,也印出一小本《明星报》来”。
1925年7月,中共旅莫支部执行委员会批准他赴东方大学学习。他研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地理,参观考察学校、工厂、博物馆,做军事学实验,对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在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蓬勃精神感到无比兴奋。在莫斯科郊外的秘密军事训练班,朱德任队长,在苏联教官讲课时,他负责军事教程解释等工作,还经常给中国学员讲解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使用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如何侦察,如何袭击,等等。同时,他注意研究苏联内战时期的游击战术。教官曾在课堂上问他回国以后怎样打仗,朱德回答“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
中共旅莫支部在一份评语中认为:朱德对党组织“兴趣很高”,对党“很忠实”“自动的守纪律”,对党的问题“尚能了解”,过去对党的工作“很努力,有成绩”,对同志的关系“很密切,很普遍”。朱德几年来的思想和行动表现得到党组织的肯定,表明他已经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为党服务 忠于初心
朱德在信中两次提到“为党服务”:“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做军事运动”“如以后不能住了,我即回中国去,专为党服务”。他救国救民的理想已经升华为对党的信仰。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为党服务。他已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
1926年,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为了支持北伐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从苏联抽调一批军事、政治工作人员回国。受党的派遣,5月,朱德从莫斯科启程回到祖国,从此全身心投入为党服务的“军事运动”之中,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胜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参加长征,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等。1945年,朱德在中共七大第三次会议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它来自人民,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在解放战争中,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9月,朱德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新中国成立后,他非常关心并积极主张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军方针和原则,对陆、海、空和装甲兵、炮兵等诸军兵种的建设和发展,对军事院校工作和培养现代军事人才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1925年写下这封信,到1976年去世,朱德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忠实地践行了自己在信中的诺言。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忠于共产党人的初心。
(作者单位:四川省档案馆)
参考文献:
[1]曾德孝.朱德在泸县[J].四川档案.2006(6).
[2]王玉强.朱德从同盟会员到共产党员的思想转变论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2):37-4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