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式太极拳精华32式
- 陈以斌主编
- 1506字
- 2021-12-03 18:34:28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承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移居至山西洪洞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关于始祖陈卜的介绍,并没有文字记载,仅仅是后人口口相传。世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为近邻乡民所敬重。直至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人们开始追述陈卜史实。
关于陈式太极拳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是从太极拳九世祖陈王廷一代开始的。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明末拳术已闻名。于拳术更加研究深入,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
陈王廷又名奏廷,生于1600年,卒于1680年。其文武双全,精通拳械,功夫了得。他行侠仗义,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匪闻风而逃。他在河南、山东一带名望甚高,但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年老隐居期间,他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在祖传之拳术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仅存《拳经总歌》《长短句》。当时,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盛行,当地流传谚语有“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
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他将太极拳的套路创造性地发展成现在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炮捶),也就是太极拳老架(大架)。长兴公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据说,在戏台前看戏,他站在拥挤的人群中,无论众人如何推搡拥挤,他的脚步都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其被称为“牌位大王”。其子耕耘拳艺精奥,子承父业,山东人立碑叙其事以为念。耕耘之子延年、延熙都是太极拳名师,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作者陈以斌亲身示范。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逐渐舍弃了一些高难度动作和发劲动作,架势与老架(大架)相比略小,被称为新架(小架)。
十六世陈鑫,字品三,他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发奋著书,历时12年写成《陈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书于纸上。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是近代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其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为发展、传播太极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发科公为人忠厚,武德高尚,教授徒弟众多。其子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郑州、焦作等地教授拳术(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徒众很多。
十八世陈照丕,字绩甫,理论造诣极深,著有《陈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图解》《陈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尊崇。照丕公是陈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传承至今,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大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分为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技击运用上,都仍然保持着传统风格。
本书作者陈以斌师承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星,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2013年陈以斌老师受文化部、外交部、体育总局邀请,在天安门广场做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养生、拳法、技法等太极文化的讲解和大型表演活动。陈以斌老师还曾在体育大学任武术系主任和太极拳老师。陈以斌老师的拳法洒脱自然,大气磅礴,刚劲有力;蓄劲如拉弓,发劲似放电;如金狮抖毛,巨蟒缠物,猛虎下山,蛟龙出海。陈以斌老师拳法精湛,技艺高深,授拳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门下弟子众多,无不夸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