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篇·第二节》

词语注释

①有子:孔子弟子,有若,字子有(一说子若)。

②孝弟:孝,孝顺父母。弟(tì),同“悌”,弟弟敬爱兄长。孝悌,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道德观。

③鲜(xiǎn):少。《论语》一书中,“鲜”字都是这个读音和字意。

④乱:背礼反常即为乱。

⑤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⑥道:人道。

⑦仁:人群相处的正确规则,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高道德。与(yú):同“欤”,《论语》一书中,“欤”均写作为“与”,此处为表示感叹,译为“啊”。

章句理解

有子说:“若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好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若一个人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好造反,这种人就更不会有了。君子专心致力于做人的根本,根本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国学启示

孔子儒家思想是建立在以孝为基础之上的,没有孝道,就没有仁道,故而将此章定为本书第一章。

“孝”是孔子思想的起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由血缘关系衍生的、最稳固的社会关系。子女对父母的孝,缘于血缘天性,也是最容易形成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孝是“仁”的基础。将最容易形成的家庭中的孝悌,推广到全社会,就是践行仁道了。

有子“孝悌为本”的思想,深得孔子思想精髓。孔子过世后,众弟子一度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那样对待有若,这并非全然因为有若长相酷似孔子。

趣味故事

陈纪拒客

陈纪是东汉时有名的君子。他七岁的时候,父亲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在陈纪家里碰面。

正午已过,父亲的朋友还是没有来。陈纪的父亲也很有个性,一个人走了。

陈纪的父亲走后,他的朋友才驾车来到陈纪家。陈纪当时正在门外玩耍,父亲的朋友就在车上问陈纪:“你父亲在家吗?”

陈纪笑着回答说:“呀,是您啊。父亲一直等您等到正午,不见您来,父亲便自己走了。”

父亲的朋友一听说走了,大为恼火,吹胡子瞪眼地骂上了:“真不是个人啊!明明跟我约好一块儿走,却把我丢下,他自己走了!”

陈纪听到这人骂父亲,小脸一下就绷了起来,侧着头对这人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陈纪如果任由别人辱骂自己的父亲,就是不孝。况且,自己的父亲并没有错呀。所以,陈纪毫不客气地维护了父亲的名誉,也维护了自己作为儿子的尊严。

父亲的朋友被陈纪说得很羞愧,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他意识到自己粗鲁失礼了,便不好意思地从车上下来,红着脸去拉陈纪的手。却不想陈纪头也不回,径直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思考时间

1.《论语》为何把“孝悌”放在全书第一篇第一章的突出位置上?说明了什么?

2.有人当面责骂陈纪的父亲,陈纪是怎么做的?他这么做首先是基于一种什么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