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是兄弟,肝好五脏安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心、肝、脾、肺、肾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若有一个偷懒或生病,鲜艳的花儿就会逐渐枯萎、凋谢。肝脏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脏器关系密切,如果肝脏出了问题,其他脏器也会跟着遭殃。

●肝不好,心不安

中医认为,肝藏血,心主血。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气血平和,心的血流量及功能才得以维持正常。如果肝血不足,血液无以流入脉道、滋养心脏,可能会影响到心的功能而导致心律失常等问题。所以当心脏出了问题,不仅要注意心脏的保养,也要从肝上找原因。

生活中常见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等看起来跟心有关的问题,其实多数需要从肝论治。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情志活动,都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肝血旺盛,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心得血养,精神愉快、心神安宁。如果肝血不足,则肝不能正常疏泄气血,气血失调,肝气升发太多,肝的火气就会上引于心,导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等问题。

当然,心如果出现了问题,亦可影响到肝。肝主藏血,那么血从哪里来呢?肝主疏泄,疏泄的气血怎样才能流向身体其他地方?这些都离不开心对血液的推动作用。心血不足,肝无血可藏,则疏泄失常,又会影响到心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肝脏“郁闷”,脾也受罪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以土为用,而土得木疏土方为用。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如果肝出了问题,脾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肝脾不和影响消化

肝脾都是消化系统中的“大将”,一个疏泄气机,一个负责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两者互相协同配合,以维持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

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发挥,一能协调脾胃升降气机,二能促进胆汁分泌,可使脾胃更加有利地进行运化。如果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就会横逆犯脾,影响脾之运化,出现精神抑郁、胸闷、两胁胀痛、腹胀、食欲不振、便溏等肝脾不和的症状。

当然,影响是双向的,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就容易导致水湿内停,最后湿热内生,熏蒸肝胆而导致疏泄失常,使人出现胸胁胀痛、恶心呕吐,甚至黄疸等症。

肝脾不和,气血难好

不仅消化离不开肝脾的协同互用,气血的运行也需要它们精诚合作——肝藏血,可以调节血量;脾生血统血,使血不会乱跑。肝血充足,疏泄有度,才能正常调节血量,脾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才能使肝有血可藏。

肝和脾之间,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例如肝血不足而致疏泄失常,就会影响到脾胃气机的升降,导致各种消化问题,影响气血生化;肝疏泄太过,气血乱窜,也会影响脾统血的功能,脾不统血,血液就会外溢,像月经过多、经期过长等问题,就是肝脾闹脾气的后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力,肝不仅无血可藏,可能它得到的气血濡养都不够,不论是哪个脏器,“动力”不足都容易出问题。

●肝不好,肺也难受

从表面上看,肝肺是独立的脏器,各管一条线,肝主要调整全身之血,肺主要调整全身之气。其实不然,全身气血的运行需要它们的协同作用——肺调节全身之气的功能,需要血的濡养;肝向各脏腑组织输送血液,需要气的推动。如果肝血不足,调节到肺的血液不够,肺失濡养,可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等问题。

《黄帝内经》中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在膈下,其气升发;肺在膈上,其气肃降。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气血津液运行畅达。如果肝气升发太多,气火循着经络上逆犯肺,可影响肺气肃降,导致胸胁胀痛、咳喘等问题。

肝不好,肺受罪,同样肺出了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肝的功能——肺失肃降,燥热下行及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可导致胸胁隐痛胀满、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眼睛肿痛等问题;肺气虚弱,也会影响肝的调整和疏泄功能,使人出现四肢乏力、情绪抑郁等问题。

●肝气虚,肾也虚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依赖于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离不开肝血化精的不断补充。所以肝肾之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尤其是肝血充盈与否,对肾的影响尤为重要——肝血充足,肾精生化有源,肾气就足;肝血不足,或者肝血瘀滞,肾精生化无源,肾气就虚。

如果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导致肝阳偏亢,使人变得脾气暴躁,还可导致胸胁疼痛、眼睛肿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肝阳亢盛,时间久了又反过来影响肾,加重肾阴虚损,导致腰膝酸软、尿浊、水肿等症。

●肝胆相照,肝不好胆也受影响

肝处于人体腹腔右上部,胆囊位于肝下胆囊窝内,依附于肝。中医认为,肝和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它们在生理功能方面的“牵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肝胆协同助消化

肝主疏泄,有分泌胆汁的功能;胆主通降,是胆汁的“仓库”,负责贮藏、排泄胆汁。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如果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贮存和排泄,对胆道不利;反之,胆道受阻,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

二、肝胆互用情志畅达

中医认为:“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肝调畅情志,胆主决断,肝胆互用,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经常生气发怒,伤害的不止肝脏,还有与之密切相连的胆。

肝胆相互影响,一方有问题,另一方也不能幸免,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肝胆同病”。从生理上看,进入肝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不能被消灭,就可能会顺着肝胆管进入胆囊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性肝炎常和病毒性胆囊炎一起出现的原因。再如肝胆湿热,疏泄不利,不仅导致胆汁外溢,使人出现黄疸、口苦等症状,还会有胸胁胀痛、精神抑郁等肝气郁结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