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谨慎地选择自己的一切,并对所选的一切负责

把关注的焦点收回到自己身上,抛开物品本身与自己相处,发现自我的内在价值。

——【极简便签】

是什么促使我开始尝试极简生活的?

对这个问题,我认真回想了一下,应该是衣橱。

每到换季之时,最令我头疼的就是收拾衣服。特别是从夏天到冬天,需要把那些厚厚的冬衣统一从床箱底下拿出来,放在好翻找的衣柜里。将其堆叠在床上筛选归类时,高高的一摞,看着就让人犯怵。彻底收拾完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站得腰酸腿疼。

疲累的时刻,我忍不住抱怨:这么多衣服,真是累赘!可抱怨过后,却还是会忍不住添置新衣,让这种辛苦和烦恼循环上演。直到2018年的“10·1黄金周”,我在家整理入冬的衣服,烦躁的情绪涌上来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对这些衣服做一个“断舍离”?

果不其然,那一次,我舍弃了很多衣服,衣柜清空了三分之二。

清理那些物品,就如同在清理自己的内心,我一面整理,一面质问自己:

·我是如何把这些东西带回家的?

·我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把它们买回来的?

·我的生活有没有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发生好的改变?

·我有没有频繁地穿这些衣服,并将其视如珍宝?

·我每一次穿这些衣服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

·……

问得越多,越觉得惭愧。

有些衣服,是减价时买的,谈不上喜不喜欢,就觉得不买遗憾;有些衣服,吊牌都没摘过,当时是为了想买一件心仪的衣服,可逛半天没买到,就退而求其次了;还有的衣服是朋友送的,但自己一次都没有穿过,就一直囤积着。

常穿的衣服,似乎总是那么几件;常买的款式,似乎也总是那么几种。绝大多数的衣服都处于被搁置的状态,完全没有发挥它的价值。更悲哀的是,我还得不定期地去收拾清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衣服对我而言,完全是一种负担。

数着家里那些完全能够满足我日常需求的衣物,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极简生活的初体验:100天不买衣服。我想看看,不再给衣橱“添乱”的日子,会有怎样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继续清理不需要、不喜欢、不实用的衣服。

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动摇的时候,比如经常光顾的实体店老板又在朋友圈曝出新款服装的图片,或者对一些衣物进行特价销售;偶尔跟朋友一起逛街,会被拉着试穿某件衣服,然后周围有人不停地以好看为由“怂恿”你买下……这时候,真的很容易动心。可当我一想起成堆的衣服摞在床上的情景时,我就能恢复一些理智,提醒自己:还想那么辛苦吗?还不能记住那些教训吗?这衣服你真的需要吗?

克制住当时购买的冲动,回过头再看,也便觉得可有可无了。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为收拾衣服花费的时间少了,衣橱也不那么容易乱了。在不断精简衣物之后,我大概每周只需要两三套衣服轮换就足够了,节省了很多精力。

没有尝试的话,我自己都不敢相信,100天的时间,大概3个月左右,不去添置衣物,并对现有的衣物持续进行筛选和清理。等到100天过后,我的衣橱竟然比过去干净不止五倍!在心理层面,最初还需要刻意去控制购买的欲望,到后来竟开始逐渐享受不被新鲜衣物诱惑的自由。是的,这就好像摆脱了一种执念。

外国有一句谚语:三条路不如两条路,两条路不如一条路,一条路不如没有路。很多时候,选择多了,并不一定是好事。挑来拣去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心累的同时买回来的又未必是真正需要或心仪的衣服。无节制、无目的地添置衣物,真的是一种浪费。

细想想,过去添置大量的衣服,90%都不是因为需要,而更像是满足自己的外在所需。当我把关注的焦点收回到自己身上,好像更能够抛开衣物本身与自己相处了,并去发现自我的内在价值。当我不再随随便便就带回一件衣服时,我和周围人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筛选物品的同时,我也在向外界宣告:我只要精致的,不为廉价而心动,也不会委屈自己去凑合。我会谨慎选择自己的一切,并对所选的一切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