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第三维:金钱力

我们终身唯一持久的爱和兴趣,不过是赚钱。

——香港作家 亦舒

如果说钱的第一维度是自己打工,第二维度是雇人打工,那么,钱的第三维度就是让钱替我们“打工”。人不能为钱而生,但是可以让钱为我们而生。正如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在其代表作《茶花女》中的那句名言所说:“金钱是好的仆人,也是坏的主人。”

钱的第三维度,亦即“财产性收入”。当新富阶层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开始启动用钱赚钱的历程,这在发达社会是常识。然而,虽然早在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过去10多年,真正进入钱的第三维度的中国人显然并不够多。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收入来源划分,人均工资性收入1791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7%;人均经营净收入530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5%;人均转移净收入(如退休金)617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9.2%;至于人均财产净收入,则只有2791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是占比最低的。

中国人财产性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起步晚。目前财产性收入较高的群体,主要是新富阶层。但中国人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趋势又是可观的。2013~201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11元提高到28228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其中2018年同比增长高达12.9%,明显高于其他分项。这些可支配收入,都有望转化为财产性收入。

纵观中国新富阶层的财产分配,亦颇有“中国特色”。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2018年年末中国居民总资产达4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房产为325.6万亿元,金融资产139.5万亿元。金融资产中,存款约72.4万亿元,保险、银行理财分别为19.3万亿元和18.2万亿元,股票、证券投资类资产约16.1万亿元,信托计划权益6.5万亿,债券0.8万亿元。换言之,中国居民财产有70%集中于房产。房产能算财产性收入吗?不一定。因为有贷款的房子不能完全算资产,如果自住又未还清贷款的话,则是负债。

综合而言,中国新富的资产普遍偏“重”,过多集中于房产,受市场、政策等的影响也会很大。新富未来应该让资产“轻”起来,才能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尤其在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普通人也能发现,资产过“重”会严重影响现金流。更何况新富对资金的调动性要求比较高。

那么,在钱的第三维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主要有四点:

1.减持一些房产,提高金融资产的比重(参考第三章“沉重方案:物业”)。

2.中国人普遍过度储蓄,应把部分储蓄变成投资。

3.投资有风险,所以要丰富投资组合。

4.如今资本是全球流转的,所以要跨境配置资产(参考第二章“全球性眼光”)。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中国人热衷投资房产应该是“迫于无奈”,乃受制于国内的客观投资环境,没有太多好的投资项目可以选择。胡乱投资了,就怕变“韭菜”。新富虽有钱,又经得起几次“割”呢?所以,新富更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可能配置全球优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