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村社调查小结

一、毛南族剪纸的文化解读

(一)花与桥:毛南族剪纸中的生育观念

在红筵环节的12个主要步骤中,用到剪纸的有10个,其中8个步骤出现了花枝;在3次架桥中,花枝也是最重要的道具之一,且其中还要涉及名为“楹桥”的剪纸。这些都与红筵的核心即酬谢生育之神——婆王密切相关,反映出毛南族源远流长的生育观念与求子习俗。

前文中提到,毛南族的婆王又称“万岁婆王”“万岁娘娘”,是毛南族十分崇敬的掌管生育之事的大神。相传婆王居住在花山中的一座花楼之中。花山与凡间一水相隔,是一座百花盛开的福地,婆王是花山上掌管百花的众神之首。毛南人认为,花山上的每一朵花都代表着一个孩子,人类夫妻的生儿育女都是婆王派花林仙官将花送到家中卧室的结果。故此,“送花”象征着神圣而神秘的送子仪式,而肥套中的红筵则正是送子仪式过程的完整呈现,其一方面再现婆王送花到主家给主家赐予儿女的过程,主家正式向婆王当面谢恩还愿;另一方面也寓意着婆王的法力将持续不断给主家的后人带来福气,保佑主家世世代代儿孙满堂。

在肥套仪式中,一根花枝即象征着婆王掌管下的一朵“神花”,花枝从制作到使用有着严格的讲究——如前文所述,花枝必须由儿女双全且八字合适的公裁花在祖先牌位前制作,从劈竹篾到最终完成必须由一人独立进行,制作好的花枝要在红筵的各个仪式中由婆王以及众神送给主家。

当花枝由众神交到主家手中之后,主家要将花枝送入卧室,但此时并不意味着花枝所代表的子孙绵长的福佑就到达主家了。其实,花枝的本质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神花的象征,它与真正的神花是不一样的,花枝的作用是起到象征和引领,而要得到真正的神花以及神花所代表的来自花山的福佑,必须通过架桥的方式实现。

因此,桥在送花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肥套的红筵环节中,涉及架桥的步骤一共有3个,分别是架楹桥、架阴桥、架阳桥。

之所以会涉及桥的民俗意象,是因为花山与凡间隔着一条河,要想从花山送花到人间,就必须要过桥。因此,神花要过桥才能真正到达凡间。具体到肥套仪式中的红筵,就意味着要通过桥连接象征神界的神坛和主家平时居住的空间。架桥中的架阴桥和架阳桥即起到这种功能。

此外,红筵在安楼、开坛(即正式开始)之前,还要进行架楹桥(即架红布桥梁或架红桥)的仪式。这个仪式也可以在主家正式办肥套之前单独请师公操办,其中竹子和红布搭建的楹桥中央要挂上象征花山的楹桥剪纸。架楹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花山上的众多小神——花童保佑孩子代表的那朵花健康长大。楹桥剪纸上除了花童之外,还有花枝纹样和葫芦纹样,前者代表的是花山上的百花,后者则是在讲述大洪水时婆王从葫芦中重生从而创造人类的故事。

在毛南族其他的巫俗仪式当中,花童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剪纸图样,不仅出现在楹桥剪纸与花楼中,还时常出现在解关、合命中。花童作为花山中的小神,在保佑孩子平安长大以及促成相亲男女情投意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与繁衍后代、子孙兴旺的生育观念密切相关。

以花作为生命的象征并以桥作为神灵送子的媒介,并不是毛南族独有的生育风俗。在三南地区周边的仫佬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神灵谱系中,婆王拥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掌管着给民间送花(即送子)的权力。

在离环江不远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的仫佬族居住区,村村寨寨都有“花婆庙”;若妇女久婚无子,则要进行“安花”仪式,经过“踩桥”“架房门桥”以求送子进家。李路阳,吴浩.广西傩文化探幽[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108-110,160-165.

而广西的壮族民间很多已婚妇女要在家中立神龛供奉送花娘娘,也叫“床头婆”,若女子久婚不孕或子女多病,则要烧香供祭;环江地区居住的壮族有架双桥的风俗,即安置一座用红布象征的桥架在不育妇女的卧房门外,安置一座用珠片象征的桥架在田野的小沟上。他们认为只有这样花魂才会高高兴兴地来降生。此外,壮族创始之神“姆六甲”也是从花中长出,之后才创造了人类。同[1].

广西的水族、布依族、侗族等百越后裔以及和他们长久杂居的茶山瑶、苗族等民族都有和此类似的生育信仰。同[1].

这些民族组成了广西的“花”文化圈,花文化也成为岭南地区百越系民族在民间信仰方面所共有的特征。

(二)毛南族剪纸中的色彩对应

在毛南族剪纸中,对颜色的选择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讲究。就现在的传承状况来看,具体到剪纸上的图案和细节,不同师班、不同师公(吉生)之间还有适当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在颜色的选择上,每位师公都默契地保持着高度的统一。

在师公群体所掌握的巫俗类剪纸中,剪纸颜色的选择大部分与所敬神灵的特征有关。与掌管生育的婆王相关联的剪纸都是红色的,对应着毛南人最为重视的人生大事——繁衍子嗣。毛南族和汉族、壮族一样,认为红色象征着吉祥美满,而婴儿降生与孩童平安成长就是人生最大的喜事,故要使用红色,且红色象征着女性,婆王、花林仙官等掌管花山的神祇都是女性,而花也是时常会和女性相联系的意象,故此与婆王相关的红筵、解关中的某些步骤以及合命等法事都使用红色;此外,红色的剪纸还会出现在添粮补寿使用的寿屏和红马中,寓意给身体虚弱的老人带来福寿绵长的吉祥祝福。而与雷王相关的剪纸则使用黄色,对应着雷王平日吃斋念佛的习惯,与佛教崇尚黄色互相关联。除此之外,解关中的茅郎、添粮补寿的白马以及围村的榜等剪纸则使用白色。与汉壮地区的色彩观念一致,毛南族认为白色与红色相对,象征着“不好的”“来自阴间的东西”,茅郎和白马都要在仪式过后烧掉,而榜则是因为被辟邪驱疫的白莽草绑住,寓意对“不好的东西”的一种降服,从而起到辟邪的作用。

毛南族丧俗剪纸的颜色以红、白为主,另有少部分黄色。贴在佛坛上的装饰剪纸以及幡都是红色,前者用于“大道场”佛坛的装饰,因操办大道场多是为高龄过世老人,属于“白喜”,需要用红色彰显场面的盛大;白色主要用于三喇幡和纸砂柳,因为这两样剪纸的功能是让过世的灵魂看到从而得到指引,所以使用白色;黄色用于装饰3幅三喇幡的其中一幅,同样是用于营造白喜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