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第四卷)
- 乔晓光主编
- 1280字
- 2021-11-19 10:37:21
二、剪纸的技艺
根据侗族族群支系的分布状况、服饰特点以及剪纸传承人循环赶场的范围,乔勒村与晚寨村剪纸传承人的服饰剪纸技艺,大体可以呈现七十二寨侗和四十八寨侗普遍的剪纸技艺状况,也可以扩展到榕江、黎平、从江等地。这两个村寨妇女的服饰剪纸技艺与手绘绣片的绘制技艺存在明显的共生和承继关系,因而一并列入调查范畴。乔勒村与晚寨村鬼师巫俗剪纸的技艺,基本上不具备族群的特殊性,与苗、汉等民族的巫俗剪纸技艺并无太大差别。但由于此类巫俗剪纸技艺为村寨内鬼师间口口相传,且整个剪制过程是“现场进行”,鬼师自身无法保留,加之长期以来对此类剪纸的调查与研究是匮乏的,因而详细记录鬼师剪纸技艺就显得有必要了。剪纸的主要工具都是普通的剪刀,故不在文中单列。
(一)服饰剪纸(手绘绣片)的材料与技艺流程
乔勒村剪纸传承人普遍使用的纸是当地民间造纸作坊生产的“构皮纸”,具体产地是距离乔勒村不远的本里村。本里村位于乐里镇东北,与乐里镇有国道相通,交通便利,是当地著名的民间传统手工纸产地。由于侗族没有文字,传统构皮纸在当地的销售只是满足村寨中的日常生活,比如包装用纸、火药包原料、祭祀用纸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作为妇女绣花、制鞋的衬纸和绣花剪纸,原因是构皮纸虽然纸质粗糙且厚薄不均,但韧性极好,耐拉伸,很适于剪纸的工艺特点。
当地剪纸传承人的剪纸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画和剪两步。剪纸传承人学习剪纸是从画花样开始的,比如晚寨村的剪纸传承人吴秀英(1936年出生于乐里七十二寨的岑通),12岁开始随母亲学画,后学剪纸。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服饰刺绣工艺中的梗边锁丝绣是不用剪纸的,另一方面则因用于平绣的剪纸花样细部不用镂空,剪开即可,与画线造型一样。因此,“画”是由服饰绣花的工艺决定的。而多张构皮纸叠加剪制,则多是用于赶场销售。剪纸工艺流程见表2-6。
表2-6 乔勒村服饰底样剪纸制作工艺流程表
在乔勒村与晚寨村,手绘绣样原来只是梗边锁丝绣的工艺之一,是传统的绣花手法。由于上世纪90年代当地手工构皮纸价格的上涨,加之年轻女性喜好便利的半成品,形成手绘绣片大量出现在场集上,并且大有取代传统剪纸的趋势。因手绘绣片的利润远大于传统的剪纸花样,绝大部分剪纸传承人转变为手绘绣片的传承人。比如乔勒村的剪纸高手杨印莲(1969年出生于乔勒村),她在2001年前后基本放弃了剪纸,专门绘制手绘绣片,并且收入颇丰。
手绘绣样的绘制过程可以分为黏合面料(由多层底料黏合而成,传统做法由厚纸做底料)、剪制绣片、绘画绣样等几步。其中剪制绣片多是比照剪纸纹样来剪制。绘画绣片也常常要用厚纸制成的剪纸模具来比照勾画完成(图2-45)。具体工艺流程见表2-7。
表2-7 乔勒村手绘绣样工艺流程表
图2-45 晚寨村剪纸传承人绘制绣片使用的厚纸制成的模具
(二)巫俗剪纸的材料与制作技艺
乔勒村与晚寨村鬼师用的纸,目前都是在村内杂货店出售的普通白纸和有色纸(多为红、黄、绿单面染色纸),且由村民提供,鬼师一般不会挑剔。鬼师剪巫俗剪纸是不用画的,全凭记忆。折剪是最普遍的手法,先剪外部轮廓,再剪人形的口和眼睛。具体工艺流程见表2-8、表2-9。
表2-8 乔勒村巫俗剪纸制作工艺流程表
表2-9 晚寨村巫俗剪纸制作工艺流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