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宠辱若惊

原文

宠辱①若惊,

贵大患若身②。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

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③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会令人担惊害怕,

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

当得宠的人处于卑下的地位时,

得到宠爱会使他感到惊恐,

失去宠爱也会令他惊慌不安。

所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使人惊慌失措。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呢?

我之所以有大祸患,

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

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

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将自己的身体看得珍贵是为了治理天下的人,

才可将天下重担托付给他;

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天下的人,

才可将天下重担交给他。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②贵大患若身:意思是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贵,珍贵、重视。③患:灾祸,祸患。

解析

在第十二章里,老子指出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本章,老子论证了荣辱、贵贱、上下、得失的辩证关系。

何谓“宠辱若惊”?老子认为,那些因得宠而狂喜,因失宠而烦忧之人,正是视宠为上之人,这样的人是卑下之人。重名利者,目光在外;淡泊名利者,目光在内。目光在外者,近名利而远人民;目光在内者,近人民而远名利。远人民者,必有祸患;近人民者,必得天下。

何谓“贵大患若身”?人之所以有大患,因为有自我观念,以自身利益为重。如果到达忘却自我的境界,超越了功利、荣辱、得失,乃至生死,那还有什么祸患可言呢?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也是以荣宠和功名利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他们对于自身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这些爱欲之人为欲望的无限满足而生存,爱虚荣之人,每天看着别人的眼神,总怕别人对他不够重视。这样的人活得物化,欲化,虚幻化。这样的人生岂不可悲、可怜吗?

其实,“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区别:受辱者会因伤了自尊而难过;而得宠者把受宠视为意外的殊荣,正是由于将其看得太重,所以整日担心失去这份“殊荣”,在无形之中也使人格与尊严受到了损害。只有那些没有经受任何辱与宠的人不会因受辱而伤心,更不会为失宠而担心,因而他在别人面前可以昂首挺胸,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人活在世上,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都很难说是为自己而活着。有的人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一度迷茫,每天都在念着自己的不幸。他们从不会想一想:如果自己不是如此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苦恼,而会天天自得其乐,与天下同乐。

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比名利荣宠重要,人们要做到清静无为,清心寡欲,一个理想的统治者,更要如此,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

处世之道

范仲淹一心为民名垂千古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

有一次,年轻的范仲淹和朋友郊游之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听说此人算命算得很准。

于是,范仲淹便走上前,问那位算命先生:“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觉得这个年轻人口气太大,不想给他算。

范仲淹连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

算命先生问他:“你一开始问我能否当宰相,为什么现在又问能否当医生呢?”

范仲淹立即回答道:“因为在我看来,天下的职业也只有宰相和医生才有能力拯救百姓。倘若我不能当宰相,那我就努力当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

算命先生听了范仲淹的话,十分感动,于是鼓励他说:“你的志向是伟大的,如果你的爱民之志能够持久,就一定能当上百姓爱戴的宰相。”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范仲淹后来真的做了官。他在为官期间,推行了庆历新政,虽然这一涉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政治改革,最终因守旧势力的反对,没有成功,但范仲淹发起的庆历新政极具进步意义,不仅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广泛传播了改革思想,而且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不仅政绩斐然,而且亲民爱民,由于他待人友善亲和,乐于助人,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和支持。在他离任时,很多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皇帝顺应民意,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移任到了青州。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加重了他的病情。1052年,调往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溘然长逝。享年64岁。

范仲淹的死讯传开后,成百成千的百姓聚众举哀,连日斋戒,许多百姓还为他建祠画像,以表达对他的悼念。正是由于范仲淹生前的美言和美行,赢得了几代人的敬仰。

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反映的正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境界,体现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这是对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为人之道

清官海瑞为直谏忍辱入狱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以《治黎策》中举人,四年后他调任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

后来,世宗皇帝由于沉迷于长生之术,长期不理朝纲,内政不修。海瑞见状,万分心急,于是以死上疏。

条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大意为:“但凡明君都是纳人善言,尤其重视反面意见。一代贤君汉文帝为人善良,推恩惠于百姓,但由于他性格仁慈而近乎柔弱,最终没有免于怠废,当时大臣贾谊就曾直言劝谏。陛下天资聪颖,杰出圣明,超过汉文帝很远。但汉文帝仁义宽恕,使天下钱粮丰富,几乎达到刑具不用的境地。

“陛下励精图治的时间尚短,却误用了您的刚毅圣明之本质,以致一心一意学道修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尽民脂民膏。长期不理朝政,二十多年过去了,法律纲纪早已废弛了。

“从古到今,凡是荒废朝政的君主,即使再英明,也不免造成不良风气的形成,进而导致官吏为所欲为,贪污骄横,最终受苦的就只有天下的百姓。陛下应该十分清楚,如果百姓长期经受磨难,朝不保夕,那么整个国家也无法兴旺。

“正因为陛下的错误举动,现在已没有一个人肯为陛下端正言论了。梁材遵守正道,恪尽职守,陛下却认为他是叛逆之人,历任都美誉远扬,现在在户部做官的人仍然对他称赞有加。但诸臣宁可效仿严嵩的巧言顺从,也不敢学习梁材的直谏忠言,如此混乱的现状,陛下又从这些人当中得什么好处呢?

“在朝的大臣为了保持自己禄位而阿谀奉承,而那些官居低位的小臣害怕触怒龙颜而不敢直言。微臣制止不住自己的气愤之情,因此冒死,斗胆为陛下竭尽诚挚之情,希望陛下听取。”

皇帝在阅读此奏疏后,果真龙颜大怒,立即下令擒拿海瑞。

此时,旁边的一个宦官跪奏道:“请陛下息怒,海瑞向来就有痴名,听说,他自知必死无疑,所以他在递奏本前,就买好一口棺材,召集家人诀别,仆从已经全部逃散。所以,这个人是不会逃跑的。”

皇帝听了这话,不禁仰头长叹,便从地上捡起奏本一读再读。

后来,海瑞终被罢官入狱,在狱中住了十个月。

嘉靖世宗皇帝驾崩后,穆宗即位,恢复了海瑞原职,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不幸的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端因病卒于南京。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并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他一生为人正直,清明廉洁,深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当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就如失去亲人一般,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而且,很多百姓还自发地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以示对他的怀念。

从政之道

王者之将须知天道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薛举逝世,薛仁杲继位。唐朝廷派秦州总管窦轨征讨薛仁杲,但吃了败仗。薛仁杲起兵追击,围住泾州。

唐军不能抵敌,向高祖请求支援。李渊任命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统兵前去援救。于是,李世民统兵进至折墌,薛仁杲的骁将宗罗喉耀武扬威,指名向李世民挑战。而李世民却下令紧闭营门坚守不出,命令全军“不得妄动,违令立斩”。李世民的做法让唐军众将和士兵十分不解,纷纷入帐向李世民请战,而李世民却坚持不战。

这时,一名叫梁胡郎的敌将带领数百敌军前来请降。此人对李世民说,他们军中缺乏粮食,免不了被擒,所以提前来投降。唐军众将担心其中有诈,而李世民却好言安慰梁胡郎,让其住在后营。随后派行军总管梁实把军营移到浅水原去,引诱敌军前来进攻。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宗罗喉见唐军移营,十分高兴,以为有机可乘了,他把所有的精兵全派去攻打梁实的营地。

直到此时,李世民才起兵出战。庞玉奉命领兵到浅水原南面,选好地形,摆成阵势。唐军阵势刚列好,宗罗喉已率兵前来攻打,依仗人马众多,把庞玉的军队团团围注,四面猛攻。虽然敌军实力强大,层层进逼,但庞玉仍督促众军士苦战,并大声高喊:“元帅料敌如神,一定会有精兵前来援助我们,大家千万不可退缩,我决心拼上性命,决不贪生!”

唐军兵将听后,大为振奋,更加拼死奋战。正在胜败的紧要关头,忽见敌军阵脚大乱,纷纷奔逃。原来,李世民率领救兵杀入了敌阵,唐军里应外合,打退了敌军。李世民挥军追击,斩杀敌军数千人。

随后,李世民随即挑选了两千名较为健壮的骑兵,亲自带领这支骑兵,穷追逃敌。薛仁杲把军兵摆在城外,隔着泾水与李世民对峙。然而,交战还没有开始,薛仁杲部下的强将就向李世民投降了。薛仁杲见状,急忙领兵退回城中。

无奈之下,薛仁杲只好送上降表,打开城门迎接李世民率军入城。李世民进城,收编精兵一万多人,得到全城五万多人口。

李世民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绝非偶然,这全部归功于他那智勇双全的军事素养。事实证明,只有懂得“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的将领才是保国安民的“王者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