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歌唱我的四院
- 为生命站岗:讲述南宁市传染病医院的故事
- 兰江 吴锋耀主编
- 2306字
- 2021-11-11 12:07:15
唐欷柯
“南国绿城,洒满阳光,青翠燕岭,歌声飞扬,神圣的白衣战士,沐浴朝阳,我们为亲人生命站岗……”每每听到响起的院歌《我们为生命站岗》,看着大门内那块刻印着“为生命站岗”核心价值观的磐石,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自豪、一种敬畏生命的情感、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
2019年金秋,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将迎来她的60周年院庆。全院职工精神振奋,纷纷撰写诗文,以示祝贺。或回顾医院的历史,或介绍医院的发展,或分享个人的成就,或汇报自己的成长经历,等等。细细读来,这一篇篇饱含着深情的文字、一幅幅定格和沉凝着岁月记忆的图片,倾诉着一代代四院人对医院的爱戴、眷恋和怀念。
经历60年的风雨沧桑,从1951年11月27日成立的南宁市结核病防治委员会,到1959年广西卫生厅下文成立结核病防治机构,到1960年3月南宁市结核病防治所,到1967年5月南宁市传染病医院,到1970年10月向阳医院,再到1972年5月更名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已经成长和发展为更加年轻、更具发展前景和更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南宁市乃至广西传染病诊疗、医学教育和研究的摇篮和园地。60年的成长历史和医院文化传统,凝聚着一代代四医人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成长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优秀的医学科研人才和医疗管理者的人生轨迹,见证了他们一生的勤劳、艰辛和成就,也见证了他们用爱心和热血铸就的平凡而辉煌的人生。作为一名四院人,应该说是我此生的荣幸。
2004年9月,随着SARS肆虐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我参加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高考,我有幸成为山西医科大学新一级医学生。2004年9月,当我乘坐着奔驰的火车,从绿城南宁北上太原,第一次踏入山西医科大学校园时,那年我19岁。自那时起,我从一个在医院大院里长大、对医学有崇拜的孩子,变成了一名医学生。
2009年7月,作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进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新一代医学毕业生,我们是幸运的。时逢医院领导的更迭,医院步入新时期的发展,对于四医院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我们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塑造,我们的理想在这里得到升华,我们的学识在这里得到积累,我们的心灵在这里得到净化。在四医院这个南宁市“最大”的医院虽不豪华,却还优雅的院区里,我与彭智鹏、彭认平、蒙光国共同租住的生活一区7栋1单元101室,是我们一起生活的场所,每天一起煮饭炒菜,同桌讨论发生在各自科室的趣事和疑难病例;食堂边上的篮球场,是职工休闲散步聊天的场所,也夹杂着篮球场上奔跑着我们青春的身影;球场旁边红砖红瓦的老工会和小二层单身宿舍,见证着恋爱到双职工生活的全过程,短短十年,却让我度过了美好的成长时光。
记得刚进医院分配到的第一个科室——结核病科三病区,我独自一人拿着刚领到手的白衣走进科室,工作区空无一人,大家都忙着查房和做治疗,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等着有人出来,不多会儿一名头戴白帽、两鬓夹杂着灰白头发的医生向我走来询问,说明来意后他向我介绍了科室的大致情况,也简单地向我传授了结核科的感控要点。熟悉一阵后,我才了解到刚才给我讲解的医生就是医院有名的结核科大科主任许丁空副主任医师。半年多的结核病科实习医生做下来,这个工作确实很辛苦,这里的医务人员的责任很大,风险也大。
在结核病科、艾滋病科、综合内科、肝病科等传染病科室忙碌的时光中,我发现原来社会所不理解的传染病医院病种繁多,是一个全科医学,涉及人体所有的系统,包含130余种疾病。除了外科、妇产科疾病外,其他的都是传染病科医生职责范围。因此,传染病科医生还必须是营养专家和干预专家、传染病防治和疾控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家、百病诊治和急救专家。作为一名传染病科医生,一生将有读不完的书,面对无限的医学进展。作为一个传染病科医生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天清晨查房,传染病科医生将面对几种或十几种病的同步诊治、各种年龄段的问题和咨询。医生不仅要懂得各种方言和地域文化,还要懂得各阶层人民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懂得社会的各种心理需求和交流技巧。医生还得有一个好口才,更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医生的夜班是紧张的,早晨8点接班后,查病房处理各种问题,夜里要整理一天的医嘱病历,随时应对突发的病情变化。夜班常常收治急诊病人,有时同时来了几个,这个是肺结核合并心力衰竭,那个是大咯血,等等,夜间抢救是综合内科病房的常态,夜班像打仗一样紧张。
在这样严谨专业的工作氛围中,我度过了三年的临床一线医生生涯,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年轻医生变成了正规的传染病科医生。每当我走在通往6号楼7号楼的那段残留的走廊上时,回顾我的成长足迹,我为我作为一名四院人,尤其是作为一名四院传染病医务工作者,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而今,1号楼前的那片水池早已不见了,夜班送血送患者检查的检验科放射科的小二层也留存在老照片里,但老1号楼中的灯光仍然照映着一代代夜班的医务工作者,而其中,曾经也有我们的身影。
虽然十年过去了,但记忆总是那么清晰。我们这一代也已为人父为人夫,但对医院的眷恋总是那么深沉,那是一种不减的亲情。每当我下班离开医院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不舍。虽然现在的医院已经与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新大门和新喷水花池与刻着“为生命站岗”的石头交相辉映,新建的5号楼高耸入云,楼旁碧树成荫、鲜花飞芳。新建的民生工程职工宿舍楼群与自然为邻、与人文为邻、与健康为邻。
但唯有那不变的科室呼唤铃,总能勾起我早已凝固在脑海深处的记忆碎片,那医院的晚霞和晨曦,那朗朗上口的院歌,1号楼前的那两棵老大叶榕树,9号楼前挂满桃花的一排桃树,5号楼边清峻不阿的细竹和那热情似火的凤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