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加油(2024.3.11)

梦很简单吗?

也不是,梦见爷爷了,喝多了,吐了。他一直喝酒,但这次,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扶着他一起去吐了。

然后就是经典打架环节,刷剑,什么队列。

太累了,记不得那么多事。我记得我又在梦里喊了。

锻炼就是会这样啊,但是为了大局,总是要牺牲一些什么。

不要神话一些东西。

我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自相矛盾,或者是不务正业,因为我会说我能力很强,这是为了推销自己,但却解决不了自己身上出现的并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做事情是要有动机的,否则就只能归结于热爱、信仰这些较为虚的东西上边。如果你做东西不为了赚钱,那成本怎么办?所以要挂广告,但挂了广告,又不纯净怎么办?你就要收费,那收费谁用呢?望而却步,可能是想象力不够。

其实它,也就是书,从没有教我们定式,它教的是一些思维方式,在什么情况,考虑什么不考虑什么,什么是主导,什么可忽略等等。

如果我是因为嫌麻烦所以选择了一个体感很好实则无用的礼物,意在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好的效果,那我做的对么?无论对错,人生总在不断权衡的。不过相较于送,我可能更偏向于不送。

我的想法并不是要做到一鸣惊人,只是我觉得初次尝试之后要潜心学习,开头是需要勇气的,但后面的路还是要靠耐力和积累,所以这也就导致了我做事情先快后慢,最后的目的是又快又稳。好是好,缺点是周期长。

意识到了不代表能做好。比如说,一些观点如,不会说没关系,在关键的汇报上把自己想要说的说清楚就行了。然而,大概率事与愿违,平时说话抽象,到时候也是会无意识地抽象,即便自己演练多次。不是说意识不重要,而是觉得功夫要在平时下,效果才会更好。

读书除了要学会分析、尽可能吃透以外,还要学会遗忘。一是遗忘些令人郁结的情节,二是令人苦思不解的问题,三是遗忘自己曾经的经验,如赤子一般充分地享受过程,然后如清风一般潇洒地离去,不留下一颗尘土。

产量不能直接代表金钱,买家的消费意愿才能转化成钱。当你察觉产能溢出了一段时间了,你就要去调整,或者调度或者开辟新思路,否则,会有不好的事发生。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调度什么的都是随着社会运作而直接发生的,反倒不需要操太多心思。

人的溢出,才是最该操心的。但也许同样不该操心,当一个事情复杂到一定程度,就是不必要考虑的了。对我来说如此,我的能力不及,就不考虑。

百废待兴的爽感是有目共睹的,劳动力始终不够,那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发展停滞呢?劳动力过剩,然后……好像一切都固化了,阻塞了。

所以也许一切都是合理的。好像一切也都没什么了,不值得动感情。

现在的状态是,名额有限,择偶录取,不优怎么办?丢掉。这很普遍,全世界每个角落使用的算法都是贪心算法。没有谁是特殊的。但是凡事并不绝对,所有的形容词最后也只不过是折算成了一个系数,咬咬牙还是可以支撑的。

愚蠢不一定是贬义,它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太明白太聪明,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家都聪明等于大家都不聪明。

并不是生活方式觉得工资,而是工资决定生活方式。

将之前忍受不了的事看成常事,思维就至少升高了一层。

想起了老子的思想。但是发觉,当人的本性被压抑的时候,未必是人为问题,是到了一定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环境是有最大承载量的。

矛盾变化了之后,事情是已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而矛盾也永远都会存在的。如果你绕开矛盾只看数值,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本不需要有烦恼,这些烦恼啊,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甜头是如何消失的,一旦有了甜头,人们就会拥过来,把甜头分掉,之后就又没了甜头。

一般是这样的,想得多没有错,但超过了一个度以后,想得越多会导致做的越少。极致的思考会导致极致的不作为。说到底,还得是中庸。

很多东西都是换了一个说法罢了,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自由的代价很高,不是谁都能承担得起。

当生活好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我们比较的东西就归一化了,变成了一个数字。

然后根据世界是处在永久变化之中的理论,我们的最终的幻想,也就是乌托邦,照理来说是一个不断震荡着的社会,同时根据过去的经验,高速发展才能带来最大幸福感,而这个乌托邦它本身就已经高度发达了,还怎么发展呢?只好是以一个小的但随机的频率开始不断地从一个美好世界转移到另一个美好世界,再从另外几个美好世界中不断抽取一些美好世界过来,继续循环。随机循环是最好状态吗?那处在换皮游戏横行的世界里的我们,是否感觉到了身边的一切就是乌托邦的一部分呢?

劳逸结合是必要的,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只劳不逸是致命的。

我的脑力劳动会让我很累,但是别人就真的不觉得它累,还问我:你坐着你躺着,怎么会累?

书好不好,就看你是否爱不释手。“春江水暖鸭先知”。

幸福是不看得太远,幸福是稍微远走一点点,就能多获得一点点。

由于我们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正反馈的现象,所以很多很多问题就会因为这些正反馈的存在而改变最优解。理论最优并非最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路径可以使当前状态转移到最优状态,那,最优状态是不可达的,最优方案也是不可行的。克服正反馈的最好办法不是大改,而是尽可能地去锁定状态。

正反馈,负反馈,叠加,震荡,惯性,线性与非线性。我们的世界超级复杂。我们生活在四维世界里,而由我们组成的世界却难以用有限维度描述。要是在物理上再升一个维度,我真不敢想,那回事怎样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我们所挣扎的所热爱的世界啊,不过是一张照片。

其实也很好解释,这叫雪崩,击穿,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的突变,也很恰当。

肥肉会激发减肥欲望,而美食反之。

如果一个东西很重要,那么即便AI有多厉害,也无法逼迫它彻底消失。就算不指导,也要有人管理,即便管理不了,也要有人辅助、善后。最先被消灭的,一定是最累最重复的部分,最令人抓狂也最令人无可奈何的部分。

确实我也会觉得文案公司可能会不景气,但文字工作不会。

向日葵,会不会是因为它是像日葵?哈哈哈。好冷。

你知道为什么AI能把画面画得比真实还真真实,但还是有人愿意去玩怀旧复古吗?我想的倒不是这个,我在想,人类究竟要花费多久,迭代更新多少次才会不去怀旧,只玩这些“高级货”。这里存在一些东西,还是供需关系,还有周期,还有速度匹配。现在是供大于求,因为一部分不认可又新又好。待到认可了,此时此地新的好的又旧了,如果人脑进化或者适应的速度赶不上其他物质的进化速度,那么制约事情演化的就不是技术,而是人。如果你真的适应一天一个样,一天一变化,那就请忽略我说的话吧。

好的东西都还是有些不变化度的,如果你喜欢的二次元人物一天一换脸,那你能接受吗?

我说的是极限情况,但是不这样刺激也不会引发人思考,所以算是刻意为之。

家庭可自制或者易自制而产生的需求减少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这种自制做产品不参与统计,这让卖家的估计常常不准。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部分。

也许补充脑力最好的办法是少吃饭,多休息。

不能用整体表现出来的规律估计个体。即便你用的一样的指导思想,甚至是做的一样的动作,结果也同样是千差万别。把自己比作一个粒子群中的一个粒子,你就明白,你不一定能靠近最优解,很多时候你会陷入局部,或者逃亡边缘。因为这叫,姑且借用一下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你从你个门走进去,位置不确定性是门的宽度,还会受到其他人的干扰,这干扰是随机的。为了说明总体估计和个体的差异,还可举个例子,就是你统计整个过这个门的人的冲突次数,那这个次数是成对出现的,但对于个人来讲,冲突更像是随机噪声。

说了很多豪迈的话,效果怎样?啥也不是了,令人悲伤。不如把话藏在心里。

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多很深,但并不是不能说尽。如果给我一个下午,我还是能说尽并且获得一个较为简洁的结论的,这东西遍地都是,也没什么特殊的解读。

如果想要针对一个事物有好的控制效果,就要学会打破框架,不要只拘泥于PID的框架。大胆创新,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我,还需要积累一阵子,但最后,我还是要去创新的,为什么我有信心,因为出现了问题,而且大家一致同意的最优解的性能很一般。

当发现自己进步困难的时候,可能自己已经很强了;而当发现自己进步很快的时候,往往自己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资本的大量涌入,会让利润降低。举个例子,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做,那这种产品的价格一定是要掉下去的。不过这也要区分需求的多少,或者需求的软硬了。硬的多的稳定的需求,价格不至于掉那么多,导致利润下降的就是多余而产生的损耗。

体面的工作一般赚钱量不如不体面的工作。

我总是会出血,然后弄得到处是血,emmm。赶紧继续看书吧。

从事在别人看来是消遣的职业,那也就能勉强裹腹。

使人高人一等的不是头衔,而是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但其实没什么高一等第一等的说法,无他,唯手熟耳。

即便一个行业的总利润十分低下,可占据着前百分之几的人依旧比平均的工资好高。所以即便选择某种行业是极其不明智的,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自己就是那些少数的幸运儿。

名誉和诽谤,都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收入。但不同的是,现在是法治社会,人是不能为所欲为的,价值,也会瞬间消失不见的。人,还是要谋求正道为妙。

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人们对它的期望之间差值,是用来宰割人的。你对一个事物的估计越精准,你就或越理智,蒙受的损失或者欺骗也就越小。但是呢?很多人都不是这样,过高地估计收益而低估风险,很可怕。举个例子,年轻人更愿意拼一拼,年老人更愿意稳一稳。

技巧的费用。

饿也饿了,练也练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获取信息而产生情感,反过来,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保留的情感会促使大脑产生情景,这个情景是在现实中可以产生这种情感的。很明显反向过程很难,于是梦破绽百出,而此时大脑的能量不足了,无法帮助我们分析场景的真实性。这就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