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怡情(菰蘆釣叟)

《醉怡情》,全名《新訂繡像崑腔雜曲醉怡情》,又名《新刻出像點板時尚崑腔雜出醉怡情》,明菰蘆釣叟編纂,現存清初古吳致和堂刻本,《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據以影印。

菰蘆釣叟,金陵(今屬江蘇南京)人,姓名、生平均未詳。

醉怡情雜劇敍

闕名[1]

聲音之道微矣。其抗墜抑揚,哀喜橫集,清音促節,激響千載,非至情孰與於斯哉!三代以上無論,彼成周歌樂章,漢歌樂府,六代古樂府,唐絕句,宋詩餘,元塡詞,而聲音之變,於是乎極。學士題源窮流,動有升降之說。余嘗綜其本末以覈之,理有或然者。《雅》、《頌》多不可辯,其器亡,其音缺。卽如杜夔其人者,僅傳四詩,聲樂之逸響久矣。漢具仿《三百》遺意製古樂,所著有《黃門》、《郊祀》、《鐃吹》、《房中》諸章,差近古。然而《天馬》、《寶鼎》涉腴誦,《摩呵》、《兜勒》乖典雅,《白紵》、《箜篌》疑摩曼,君子無取焉。泰始以下,尤其甚者。延至六朝,以暨開元、天寶,尤工豔制。有宋崇寧,立大晟樂府,周美成釐訂宮商,得八十餘體。金元髙、董諸公出,南絃北板,各擅門戶,而詞學於是乎大備。嗚呼!一聲音之微,遞變以至宋、元而後極。太史公云:“王者於律爲尤重”,其信然也哉!

獨怪古音愈衰,工者愈眾。今所傳《九宮十二調》並《雍熙樂府》,上擬《風》、《雅》,差何如,然而摹情寫生,令人一彈而喜,再彈而怨,三彈而喜怨俱無,蓋移人亦有獨至者焉。余故上下元明數百劇,撮錄其近《風》、《雅》者百餘齣,名曰《醉怡情》。夫亦謂學士大夫,當傀儡場中,酒酣耳熱時,見忠臣孝子,則斂容而起;見義士仁人,則慷慨情深;見姦雄讒佞,則殃殃若疾;見芳草王孫、美人君子,又不禁神怡而心醉焉。情之所至,何以如是?古有言曰:“太上忘情,賢人過情,愚者不及情。”余是纂,將采古人書,而以遙贈天下後世之過情者。

(《善本戲曲叢刊》第四輯影印清初古吳致和堂刻本《醉怡情》卷首)

醉怡情題識[2]

闕名

從來胷襟,常寓於傀儡,文人筆墨,尤精工於豔製。但繁詞難以遍閱,而窺豹不妨一斑。本坊特嚴加刪訂,取其詞調清新、刻書最工者,以登梨棗,使演習者揣摩,旁觀者聞聲起舞。誠宇內之奇觀,詞壇之勝覽也。識者珍之。

古吳致和堂梓。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初古吳致和堂刻本《醉怡情》卷首書名頁)


[1] 此文當爲菰蘆釣叟撰。

[2] 底本無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