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导读
- 时间机器
-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 郭英剑导读
- 5065字
- 2021-10-28 18:09:22
郭英剑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是一部科幻小说。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至少应该具有文学与科学两方面的优秀品质。一方面要有较高的文学性,即要用文学的语言及其手法去表达、传递和宣扬作者的理想以及对现实的批评性观念;另一方面要有基本的科学依据,要在现有的科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基础上去放飞想象,展示一个乃至多个全新的科学现象、事务,甚至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时间机器》正是这样兼具两方面优秀品质的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这部出版于1895年的小说至今还被人阅读,且被视为经典之作,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批判精神及其真知灼见,至今还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探讨;第二,作者所开创的“时间旅行”(time travel),在科学领域至今仍然是人们心向往之并且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探索的科学现象;第三,作品本身是科幻作品的先驱者之一,为后来科幻小说成为重要的和独特的文学形态作出了贡献。
在21世纪的今天,一部19世纪末出版的科幻作品所想象的现象与世界仍然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方向,这本身就说明了《时间机器》作为一部经典作品的价值所在。
《时间机器》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他1866年出生于英国的伦敦。在青年时期,他上了一所理科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一名讲授科学课程的老师。在上学期间,他接受了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指导,也接受了他的科学进化论的思想。由此,大概可以解开我们对他何以会写出科幻小说,又何以能够有坚实的科学依据的初步疑惑。1895年《时间机器》成书出版时,威尔斯才29岁。
威尔斯的小说大都是有关未来的,总是把读者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之中,让人看到人性与大自然的相对黑暗的一面。由此在无形之中,人们会意识到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流行的物竞天择以及达尔文理论。
其实,威尔斯所写的科幻作品还有很多。在《时间机器》之后出版的《莫罗博士岛》(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1896)、《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897)和《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1898)等,都在文学史与科学史上留有印迹,也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并且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但威尔斯最著名的作品,还应该算是《时间机器》了。
一般来说,科幻小说都比较引人入胜。因为人性中的好奇心作用,读者总是能够被科幻小说轻而易举地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当中,且往往会从最初的不相信、反对和质疑,过渡到疑惑、被吸引,再过渡到认为有道理,乃至最后被剧中的人物以及事件所打动而沉浸其中,享受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所带来的快感。
《时间机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世人所想象不到的世界,但却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应该说,这正是威尔斯小说创作颇具力度的地方。
从情节上看,《时间机器》大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时间旅行者”在公元802—701年身处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世界中的历险故事,而另一条就是时间机器神秘的未来之旅了。
小说的主体部分有12章。自始至终的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是被称作“时间旅行者”(The Time Traveller)的主角。但有趣的是,在小说中,这位主人公一直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发明家,痴迷于未来学,家住在伦敦郊区。第二位就是作品的叙述者了——希尔亚先生(Mr.Hillyer),他是“时间旅行者”家中的客人,对“时间旅行者”以及“时间旅行”本身怀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说主要以叙述者——希尔亚先生——用直接引语引述“时间旅行者”的话语为主,同时辅之以描述和转述当时聆听的现场情景。像这种采用叙述者(narrator)讲述,特别是引用“时间旅行者”原话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神奇的故事——尤其是在主要故事发生的阶段——往往会给人以很强的现实感和现场感,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的第一、第二章,也就是故事的开始,“时间旅行者”在家中对包括叙述者在内的一群客人讲解科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他声称,人不仅可以在空间中走动,也可以在时间中穿梭。这样的理论自然引起了在座宾客的困惑、疑问与反对。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时间旅行者”说,他已经建造了一艘“时间机器”,并且展示给了大家看。他告诉大家,就是这台机器可以保证他在时间中的旅行成为可能。此后,他进入机器,操纵杠杆,转瞬之间就消失在了云层之中。
就科学意义而言,威尔斯在这里大胆地探索了时间的意义。那个时候人们常常讨论的是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对于空间、距离等也比较敏感,但对时间来说,则重视不够。在威尔斯看来,这第四维正是需要人们去探索的陌生领域。他要在时间中去寻找出路。当然,最开始人们抱有怀疑甚至是根本不相信的态度,尽管还是有人相信,在未来人们是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时间中来回穿梭的——而这,恰恰是科学家所期盼去研究和有所发现并努力的结果。
一周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客人们来到“时间旅行者”的家中,不久就发现主人踉踉跄跄地走了进来,衣衫凌乱,疲惫不堪。晚饭后,大家坐在一起,开始聆听“时间旅行者”带来的可谓惊心动魄的未来故事。
从第三章开始,“时间旅行者”详细地向客人讲述了自己乘坐着建造的时间机器来到未来后所发生的一切。
当时间机器停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802—701年了。“时间旅行者”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疾病、昆虫、杂草,也没有暴力。他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人类,他称之为“埃洛伊人”(Eloi)。“时间旅行者”发现,埃洛伊人柔弱而又乐观,围绕着他这个外来的大玩具笑语欢歌、手舞足蹈,他们就像是一群无忧无虑、毫无邪念的孩子。
但很快,“时间旅行者”又发现了第二个人类——莫洛克人(Morlocks)。他们遍布在山野之间,横行霸道。最令“时间旅行者”惊讶的是,他很快发现,莫洛克人生活在地下,只有在夜晚时分才会从地下爬出来,依靠捕捉并进食埃洛伊人而活。特别是在黑夜到来之时,包括“时间旅行者”在内的人都不得不拼命逃离他们,才能使自己不会成为他们的盘中餐。
不幸的是,他忽然发现自己的“时间机器”被人偷走了。他怀疑是被莫洛克人给偷走的,而且被放在了附近巨大雕塑的基座里面。后来,他救下了一位差点溺水而亡的“埃洛伊”姑娘维娜(Weena)——这应该算是小说中的第三位主人公了。据“时间旅行者”告诉大家,你很难从外表判断这个维娜究竟是男还是女,但他几乎可以肯定维娜是位女性。维娜对“时间旅行者”很友好,而在“时间旅行者”看来,她更像是个宠物或者一个小孩子。
“时间旅行者”带着维娜来到了莫洛克人的居住地,寻找自己的机器。虽然他发现莫洛克人害怕火,但还是被人赶了出来。他和维娜一起来到一处他称为“绿色瓷器宫殿”(Palace of Green Porcelain)的地方,后来发现是一个博物馆。在这里,“时间旅行者”发现了更多火柴、樟脑,还找到了一个杠杆做武器。后来在穿越一处森林的时候,他无意中点燃了一把火,许多莫洛克人死于大火,而在随后的战斗中,维娜也被杀死了。筋疲力尽的“时间旅行者”飞快地回到了雕像的基座,发现那里的门已经被撬开了。他大踏步地走进去,然后乘上自己的机器,呼啸之间飞离了这块是非之地。
从整个叙述看,小说是采用了故事中套故事的写法。第一和第二章组成了小说的大框架,也就是外部故事。接下来,也就是从第三章开始到结束,才构成了小说的核心故事——也就是发生在“时间旅行者”身上的一切。这种写法,一方面交代了历史背景,另外一方面则制造了一种悬疑氛围。
必须注意的是,作者所描述的时代是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Age)。所谓维多利亚时代,是指从1837年6月维多利亚女王统治开始到她1901年1月22日去世为止的60余年的历史。这段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可谓是秩序安良、繁荣富强、国民充满了自信的时代。从文化上看,这一时期是从理性主义(Rationalism)到浪漫主义(Romanticism)的过渡时期,这一点表现在了宗教、社会价值观与艺术等方方面面。也恰恰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才可以有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批抽着雪茄的绅士们在认真地讨论时空问题的景象出现。同样,也正是由于在那样的时代,由于人们的乐观,也才会有人相信有时间机器的存在。
然而,《时间机器》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还应该是社会问题。因此,也就是从第三章“时间旅行者”的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借用“时间旅行者”的故事借题发挥,把矛头直指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他对当时社会风行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心存芥蒂,有所批判。在“时间旅行者”看来,埃洛伊人的弱不禁风,就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之中以及集体的生活状态所导致的。虽然他们都很漂亮,但却懒惰且缺乏智慧。当时英国的风尚是追逐技术革新和社会安定。很多人都认为进步无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件好事情。但在威尔斯看来,进步也可能走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技术进步使人太过舒适的话,人往往就会变得柔弱不堪。这样的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无启发意义。
第五章是比较长的一章。作者通过“时间旅行者”对埃洛伊人世界的探索,含沙射影地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习俗提出了批评。在他看来,埃洛伊人的世界就是一种反乌托邦(Dystopia)。我们都知道,当有人写一个乌托邦的故事时,往往就会描述一个美满的社会,然后告诉你怎样才能去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当一个人写一个反乌托邦故事的时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地告诉你,如果某些方面出了问题,社会就会误入歧途。因此,如果说在前一章中作者通过描述埃洛伊社会的状况而对共产主义提出了批评的话,那么在本章中,他就把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归咎于资本主义了。而当时的伦敦就是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而其紧张的劳资关系也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到第六和第七章的时候,我们看到“时间旅行者”走入了地下世界,走进了莫洛克人的世界。在这里,作者凸显了自己对莫洛克人吞噬、追逐和恐吓埃洛伊人的反思。他认为,这就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对其主人进行疯狂的报复。由此我们感受到了威尔斯对当时社会制度及其状况的焦虑感。
从第八到第十章,威尔斯所讲述的未来故事基本到此结束了。但在这一段的故事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火,二是暴力。前者在维多利亚时代早已不是什么有力的武器了,但在未来,它却有可能成为一种令人生畏、富有魔力的利器。在故事中,火成为了“时间旅行者”逃出敌人魔掌的关键因素。后者则是类似《时间机器》的科幻故事所不能缺乏的因素,因为只有暴力和骚乱才能迫使主人公急于逃离危险。同时也正因为逃得匆忙,主人公没有带回更多的证据展示给大家去看,这就给故事中的宾客和故事之外的读者留下了神秘莫测、半信半疑的感觉。
在第十一到十二章以及后记当中,离开了埃洛伊人和莫洛克人的世界,威尔斯将故事的焦点从冒险转入到了时间旅行。他在这里讨论了天文学与进化论,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愉悦之情。而他的理论与很多当代的科学理论(如熵理论等)有契合的地方,从一个侧面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科学才能。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部科幻为主的小说中,威尔斯不仅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还充分展示了他对待贫富群体以及差异(特别是他对当时工业化时代劳资关系)的忧虑。这就是在威尔斯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威尔斯不同于乃至高于一般科幻小说家的地方。
《时间机器》属于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但准确地说,应该算是一部科幻中篇小说(novella),因为篇幅并不算太长,成书后也不厚。以比较常见的大众市场平装本(Mass Market Paperback)1992年版为例,不过区区125页。但该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它不仅在文学上与科学上意义非凡,在大众中也影响深远。自1895年出版以来,已经被两度改编为同名电影,两度被改编为电视剧,被改写为喜剧故事的版本更是不计其数。
今天,学术界公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时间机器》是第一部有关时间旅行的作品,“时间机器”(time machine)这个词就是由威尔斯创造出来的,而《时间机器》所讲述的故事也推动了“时间旅行”(time travel)一词在大众中的广泛流行。
《时间机器》中那位无名的“时间旅行者”,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任何人。我们都要走向未来。而在这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也会也应该去思考与反省当下及未来的社会和生活状况。
在21世纪的今天,在技术如此发达、人类早已踏上月球的时代,我们更期待着飞向遥远的未来,去探索未知的全新世界。
——这,应该是我们今天依旧热爱《时间机器》的原因所在。
2012年9月
郭英剑,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英剑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学、比较文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
编者注:为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威尔斯的思想及写作风格,本书将其另外一部科幻小说《隐形人》附在书后,供广大读者欣赏、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