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城士兵五万,好吧!很多只是居民,这次他们不算主力就不比较了。
北山城统帅只有80,根本无法让五万大军如臂指使。
潜龙城徐靖杰统帅112,赵云也高达90,不要说五万人,十万人都能灵活指挥。
北山城统帅武力值125,副将也有两人过了100。
可是看看潜龙城最高的过了160,十几个110以上的,怎么打,更不用说一个劳师远征,一个以逸待劳,所以北山城败得不冤。
而北山城接连来找麻烦的原因也找到了,就是黑风山当时的三个头领,他们投靠了北山城,说潜龙城开辟了大量的良田,矿产还有人口数量也不少,北山城的城主自然心动,所以才接连两次派军队前来武力清剿。
不过现在这些都过去了,有了大量的人口,北山城的军事力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徐靖杰高超的统帅能力和只差李存孝一点的武力值,赢得了潜龙城军事长的位置,赵云作为他的副手开始扩军。
郭凯将武将分为两类,一是统帅兵马的大将,二是勇猛无匹的战将。也不是说战将就完全不带兵,只是他们都走精兵路线。
赵云统帅90带个万把人作战是没有难度的,像徐靖杰这种112的统帅,独自指挥个十万大军作战就和玩一样。至于80统帅的武将,最多一点统帅带领50人就差不多是极限了。再低的一点统帅带领二、三十人,让他们指挥大军还不如单兵作战。
不过为了平衡所有人,郭凯给了所有将领每人两千的编制,凭他们的实力统帅两千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存孝,李进,罗楚华三人仍然兼任郭凯亲卫军的统帅,亲卫的人数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共只有三百名额,战斗力至少要能以一敌五才有资格进入亲卫营。
徐靖杰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对所有的将领拥有节制的权利,不过暂时负责所有新兵的训练工作,毕竟短时间内郭凯还不准备扩张地盘,至少也要等潜龙城所有新的居民稳定之后再说。
而荀谌,荀攸两人正式成为潜龙城随军军师,也算是军部的人了。
除了军队别的部门规模同样扩大了不少。
工部仍然由鲁班主事,宁封子,欧治子,干将,莫邪,黄石岗的何江,还有荀家一位大匠辅助,让潜龙城的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至于干将作为莫邪的丈夫,也被系统送了过来,让郭凯给系统点了好几个赞。
农部由贾思勰接手,杜康,黄石岗的虞李涛,同样有荀家人加入。
医部也正式单独成立,负责人是华佗,荀家依然有人能提供帮助。
商部也出现在了潜龙城,负责人是郭凯新召唤的元末明初大豪商沈万三,这沈万三确实是个商业奇才。
关于沈万三,历史上也是多有记载。
沈万三本名沈富或者沈秀,字仲荣,号万山,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人。元末明初富豪,商人沈佑的儿子。
元朝末年,随父迁徙到周庄,以躬耕起家。帮助商人陆道源理财,取得巨资。全力开展贸易活动,迅速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第一富豪。流寓南京、苏州、吴江等地,名遍天下。
洪武初年,捐资重修长城和南京城,受到明太祖猜忌,充军发配云南。流放期间,他在茶马古道再次经商,重获生机。洪武十二年,去世,安葬于周庄银子浜。
这只是他一生的简介,其中的故事颇多,就不一一叙述,据传沈万三晚年随太极宗师张三丰修道,至于真假问题从沈万三的属性来看,还真是确有其事。
沈万三
职业:商神,拳师。
等级:1(0/100)
成长:十三星
统帅:60、武力:99、智力:99、政治:50。
功法:初级太极拳(增加5点武力值5点智力值)
技能:语言精通(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各种语言)
装备:无
沈万三的家族召唤,将他的父母,四子、五女,十三个妻妾全部召唤了过来,不得不说古时候的家族基因大部分都是一样。
像荀家一家子的书生,欧治子一家的铁匠,这沈万三一家人都精通于商业,还有没召唤出来得杨家将一门武将等等。
所以古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真不是虚言。
政务部由奚仲负责,荀彧带领荀家一众高智商人才加入。
新成立的对外情报部由唐赛儿负责,人员由她亲自挑选,荀家,沈家都有人入选。
对内的情报部门和城卫部,称为内务部,由陆炳全权负责,赵家村七人辅助。
还有就是不喜欢做官的荀爽,担任了学部的部长,只管教书育人,不参与军政事务。
这就是目前潜龙城的基本状态,所有人各司其职,郭凯还和以前一样,给各个部门建立框架指明方向,灌输先进的理念,提出建设性意见。
总的来说来自各个山寨的人,在潜龙城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磨合,已经完全适应了如今的生活状态,并且还非常满意,就连北山城的俘虏们,在唐赛儿的努力下都已经归心了。
“北山城,山龙关,都属于慕容家的势力范围,你们说我们应该先取哪里?”郭凯在城主府主位上正襟危坐,看着左右的文武问道。
“山龙关!这是星州和翼州的要害位置,拿下山龙关我们等于卡住了两州之间的咽喉!”坐在左手第三位的荀谌说道。
“话虽不错,可是以我们如今的实力和势力,就算拿下山龙关,恐怕也很难守住。”郭凯想起北山城之战,那动则几十万兵马的交风,潜龙城的兵力薄弱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兵力确实是个问题,不过我们现在已经暴露在慕容家的视线之中,相信针对我们的计划已经摆在了北山城慕容家的桌子上,而且我们潜龙城,各方面虽说都在进步,可是毕竟根基太浅,人口几乎没有再快速增长的可能,所以走出去是必须的。”荀彧的眼光果然还是看着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