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汉朝的七国乱
-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与清风无关
- 2627字
- 2022-11-14 03:33:09
第二百零四章 汉朝的七国乱
据《汉书》记载,刘启在其身份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和刘启下六博棋。
由于刘贤的老师是楚人,因而刘贤养成了目中无人、傲慢放纵的不良性格,两人正下着棋,看上去还是很和气的样子,谁知道突然间两人为棋路相争。
刘贤态度很无礼惹怒了刘启,刘启突然用棋盘砸向刘贤,刘启无意要杀死刘贤,谁知道下手太重了居然就把刘贤砸死了。
由于刘启是皇太子,将来的大汉皇位继承人,刘贤是诸侯王楚王的儿子,所以刘启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处罚,但是后来刘启当上皇帝后也一直为此事而感到愧疚。
相反汉朝廷把刘贤的尸体运到吴国后,吴王刘濞生气地说道:“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吧,何必送回吴国来葬!”
刘濞又派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此后刘濞不顾君臣之礼,称病不去上朝。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之后吴王刘濞在汉景帝时期起兵造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被汉景帝砸死了呢?
当然这是刘濞起兵造反的一个片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刘濞的性格:极为彪悍勇猛且有野心!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刘濞就助刘邦平定了英布造反,立下了一定的战功,并因此被刘邦封为吴王。
此后刘濞也因为自己的战功而感到特别的自豪,经常为此而目中无人、趾高气扬。
刘邦在授予刘濞吴王官印的时候召见了他,刘邦看着刘濞的相貌似乎有不臣之心。
并对他说:“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气色。”
刘邦当时心里很后悔,但此时已赐予了官印不好收回,就扶着他的背说:“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濞口头说不敢造反,但在50年后刘邦预言成真,刘濞果然造反,足见刘濞野心勃勃的性格就注定了他会造反,刘邦早就看的透透的!
其次就是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的资产非常富有。
尤其在刘濞手下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更是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仅吴国就统辖了五十多城。
刘濞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造反做准备。刘濞吃的用的比汉景帝还要好,出行居然还违规使用了天子的排场,毫无人臣礼,反向毕露!
汉景帝即位后,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晁错经过分析,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指出刘濞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积蓄力量,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
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自出使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
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淄川王刘贤、 胶西王刘昂、 胶东王刘雄渠等六国的诸侯王公开反叛。
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王之乱。
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
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
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晁错已死,七国联军并未因此撤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
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
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
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
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
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
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绛侯周勃作为汉初开国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一生伐暴秦、征项羽、平陈豨、定燕乱、灭诸吕,安刘氏,废少帝,立文帝,威名赫赫,功高盖世。
但正因为如此,汉文帝刘恒在感激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他非常猜疑和忌惮,因而对他颇施打压,又是问政刁难,又是免相贬斥,甚至诬其谋反将其刑囚。
一路敲打的周勃没脾气,最终只能夹着尾巴求饶,才被可怜兮兮放过。
现在问题来了,文帝与周家既有宿怨,却为何要对周勃之子周亚夫无比赏识乃至重用,甚至想要将整个帝国的安危托付给他呢?
其实周勃死后,他的长子周胜之继承了他的爵位,没有周亚夫啥事儿。
但很可惜,周胜之虽然出身将门,又娶了文帝的女儿,不知要比别人少奋斗多少年,然而此人偏偏就是个扶不起的纨绔子弟,且不说治国平天下了。
只论齐家,他跟他的公主老婆感情不和,小两口整天吵架;再论修身,他竟误交匪类,一时冲动犯下杀人大罪,好在他有个列侯兼驸马的身份在,这才保住小命。
但依照汉律仍被夺去了爵位与封地,绛侯国除,周家从此衰弱了。
但是汉文帝并没有因此宿怨就放弃周家,反而依照“绍封继绝”的规矩,对周家特予优宠,而欲在周勃的儿子中择贤立之。
恰好周勃的次子周亚夫文武双全,才能卓著,年纪轻轻就累功做上了河东郡守,文帝乃封其为条侯,食邑条城,以继承周勃的爵位,并在匈奴来袭时委以重任,让其带兵驻扎在长安西面的细柳营,护卫京师。
文帝果然没有挑错人,周亚夫果然是好样的。当年,周勃得罪了皇帝,最后被整的那么惨,周亚夫却仍能坚持原则,在天子来巡时谨守军礼,不逢迎,不媚上,如此大将风范,实在令刘恒钦服不已。
刘恒于是拜周亚夫为中尉,主管禁军北军与京城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