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刘邦的诡异之心理
-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与清风无关
- 4330字
- 2022-11-14 15:54:00
第一百八十一章 刘邦的诡异之心理
如今我们在总结楚汉成败时,总会说残暴是造成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
而项羽残暴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杀降。
他坑秦降卒、坑齐降卒,杀秦王子婴及秦国宗室,飞扬跋扈,导致天下尽失人心。
可是如果我们翻看历史的话,都能够知道,帝王没有不杀人的,只不过为何人们只看到了杀人的项羽,而没有看到杀人的刘邦?
其实刘邦的杀降杀俘就很少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严重。
如果我们翻看历史书籍的话,可以看到,早在反秦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时,就有过共同屠城的记录。
如屠城阳。
只不过当时有项羽在,人们将此罪行记到项羽的账上。
而且历史又是胜利者书写的,这自然更是让项羽背上了黑锅。
但历史还是很工整的,刘邦入秦时的屠武关(《秦始皇本纪》),就不能由项羽本分担了。
战争的酷烈使得获胜一方往往做出极其残暴的举动,即屠城。
汉四年,欲屠外黄事上,为后世留下了这方面的记录。估计刘邦的屠武关及楚汉战争时樊哙的屠煮枣,性质与此相类。但刘邦的问题不出在屠城上,而是在有计划地杀害降将方面。
刘邦这个人很吊。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如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雍王章邯、齐王田广、塞王司马欣、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均属被俘。
然而除郑昌不详其所终外,其余均留下死于非命的记载。
这就不得不说起刘邦的小手段了。
如代相国夏说被擒记为斩;齐王田广为汉将曹参所虏,而田横“闻齐王广死,自立为王”。
至于其何故而死则不可知。
类似情况有:章邯分明为都昌侯朱轸所虏言其自杀;陈余分明为张苍所虏等均言其为斩。
赵王歇为禽则明言“追杀赵王歇襄国”。
两种记载之差异究竟其如何,今已不可考。
这些人都是先被俘后被杀。
其次,明确被俘,又在相当一段时间后被处死,或死因不详者。
如魏王豹明确被俘,却未立即就死,只是在日后找理由将其杀害。
汉三年,楚围荥阳,刘邦与陈平等人弃军出逃,留投降的魏王豹与周苛等守城。
周苛即以“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为名,将其杀害。
此等手段类似于秦二世以出巡期间诛杀大臣事,刘邦亦不想让这类杀降事与己沾上边,所以杀魏豹的周苛或因此而立功,其子周成或也因周苛之功而封侯。
司马欣之死亦属可疑。史称其因汉胜楚于成皋,与曹咎同自刭于汜水上。
实际上,曹咎并非自杀,而是被斩。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则以曹咎为龙侯陈署所斩,这是陈署功劳薄上的记录,恐其斩曹咎事属实。因此,《项羽本纪》言曹咎及司马欣之自刭,皆不可信。
司马欣之死,当为《史记》中隐而微之事,却仍属有蛛丝马迹可寻者。
而殷王司马卬之死,就毫无迹象留存。
自汉二年司马卬降汉后(实则为灌婴所虏),就在《史记》中失了记载。
而《汉书·高帝纪》却明确记其死于汉二年、汉从彭城败退后。
尽管刘邦的杀降属于微而隐,但事实俱在,不容置疑。
问题是,为何在放弃或失支抵抗后,这些人却遭到杀戮了呢?
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
联系到汉定天下后,韩信、彭越之死,或可对理解这个现象有所帮助。
即,杀降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如果这不是全部理由,至少是一部分人如此结局的原因。
魏王豹、代王陈余、赵王歇、齐王田广还有司马卬虽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但也都曾是领袖一方的人物。
尤其前二人,都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登高一呼,从者云集。
这样的人之存在,总是让志在天下的刘邦心存忌讳。
在赵王武臣失败后,司马卬曾一度变成了一支独立作战武装,其在秦之腹地作战,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发展壮大。
更有甚者,其先反叛项羽,后因力不能敌,与项羽派来进攻的陈平媾和罢兵。
这等能屈能伸的功夫,与刘邦极为相似,刘邦容他不下,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于章邯和司马欣,此二人是秦将,双手沾满了反秦武装的鲜血,故在俘虏二人不久,即将其处死,满足了刘邦及其部下感情和理智的需求。
鉴于上述考虑,刘邦的杀降,或可包括临江王共尉。
“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临江为南郡。”
江陵王,即临江王,江陵为临江国都。
则共尉并非战死,而是被生擒,《高祖本纪》明言,共尉是被“杀之雒阳”。
其实汉击共尉一事,本来就不合情理。
据《高祖本纪》,汉令卢绾、刘贾击共尉在汉五年正月后,其罪名是“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
汉击临江之事是紧接着项羽之死、楚地大定之后就进行的。
《史记》以一事之始的时间记其最终结果的现象经常发生,此为其一例。
《韩信卢绾列传》称:“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
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在正月前,汉击临江时间的不统一,表明了罪名的不成立。
尽管临江与汉、九江、衡山一样均为旧楚将而封王,据《黥布列传》:“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
则与项羽交好的楚军旧将惟黥布一人,其余三人,汉王刘邦已叛,临江王共敖与衡山王吴芮不执行项羽杀义帝的密令,估计也与项羽关系疏远。
而吴芮因与黥布的姻亲关系,在黥布归汉后,可能也有助汉的倾向。
汉五年正月,劝刘邦即皇帝位的诸侯中有衡山王吴芮,而刘邦的答谢诏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
根据共尉一事的隐秘因素,或者燕王臧荼的反叛也存在问题。
《高祖本纪》称:汉五年“十月(实际上应该是七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樊哙将兵攻代”。
从韩信、黥布事件来看,汉为求得安定是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
比如告发韩信造反的栾说,与告发黥布造反的贲赫,就分别被封为慎阳侯与期思侯,并各受封二千户。
而很多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受封户数远不及这二人。
韩信之叛,始终存在着不足以取信于人的问题,汉室也因此没有把韩信的功劳化解于无形,反而把一些不是他的功劳说成是他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刘邦为了消除不安定因素,是会采用捏造罪名的办法。临江与燕的情况应该归于这一类。
刘邦的杀降更像是一种出于为了江山社稷安定的深谋远虑,而项羽的杀降则很具有滥杀无辜的施暴狂。
于是,刘邦的杀降常常消除了后患,而项羽的杀降,则激起了更大的反抗。
刘邦任人唯亲之最典型者,当数对卢绾的任用。
据《韩信卢绾列传》,卢绾与刘邦同里同日生,两家素相亲相爱,这就奠定了二人关系的基础。
及长大后,又是同学,关系特别好。
而到了刘邦逃亡后,卢绾与之相伴、追随左右,两个人的关系特别铁。
但刘邦起兵后,卢绾基本上无所作为。
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刘邦的庇护下飞黄腾达,跃居众将相地位之上。
从卢绾日后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作战才能。
而在刘邦入汉后,他却被封为将军,进而为太尉、拜长安侯。
在秦汉时期,太尉是武官之首,以卢绾之才具,任此高官,显然是刘邦的偏袒的结果。
因为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卢绾常与刘邦同出入,其见刘邦无任何约束,随到随见 。
这是其它在努力工作的萧何、曹参等人无法望其项背之处。
卢绾在楚汉战争中的唯一作战,或就是汉四年,其与刘贾击楚后方。
就是这个功劳,可信度不高,如果有的话,主要还是刘贾取得的。
待项羽覆灭后,分封天下之前,卢绾实在没有战功,为了给卢绾加官进爵,刘邦就给了他击定反叛的临江王的机会,并让刘贾陪他前往。
可惜,卢绾确实不是作战的材料,连续几个月,也没能攻下临江,最后,还得靠刘邦的得力干将靳歙出马,立刻就将小小的临江平定。
临江之战的结果,本来应该使刘邦对卢绾的才具有个正确估计,但到了封王时,刘邦还是想封卢绾为王。
并且他的这种心思早已为众部下所洞悉。
众人顺从刘邦之意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于是,刘邦顺水推舟地立卢绾为燕王。
然而大家所说的“功最多”,恰好透露了极大的讽刺意味。
不仅如此,卢绾受宠幸的程度更大大超过其它诸侯王。但刘邦对卢绾的这种无理偏袒,并没有得到好报,最终卢绾以背叛而报答。这是刘邦始料未及的。
卢绾之外,刘邦对夏侯婴与周绁的事迹也脱不了任人唯亲的痕迹。
只不过此两人多少还有战功,又不可与卢绾同日而语。
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秦末,刘邦为官场小吏,夏侯婴亦是地方小官,其对刘邦始终是言听计从,恭敬得很。
刘邦曾失手将其殴伤,他为刘邦掩饰,并为此而坐牢。
在楚汉战争中又救了太子刘盈与鲁元公主。
故其功劳虽不及樊哙、灌婴,但其受封户数则大大过之。
他在刘邦至霸上时,便已为列侯。
之后,其受封户数又超过了傅宽。
司马迁评论曰:“蒯成侯周绁,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涕,此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
以此等事迹,却要与战功显赫、从未吃过败仗的傅、靳二人同传,司马迁的用心或许是相当无奈。
或许是别有用心,即出生入死之人,其最终的犒劳,未必多过唯唯诺诺之人。
司马迁将夏侯婴与樊、郦、灌同传的用心,或也与此相似。因为夏侯婴始终没有如其它三人那样,在楚汉战争中独当一面,基本上属于因人成事者。
刘邦任人唯亲的其它受益者还应当有任敖、审食其、戴侯彭祖。
任敖的情况与夏侯婴有类似处,他早年也是沛县小吏,与刘邦关系较铁,刘邦逃亡后,吕后系狱,任敖即动手打伤对吕后不恭的执法人员。
楚汉战争时,他为上党守;基本上都在远离战场的地方,亦不见其对前线的贡献。
可就是这种履历,亦使他受封达一千八百户,为许多出生入死者所不及。
审食其的情况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他基本上是刘邦的家臣,其所有的履历,只是在反秦与反楚战事中侍候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只有一件与众不同处,即,他与太公、吕后一同做了几年项羽的俘虏。
戴侯彭祖的功劳有与审食其相类处,即其在反秦与反楚战事中,也是以侍候太公为主要事迹.
但其尚有一突出处,即在刘邦初起攻沛时,由他为起义军开城门,此事或为一殊荣,值得称道。
营陵侯刘泽之封,则可勉强视作此等行径。
因为刘泽与刘邦非至亲,当为疏族,不得与刘邦之兄相比。
其功劳无足称道,但其受封数却惊人地多,为一万二千户,位列功臣的曹参的受封户数也不过万六百,而萧何、张良、周勃、樊郦滕灌傅靳蒯成就更不在话下了。
其实,在刘邦的任人唯亲中,还可以加上陈豨和张良,原因是这两个人与刘邦特别投缘。
陈豨与刘邦投缘是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人都是魏公子信陵君的崇拜者,所以天下大定之后,陈豨被委以赵代两国武装力量的头。
张良在战争中没什么功劳,且有离开刘邦随韩王成到项羽楚都彭城的说不清的历史,但刘邦在封侯时任其自择三万户。
须知,经过长年的战乱,即使是大县,人户也不过五千,三万户,差不多要抵一个小王了。
当初项羽立吴芮为衡山王,也不过六县之地,而且相当僻远,可能远不足三万户。
张良为刘邦讨得整整一个汉中郡,凭这一条,就足以封万户侯。
但张良比较识趣,只择与刘邦结识的留为封地,其地肯定不足万户。
但此二人对刘邦事业的贡献肯定大于上述诸人,所以任人唯亲的痕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