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高祖之后,只能是太宗
-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与清风无关
- 2169字
- 2022-11-14 03:32:50
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祖之后,只能是太宗
“没想到玄武门之变在吴辰的笔下竟然呈现出不一样的感官,这倒是让朕颇感意外。”大周皇帝武则天看到这个盘点不由地莞尔:“能够将玄武门之变前大唐高祖的心理历程描绘的如此精彩。”
“难道父皇当年就是这样认为的?”李世民看着这个盘点,不由地满脸的苦涩:“身为开国皇帝,或许父皇早就将一切都看在心里了吧。”
而李渊看着这个盘点也是一愣一愣的:“难道朕当年的心中就是这样认为的不成?”
“不过虽然多少有点出入,但大致的意思确实是如此,身为帝王,哪有不为身后事考虑的呢?不担担是我,就算是隋文帝,当年在任的时候,也是为了太子之选而煞费苦心。”
“不过玄武门之变啊,这真是让朕头疼的事情,就算是朕现在知道了前期事情,难道还能够避免不成?”
位面王朝中,李渊一声长叹:“如今看来,只有尽可能让这天下过度的顺畅一些了。既然上天注定李世民做大唐的皇帝,而且没有受到吴辰先生的反感,那就说明顺天命者,就是李世民。”
盘点接近尾声了,众人看着这些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如果说作为皇帝的李渊心中有想法的话,那么他更应倾向于的是李世民才对。”
“毕竟,抛开长幼之说,能够得到大臣拥护和军队拥护的自然是李世民。”
“但为了考虑统治地位和传承的正统性,李渊还是将李建成放在了首位。”
“这就有点尴尬了。而这个尴尬只能李渊自己承担。”
“在定都长安后,建成被立为太子,不便轻易离京出征,故征讨群雄、统一全国之命多由世民去承担完成,遂使世民战功累累,声望地位扶摇直上。”
“作为平衡家的李渊,自然不想看到这种局面,所以在之后的窦建德余部复叛时,李渊一反常态准奏李建成前去平反,其目的无非就是以此弥补建成、世民二人之间极为悬殊的军功,提高建成的声望和地位。”
“长安城中没有什么能够瞒过李渊的双眼。”
“他容许建成、世民招兵买马,组建各自的文武班子和私属武装。”
“而就在李建成趁着李渊前去行宫时发动的政变,李渊闻讯后令世民前去平叛,行前,李渊以“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诛杀骨肉,废建成封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
“从这一点上能够看出,在李渊的心中,无论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其实都是他手中的工具,是他用来平衡朝中局势动荡的一个有利的武器。”
“谋反平定了,但对于李世民的承诺,却没有兑现。因为李渊还想继续保持这种两虎争斗的局面。”
“而至于对李建成的处罚,虽然元吉、四妃及封伦的表里配合,固然对李渊更变主意起了作用,但从深层次上看,这是李渊坚持中立政策的根本体现。”
“世上本无绝对中立。”
“李渊对于李世民的忌惮更深。”
“建成、世民和元吉三兄弟随李渊校猎城南,李渊无意间令三人比赛骑射,建成故意将病马让于世民,旨在借此伤害世民,结果使世民险些受损。”
“一满腹不悦的世民,事后泄愤于宰相宇文士及: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
“建成却通过李渊宠妃如此转禀李渊:“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
“李渊闻悉大为不快,以至当着建成、元吉之面呵责世民:“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世民有口难辩。”
“建成借李渊外出之机发动兵变,罪不容诛,但事实上李渊并未给建成任何实质性的处分。”
“建成通过李渊后妃经常于李渊面前谗言世民,使世民动辄受到李渊的无端责斥。
李渊听信宫府谗言,调秦府重臣、骁将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等离开秦府。”
李渊允准建成奏荐元吉一反惯例统兵出征突厥,且调秦府精兵强将相随等。
这一切都说明了在李渊的心中,李世民对他的威胁是更大的。
没人喜欢自己的儿子手中时刻握着威胁自己的兵权。
但李建成这个太子,虽然军中资历不足与李世民对抗,但更能让李渊放心。
而且先入为主的观念一直左右着李渊的思想。
太子,亦名“储君”,它的废立,攸关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所谓“社稷系以安危”乃“宗社之本”“天下本也”。
确立太子,显然属于国家大事。
太子,直接承继皇位,意味着君临天下,富有四海,遂使太子一词被赋予了特殊的魅力和诱惑力。
所以古来围绕着争夺太子、皇位继承而演生的或未遂的宫庭政变真可谓司空见惯。
当唐初建国伊始,天下甫定,被消灭的各地敌对势力内心仍怀不满。
雄居漠北的突厥,虎视眈眈,国内千孔百疮,满目凋敝的经济形势,森然的朝纲法纪备遭践踏而荡然无存,作为治国准绳的各项规制又欠厘定?
又冒出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之事。
置身如此错综复杂、严峻异常形势中的李渊,面对二子龙争虎斗,综合各种因素、权衡各种情况后所采取的中立态度,平心而论,它虽出无奈,但仍不失为高明之策。
只是李渊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果。
在他最应该敏感和警惕的时候,在他最得意于平衡之术的时候,大唐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
一时间李渊成为了天下人的笑话。
而李世民这个拥有着雄才伟略的帝王也正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证明,虽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身上的污点,但不能掩饰他身上特有的光芒。
这种光芒正是作为一代帝王的光芒与责任。
而大唐能够实现正常顺利的权力交接,也是李渊能够看清楚现实的表现,毕竟,再多的悲痛和无奈都没有大唐继续传承下去重要。
只是最后在李渊亲自出现保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孩子的时候,李世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
丧子和丧孙的痛,若是放在他人身上估计早就承受不了啦,但李渊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刚强,而这个刚强,或许也是支撑他亲眼看着大唐逐渐稳定最无奈的支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