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水电设备专业委员会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水轮机专业委员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机械专业委员会
- 957字
- 2021-10-22 18:07:49
2 主泵优化模型与性能
2.1 叶轮与导叶优化模型
基于结构设计等要求,主泵的优化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降低压力脉动幅值。
(2)保证泵的最优工况在设计点Qd附近。
(3)提高设计点泵的整体水力效率。
(4)使泵在(0.8~1.2)Qd流量范围内无驼峰和畸变点。
根据上述的优化思路,调整叶轮与导叶的叶片设计,包括对不同流面的安放角和包角进行优化改进,并适度调整轴面形状。对于每一个优化方案,都进行了5个工况(0.8Qd、0.9Qd、Qd、1.1Qd、1.2Qd)的CFD全流道计算,而后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多个优化方案的比较分析,最终得到该小堆主泵的优化设计结果。图5为此轮最终优化设计后的叶轮示意图,图6为此轮最终优化设计后的导叶示意图。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第一轮设计结果,叶片形状有较大的改动;导叶为完全重新设计,导叶数也由原来的9个变为15个。
2.2 水力性能对比
图7和图8所示为优化前后的水力性能计算结果对比,包含扬程与水力效率参数。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扬程在Qd下有所提高,在Qd处H/Hd值超过1.0,达到扬程要求;水力效率在Qd附近整体提升,且优化保持了最高效率点位于Qd处。
图5 叶轮优化方案示意图
图6 导叶优化方案示意图
图7 原始模型与优化模型水力性能对比(一)
图8 原始模型与优化模型水力性能对比(二)
2.3 压力脉动分析对比
基于CFD数值模拟,对设计流量1.0Qd下的压力脉动进行对比分析。如图9所示,在叶轮与导叶附近设置压力脉动监测点P1、P2与P3。其中,P1点位于吸水室靠近壁面位置,P2点位于叶轮进口,P3点位于叶轮与导叶之间的无叶区。
图9 叶轮与导叶附近压力脉动监测点示意图
图10为P1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图11为P2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图11为P3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从图10~图12中可以看出,在叶轮进口,其频率的主要特征是叶片通过频率。优化模型的压力脉动幅值总体要低于原始模型,而且在P2点时,原始水力模型存在明显的拍频现象,而优化后的模型消除了这种典型的拍频现象,可以改善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在叶轮出口与导叶之间的无叶区,优化模型的压力脉动幅值也有所降低。在P3点,原始设计同样也存在典型的拍频现象,通过优化导叶数与叶轮数之间的匹配,也消除了拍频现象。
图10 P1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
图11 P2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
图12 P3点位置的压力脉动时域图与频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