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查方法与口径

一、普查方法

本次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综合采用基础资料分析准备、内业数据分析提取、外业实地调查复核的方法进行普查。

(1)基础资料分析准备。主要利用1∶5万第二代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含数字线划地图(DLG,地形图的数字化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间距25m的网格高程点)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近期(2007—2009年)2.5m分辨率和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水文测站的经纬度数据和湖泊水下地形测量数据等资料,生成综合数字流域水系,包括水系预处理、DEM数据与水系融合、综合数字流域水系提取和根据影像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等,为内业数据提取奠定基础。

(2)内业数据分析提取。在GIS、RS等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支撑下,利用1∶5万DEM、DLG数据开展河流流域边界、数字河流水系的提取工作,利用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分辨率20m)开展湖泊水面边界的提取工作,并利用近期2.5m分辨率遥感影像、外业调查资料以及与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有关的已有资料开展河湖基本情况的内业清查普查与复核工作。

(3)外业实地调查复核。在内业综合分析提取河流湖泊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各流域和省级普查机构的野外调查复核与资料查证,进一步核对流域(区域)边界、河流干支流关系、河口河源位置、湖泊边界等。

二、统计口径

1.河流统计口径

河流是指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溪、川、江、河等的总称。本次普查根据河流的地形特征,按照河流流域边界能否清晰界定,把我国河流分为山地河流、平原河流和山地平原混合河流[1]3类。普查对象为流域面积在50km2及以上的河流。

本次普查河流数量[2]按照干支流逐级递推统计等方法进行统计。即:在按河流干支关系对河流进行分级(如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的基础上,根据河流集水面积、河长等河流属性进行分级逐类递推,穷尽所有河流。河流数量统计,针对山地河流、平原河流和山地平原混合河流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

山地河流按标准干支流逐级递推统计法进行统计。即:先统计大于给定标准(如50km2)的干流,从河口到河源只统计1次,再统计流入干流大于给定标准的支流(称“一级支流”),然后统计流入一级支流大于给定标准的支流(称“二级支流”);逐级统计所有大于给定标准的各级支流。详见图2-1-1。

img

图2-1-1 河流干支流逐级递推统计方法示意图

0—干流;1—一级支流;2—二级支流;3—三级支流

平原河流按河流名称和平原区域河流总数控制的方法进行统计。区域河流总数为能清晰界定的平原区域边界总面积与50km2的比值。山地平原混合河流采用山地河流或平原河流统计方法中的一种,一条混合河流分为山地段和平原段,流域面积按流域边界可清晰界定的山地段面积进行统计。

2.湖泊统计口径

湖泊是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且可蓄水的天然地形。本次主要普查常年有水且水面面积在1km2及以上的天然湖泊。湖泊常年水面面积是指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多时相资源卫星影像数据识别的所有水面面积序列的中值,并根据相关调查与实测资料综合确定。

湖泊水面面积的提取主要依据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数据(1∶5万DOM、DLG湖泊边界数据),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分析提取,再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复核。首先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多时相资源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湖泊水面边界提取,然后根据湖泊水面面积系列确定普查选用的湖泊水面面积中值,再对相应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1∶5万的DOM数据进行精校正,最后再次提取湖泊的水面边界,并据此计算普查的湖泊水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