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现状植物简介

不同河岸带植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熟悉植物的所属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植方式、工程应用等基本信息,有利于在实践应用中对河岸带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施工和管理,提高其在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中的功能作用。

3.4.1 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 L.)

(1)所属科属。草地早熟禾属于禾本科早熟禾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草地早熟禾具发达的匍匐根状茎。秆疏丛生,直立,高50~90cm,具2~4节。花期为5—6月,结实期为7—9月。草地早熟禾具有根茎,其根茎具有强大生命力,能最终形成旺盛的草皮。在6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5个月内,草地早熟禾能长出50~75cm的根茎,根茎能从每一个茎节上再长出茎和根,扩大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15~25cm处,在经常修剪的情况下,有些根可深入40~60cm,根系也为多年生。

(3)生长习性。草地早熟禾喜光耐阴,喜温暖湿润,又具很强的耐寒能力,但耐旱能力较差,夏季炎热时生长停滞,春秋生长繁茂,是典型的冷季型草种。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湿地生长良好,根茎繁殖能力再生性好,较耐践踏。在西北地区3—4月返青,11月上旬枯黄;在北京地区3月开始返青,12月中下旬枯黄。在-30℃的寒冷地区也能安全越冬。叶片光滑,前端叶尖稍翘起,幼叶在叶鞘中的排列为折叠式,有地下根茎。耐旱性和耐热性较差,在缺水情况下或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或停滞,叶尖变黄,绿度较差。草地早熟禾要求排水良好,质地疏松而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在含石灰质的土壤上生长更为旺盛,最适宜pH值为6.0~7.0的土壤。

(4)栽植方式。草地早熟禾在冷湿气候,肥沃的土壤中,可发育成良好的天然草地。培植人工草地,种子微小;应在播种前一年夏、秋季进行耕翻;精细整地。播种前后都要求镇压土地,保持土壤湿度,控制播种深度,保证出苗率。播种期要因地制宜,温暖地区,春、夏、秋均可播种,最宜秋播,生季宜早,以备越夏和避免杂草竞争。高寒地区,春播宜在4—5月间,秋播可在7月;条播行距30cm,播深2~3cm。作为草场,一般播种量每亩约0.5~0.8kg,草坪育苗,播种量每亩约7~8kg;但除育苗外,主要移植幼苗,一般不用种子繁殖。

(5)工程应用。草地早熟禾质地细软,颜色光亮鲜绿,绿期长,具有较好的耐践踏性,广泛利用于家庭、公园、医院、学校等公共绿地观赏性草坪以及高尔夫球场、运动场草坪,还可应用于堤坝护坡等设施草坪。草地早熟禾与紫羊茅混合使用,它的建坪速度要比紫羊茅慢。紫羊茅作为一个建坪成分不会在建坪时与草地早熟禾过分竞争,但在遮阴、干旱环境下,尤其在栽培水平较低时,紫羊茅会占主导地位;而在全日照和土壤潮湿条件下草地早熟禾会占主导地位,两者混播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草地早熟禾也可以与其他冷季型草坪草混播,如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

3.4.2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1)所属科属。土荆芥,别名红泽蓝、天仙草、臭草、钩虫草、虱子草等,属于藜科藜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土荆芥高50~80cm,揉之有强烈臭气;茎直立,多分枝,具条纹,近无毛。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披针形,下部叶较大,长达15cm,宽达5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

(3)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地方,药材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对土壤要求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宜选向阳干燥地区栽培。生于村旁、路边、旷野及河岸等地。

(4)栽植方式。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3月中旬将地翻松耙平作畦,宽1~1.4m,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750~900kg作基肥。种子繁殖,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直播:按行距30cm在畦上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薄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约经10~15天即可发芽。苗齐后间苗1~2次。每窝留苗1~2株,保持株行距0.5m。育苗移栽:在苗床内按行距1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盖细土一层,灌水湿润。出苗后,待幼苗高至12~16cm时,即可移植,按株和行距各30~36cm开穴,每穴栽植1~2株,覆土镇压后,灌水。

(5)工程应用。主要用于药用应用。

3.4.3 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

(1)所属科属。翦股颖属于禾本科翦股颖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翦股颖具有长的匍匐枝,直立茎基部膝曲或平卧。圆锥花序开展,卵形,长7~12cm,宽3~8cm,分枝一般2枚,近水平开展,下部裸露,小穗暗紫色。

(3)生长习性。翦股颖用于世界大多数寒冷潮湿地区。它也被引种到了过渡气候带和温暖潮湿地区稍冷的一些地方,是最抗寒的冷地型草坪草之一。春季返青慢,而秋季变冷时叶子又比草地早熟禾早变黄,一般能度过盛夏时的高温期,但茎和根系可能会严重损伤。养护管理中,适宜的排水、浇灌和疾病防治在土壤温度很高时尤其重要。翦股颖能够忍受部分遮阴,但在光照充足时生长良好。耐践踏性中等。可适应多种土壤,但最适宜于肥沃、中等酸度、保水力好的细壤中生长,最适pH值为5.5~6.5的土壤。它的抗盐性和耐淹性比一般冷季型草坪草好,但对紧实土壤的适应性很差。幼叶呈卷折式排列于叶鞘中,叶片较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柔软,同时叶片颜色也较浅。耐炎热能力与草地早熟禾相似,如果夏季温度过高,叶尖容易变黄。耐阴能力比草地早熟禾稍强,但不如紫羊茅。具有横走匍匐茎,蔓延能力强,能迅速覆盖地面,形成密度大的草坪。耐盐碱地能力比草地早熟禾强,最适pH值为6.5~7.5的土壤。耐践踏能力及抗病性均比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差。

(4)栽植方式。多采用播撒种子建坪,由于种子细小,覆土深度不应超过0.2cm。播种量一般为4~8g/m2。仅在同品种内单播或混播,很少与其他草坪草种混播。极耐修剪,在高尔夫果岭上可修剪到0.3~0.5cm,一般的绿化草坪修剪高度以3~4cm为宜。翦股颖由于质地柔软、极耐低修剪而多用于高尔夫果岭。抗病性能较差,对养护水平要求很高,因此较少用于一般的绿化草坪。翦股颖冬季枯黄的迟,在高水平养护条件下,绿期可达250~270天。

(5)工程应用。低修剪时,翦股颖能产生最美丽、细致的草坪,在修剪高度为0.5~0.75cm时,翦股颖是适用于保龄球场的优秀冷季型草坪草。选择优质草种,也用于高尔夫球道、发球区和果岭等高质量、高强度管理的草坪。由于其具有侵占性很强的匍匐茎,故很少与草地早熟禾这些直立生长的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翦股颖也用于暖季型草坪草占主导的草坪地的冬季覆播,用于这一目的时,它常与其他一些建坪快的冷季型草坪草混合。

3.4.4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1) 所属科属。车前又名车前草、五根草,车轮菜,属于车前科车前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车前草多年生草本连花茎可高达50cm。具须根;具长柄,几乎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基部扩大;叶片卵形或椭圆形。

(3)生长习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怕涝、怕旱,适宜于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生于山野、路旁、花圃或菜园、河边湿地、、路边、沟旁、田边潮湿处;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田埂和河边。

(4)栽植方式。播种适期为7月下旬。苗床应先在瓜类、山药棚架下面。大田667m2用种量为40~50g,苗床面积10m2。整平苗床后浇透水,用细砂拌种均匀,播种后薄盖细土,再用湿稻草覆盖保湿有利出苗。出苗60%后,揭除盖草,然后用遮阳网遮阴覆盖,降温保湿育苗。苗龄30~35天,培育4~5片全展叶壮苗。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5 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1)所属科属。毛茛属于毛茛科毛茛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cm,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花果期为4—9月。

(3)生长习性。生于田沟旁和林缘路边的湿草地上,海拔200~2500m。喜温暖湿润气候,日温在25℃生长最好。喜生于田野、湿地、河岸、沟边及阴湿的草丛中。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忌土壤干旱,不宜在重黏性土中栽培。

(4)栽植方式。种子繁殖:7—10月果实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9月上旬进行育苗,播后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浇透床土,一般1~2周后出苗,揭去稻草。待苗高6~8cm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20cm×15cm定植。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6 弯囊苔草(Carex dispalata

(1)所属科属。弯囊苔草属于莎草科苔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状茎粗壮,具匍匐枝。秆粗壮,高60~90cm,扁三棱状,基部具紫色叶鞘。叶生至秆的上部,宽10~16mm,果囊斜张,椭圆形,有三棱,呈镰状弯曲,稍长于鳞片,长约3.5mm,灰绿色或褐绿色,无毛,有少数细脉,基部具短柄,上部骤尖成中等长的喙,喙顶端紫褐色,斜裂。小坚果倒卵形,长1.5~2mm,有三棱。

(3)生长习性。生长于山地的阳坡、半阳坡。喜潮湿,多生长于山坡、沼泽、林下湿地或湖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高山地区,南方种类较少,其中洞庭湖湖区水路相接处较多分布。

(4)栽植方式。草原苔草多为营养繁殖,分蘖节位于土表下不深处。具有较多的根茎,根茎一般均可发生新枝。在水分不足的环境中,多数都处于营养枝状态;种子繁殖成活率甚低,只有当水分条件较好时,才能有较多的植株形成生殖枝,达到开花结实。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牧草应用。

3.4.7 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ald]

(1)所属科属。菵草,别名水稗子、菵米,属于禾本科菵草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秆直立,高15~90cm,具2~4节。叶鞘无毛,多长于节间;叶片宽条形,叶色较淡,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叶舌透明膜质,包茎疏松。整个穗属圆锥花序,由多数直立长1~5cm穗状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扁圆形,通常含1花,长约3mm,脱节于颖之下,无柄,成两行着生于穗轴的一侧,两颖等长,边缘膜质背部灰绿色,具淡绿色横纹。花、果期5—8月。到5月上、中旬种子从穗的顶部向下依次成熟,随熟随脱落于土中。气囊状颖片包裹小花,有助于子实漂浮水面传播。颖果椭圆形,长约0.7~1.8mm,宽约0.5~0.6mm,顶端常残存花柱,果皮呈黄色。在8月中、下旬遇雨即开始发芽,如干旱则推迟萌发,10月为发生的高峰期,翌年春天还能有少量发生,种子在土层中的深度常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

(3)生长习性。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为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稻茬麦和油菜田主要杂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块危害严重。由于生长迅速,可抑制其他草类的生长。因此,有时形成小片纯群落,它也是其他水湿群落常见的伴生种,具有耐盐性。又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分布遍及全国。

(4)栽植方式。菵草由种子繁殖,分蘖能力较差。因此,只能形成疏丛型,一般在5月发芽出土,不久开始分蘖拔节,6—8月开花结实。种子成熟后立即枯黄。喜生于水湿地,河岸湖旁,浅水中,沼泽地,草甸及水田中,属中生草甸种。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饲料及药物应用。

3.4.8 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tifolia Turcz.ex DC.)

(1)所属科属。全叶马兰,别名全叶鸡儿肠、野粉团花,属于菊科马兰属,为根蘖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茎直立,高20~70cm,单生或数个丛生,中部以上有近直立的帚状分枝,被细硬毛。叶互生;中部叶多而密,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8~4cm,宽0.4~0.6cm,先端钝或渐尖,常有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稍反卷,下面灰绿,两面密被粉状短绒毛,中脉在下面突起;上部叶较小,条形;花期为6—10月,果期为7—11月。

(3)生长习性。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北部及东北部,生于山坡、林缘、灌丛、路旁。

(4)栽植方式。全叶马兰是一种伴人植物,在人家附近、路旁、耕地以及撂荒地上多有分布,几乎成为一种习见的杂草,并混生在次生阔叶林的林绿草地和灌丛的草本层中,在北方城镇附近干燥的低山丘陵上,也有形成大面积的纯群落。

(5)工程应用。全叶马兰对各种家畜有较好的适口性,整个植株几乎都可供家畜饲用,花期过后,植株并不明显硬化,较长期间保持质地柔软,可以做饲料用。

3.4.9 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

(1)所属科属。白花碎米荠属于十字花科碎米荠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5~70cm,根状茎短而匍匐,着生于多数须根和粗线状长短不一的匍匐枝,白色,横走,并有不定根。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顶生,花为白色,4—7月开花,6—8月结条形的长角果。

(3)生长习性。产于东北等省。生于路边、山坡湿草地、杂木林下及山谷沟边阴湿处,海拔200~2000m。

(4)栽植方式。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5)工程应用。根状茎可供药用,治气管炎;全草及根状茎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此外,其嫩叶可做野菜食用等。

3.4.10 细叶苔草(Carex rigescens

(1)所属科属。细叶苔草属于莎草科苔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具细长根状茎,秆高3~7cm,三棱形,叶基生;成束。疏丛或密集成小丛。叶片纤细,长3~9cm,宽0.5~1.5mm。花穗顶生,隐藏于叶丛中或伸出叶丛以上,小穗具少数花,紧密排成卵状,红褐色;苞片广卵形,膜质,红褐色,背具1脉,先端锐尖;花果期为4—6月。

(3)生长习性。分布在朝鲜、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多生长在草原、河岸砾石地和沙地。常生于干燥山坡或干燥旷野,成毛毡状。

(4)栽植方式。可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于冷水中数小时,捞出晾干,随即播种,目的是让干燥的种子吸到水分,这样播后容易出苗。

(5)工程应用。细叶苔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草,大多对环境要求粗放,管护成本低,抗逆性强,繁殖力强,适应面广。细叶苔草又因其生态适应性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好,抗病虫能力强,不用修剪等生物学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3.4.11 蒙古蒿(Mongolian wormwood

(1)所属科属。蒙古蒿属于菊科蒿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细,侧根多;根状茎短,半木质化,直径4~7mm,有少数营养枝。茎少数或单生,高40~120cm,具明显纵棱;分枝多,长10~20cm,斜向上或略开展;茎、枝初时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稍稀疏。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初时被蛛丝状柔毛,后渐稀疏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下部叶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长圆形,再次羽状深裂或为浅裂齿,叶柄长,两侧常有小裂齿,花期叶萎谢;中部叶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9cm,宽4~6cm,一至二回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再次羽状全裂,稀深裂或3裂,小裂片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不反卷,基部渐狭成短柄,叶柄长0.5~2cm,两侧偶有1~2枚小裂齿,基部常有小型的假托叶;瘦果小,长圆状倒卵形,花果期为8—10月。

(3)生长习性。该种广布于森林草原带的草原和草甸的伴生种,特别在大兴安岭以西西侧山麓,东北平原,固定沙丘,山前丘陵地区分布最广,属于温带中生植物。经常生长在河岸沙地、草甸、河谷,撂荒地上,也经常侵入耕地、路旁。在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群落中均能见到。在局部低湿的草甸中可以形成小群聚。早春4月末返青,10月枯死。

(4)栽植方式。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12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1)所属科属。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属于堇菜科堇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无地上茎,高4~14cm,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少部分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3)生长习性。性喜光,喜湿润的环境,耐阴也耐寒,不择土壤,适应性极强,繁殖容易,能直播,一般3月上旬萌动,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中旬,盛花期25天左右,单花开花持续6天,开花至种子成熟30天,4—5月中旬有大量的闭锁花可形成大量的种子,9月下旬又有少量的花出现。

(4)栽植方式。可采用播种繁殖、分株繁殖或自然繁殖。

(5)工程应用。经过对紫花地丁的观察、培育发现紫花地丁的返青期,在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上旬,地上部枯死期在10月下旬左右,全绿期200多天,紫花地丁具有叶形美观、地面覆盖效果好、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抗逆境能力强、耐寒性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地被植物:长期以来,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地面覆盖植物多是单一的草坪,景观单调,养护费用高,草坪被人们看作为绿化中的奢侈品。宿根花卉管理粗放又极具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紫花地丁、萱草、石竹、景天等,紫花地丁作为其中之一,各项测试表明,紫花地丁符合作地被植物的标准,多年生,植株低矮,对地面覆盖效果好,抗逆能力强,养护管理简单,不需经常刈剪,具有草坪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且具有美观的花色花形,是优良的地被植物。园林用途:单一种植草坪,景观单调,可将紫花地丁种植在草坪中,作为缀花草坪,增加草坪的观赏效果,供游人欣赏休息,种植在园林建筑或古迹等附近的斜坡上既可护坡又可衬托景点;由于花期长、花色艳丽可以在广场、平台布置花坛、花境;在园路两旁、假山石作点缀给人以亲切的自然之美。另外,把不同色系的紫花地丁栽在幽静的山涧、路旁,点缀于山坡草坪,给森林景观增添无限魅力,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紫花地丁栽培管理简单,成活率高,早春淡紫色小花竞相开放,夏秋季一片翠绿,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源、苗源可近地取材,投资少,效益高。染料用途:叶可制青绿色染料。

3.4.13 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1)所属科属。豨莶属于菊科豨莶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茎直立,高约30~100cm,分枝斜生,上部的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下延成具翼的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下面淡绿,具腺点,两面被毛,基脉3出;上部叶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聚生枝端,排成具叶圆锥花序,密被柔毛;总苞宽钟状,叶质,背面被紫褐色腺毛,线状匙形或匙形,内层苞片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花黄色;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瘦果倒卵圆形,花果期为4—11月。

(3)生长习性。生于山野、荒草地、灌丛、林缘及林下,也常见于耕地中,海拔110~2700m。

(4)栽植方式。种子繁殖,可育苗和直播。育苗:秋收后将土地耕深20cm左右,整平作畦,播种,播后浇水。北方麦收后进行整地,施肥,作畦移栽(这时苗高30cm左右)。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14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1)所属科属。苍耳,别名粘头婆、虱马头、苍耳子、老苍子、野茄子、敝子、道人头、刺八裸、苍浪子、绵苍浪子、羌子裸子、青棘子、抢子、痴头婆、胡苍子、野茄、猪耳、菜耳等,属于菊科苍耳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无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花期为7—8月,果期为9—10月。

(3)生长习性。常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苍耳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耐干旱瘠薄。河南4月下旬发芽,5—6月出苗,7—9月开花,9—10月成熟。黑龙江5月上、中 旬出苗,7月中下旬开花,8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易混入农作物种子中。根系发达,入土较深,不易清除和拔出。

(4)栽植方式。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法。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开穴,穴深6~8cm,每穴播5颗左右,覆土,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种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次3~4株。

(5)工程应用。茎皮制成的纤维可以作麻袋、麻绳;苍耳子油是一种高级香料的原料,并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还可代替桐油;苍耳子悬浮液可防治蚜虫,如加入樟脑,杀虫率更高,苍耳子石灰合液可杀蚜虫;苍耳子可做猪的精饲料。

3.4.15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1)所属科属。玉竹,别名又名葳蕤、女萎、节地、玉术、竹节黄、竹七根、山包米、尾参、西竹、连竹、地管子、铃铛菜等,属于为百合科玉竹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mm。茎高20~50cm,具7~12叶。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cm,宽3~16cm,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浆果蓝黑色,直径7~10mm,具7~9颗种子。花期为5—6月,果期为7—9月。

(3)生长习性。玉竹耐寒、耐阴湿,忌强光直射与多风。野生玉竹生于凉爽、湿润、无积水的山野疏林或灌丛中,生长地土层深厚,富含砂质和腐殖质。

(4)栽植方式。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选阴天或晴天栽种,栽时在畦上按行距30cm开15cm深的沟,然后将种茎按株距15cm左右平排在沟里,随即盖上腐熟粪肥,再盖一层细土至与畦面齐平。

(5)工程应用。玉竹具有保健作用,常作为药品栽种。

3.4.16 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Thunb.) DC.]

(1)所属科属。风毛菊属于菊科风毛菊属,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50~150cm,根倒圆锥状或纺锤形,黑褐色,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基部直径1cm,通常无翼,花果期为6—11月。

(3)生长习性。生于草原带干河床、高山、沟边草甸、沟边路旁、灌丛中、河谷草甸、荒地、碱性草甸沟边、林缘、林中、流动沙丘、路边、砂质地、山谷石地、山坡、山坡草甸、山坡灌丛、山坡路边、山坡湿草甸、溪边。海拔200~2800m。

(4)栽植方式。多采用播种、分株繁殖。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17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

(1)所属科属。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植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cm,基部直径可达1cm,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花果期为8—11月。

(3)生长习性。生境适应性强,常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势向阳,排水良好,pH值为6.0~7.5,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中的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4)栽植方式。品种选择在野生状态下,选用株型好、叶片大、有特性、黄花蒿素含量高的植株作为种源抚育对象,以种子栽种。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18 龙须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 Kunth)

(1)所属科属。龙须菜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藤状攀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藻体直立,线形,圆柱状,多丛生在一个较平而大的鲜红色的盘状固着器上,高30~50cm,最长可达1m或1m以上,及顶的主干较明显,径0.5~2mm。

(3)生长习性。生于海拔400~2300m的草坡或林下,中国沿海地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西部、山东、山西等地。

(4)栽植方式。主要采用筏式单养的栽培形式。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食物应用。

3.4.19 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L.) Planch]

(1)所属科属。五叶地锦,别名爬墙虎,属于葡萄科爬山虎属,为木质藤本植物。

(2)形态特征。小枝圆柱形,无毛。卷须总状5~9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卷须顶端嫩时尖细卷曲,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花期为6—7月,果期为8—10月。五叶地锦具有丰富的季节特性。在春季发芽至秋初,叶色依次为嫩绿、翠绿、深绿,到了深秋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叶子逐渐变为浅红、红色、深红。

(3)生长习性。五叶地锦适应性强,既耐寒(在我国东北地区可露地越冬),又耐热(在广东亦生长良好),且耐贫瘠、干旱、抗病虫害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瘠薄的环境下,每年只需浇水1~2遍,即可正常生长。同时它对碱性土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pH值为8.5的土壤环境下也能生长。

(4)栽植方式。五叶地锦可采用播种法、扦插法及压条法栽植。由于五叶地锦适应能力强,长势旺盛,成活率高达95%以上,短期内就可达到郁蔽的效果,从第二年开始就可以利用本身的生长优势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从而降低除草的成本。因五叶地锦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可生长20年以上,其生命周期相对于草本植物来说要长,同时由于五叶地锦扦插成活率高,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可以自行培育繁殖、种植,养护极为简便。

(5)工程应用。蔓茎纵横,密布气根,翠叶遍盖如屏,秋后入冬,叶色变红或黄,十分艳丽。是垂直绿化主要树种之一。适于配植宅院墙壁、围墙、庭园入口处、桥头石堍等处。它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也宜作工矿街坊的绿化材料。藤茎、根可药用。五叶地锦是垂直绿化、立体绿化以及地被应用的常见植物。

3.4.20 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

(1)所属科属。小根蒜属于百合科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果为蒴果。花期5—8月,果期7—9月。

(3)生长习性。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喜凉爽气候条件,在夏季高温期休眠,冬季土壤冻结后小鳞茎在地下越冬。春秋季节生长旺盛。

(4)栽植方式。一般在3月中旬土壤解冻时,小根蒜就开始生长,它喜凉爽气候条件,夏季高温期就开始休眠,冬季土壤结冻后则以小鳞茎在地下越冬储根,春秋季节生长最旺,在气温8~18℃,土壤潮湿,光照充足,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最适宜,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采集食用,在10月也可采收。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食物应用。

3.4.21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1)所属科属。萹蓄,别名扁竹,属于蓼科蓼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初夏于节间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入秋结子,嫩叶可入药。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叶狭长似竹,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

(3)生长习性。产于全国各地。生于田边路、沟边湿地,海拔10~4200m,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寒冷山区或温暖平坝都能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北温带广泛分布。

(4)栽植方式。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畦宽1.5m,撒播或穴播均可。撒播每1hm2用种子22.5kg。穴播行株距各约23cm。每1hm2用种子10.5kg。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目前亦有研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用以提升饲料的品质。

3.4.22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1)所属科属。地榆,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酸赭等,属于蔷薇科地榆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0~120cm。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花果期为7—10月。

(3)生长习性。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喜沙性土壤。地榆的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格,其地下部耐寒,地上部又耐高温多雨,不择土壤,中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北方栽培幼龄植株冬季不需要覆盖防寒。生长季节4—11月,以7月、8月生长最快。以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壤土及黏壤土栽培为好。种子发芽率约60%,如温度在17~21℃,有足够的湿度,约7天左右出苗。当年播种的幼苗,仅形成叶簇,不开花结子。翌年7月开花,9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4)栽植方式。目前地榆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北方露地栽培,可从春季至夏末直播。秋播多在8月中、下旬,春播多在3月、4月。条播,行距4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左右,1hm2播种量约为15~22.5kg。如遇土壤干旱需进行浇水,约2周出苗。在早春干旱地区,亦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

分根繁殖:早春母株萌芽前,将上年的根全部挖出,然后分成3~4株不等,分别栽植。每穴1株,株距35~45cm,行距60cm。

(5)工程应用。地榆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院、花园供观赏。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也常作为药物及食物应用。

3.4.23 水芹(Oenanthe javanica

(1)所属科属。水芹,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为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15~80cm,茎直立或基部匍匐。基生叶有柄,柄长达10cm,基部有叶鞘;叶片轮廓三角形,1~3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牙齿或圆齿状锯齿;茎上部叶无柄,裂片和基生叶的裂片相似,较小。

(3)生长习性。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25℃以下,母茎开始萌芽生长,15~20℃生长最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耐-10℃低温;以生活在河沟、水田旁,以土质松软、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力强的黏质土壤为宜;长日照有利匍匐茎生长和开花结实,短日照有利根出叶生长。

(4)栽植方式。8月中、下旬将种芹茎秆用稻草捆好,每捆扎2~3道,粗2~30cm。捆扎后将种茎横一层、竖一层,交叉地堆放在不见太阳的树阴下或屋后北墙根,上面盖上稻草或其他水草,没有自然条件的,可用遮阳网遮阴。保持湿润,防止发热。在凉爽、通气、湿润的情况下,约经7天左右,各节的叶腋长出1~2cm的嫩芽。同时生根。这样发芽、生根的种茎即可播种。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食物应用。

3.4.24 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

(1)所属科属。白车轴草又名白三叶、白花三叶草、白三草、车轴草、荷兰翘摇等,属于豆科车轴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生长期达5年,高10~30cm。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节上生根,全株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

(3)生长习性。对土壤要求不高,尤其喜欢黏土耐酸性土壤,也可在砂质土中生长,pH值为5.5~7,甚至pH值为4.5也能生长,喜弱酸性土壤不耐盐碱,pH值为6~6.5时,对根瘤形成有利。白车轴草为长日照植物,不耐荫蔽,日照超过13.5h花数可以增多。白车轴草喜阳光充足的旷地,具有明显的向光性运动,即叶片能随天气和每天时间的变化以及光源入射的角度、位置而运动。具有一定的耐旱性,35℃左右的高温不会萎蔫,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4℃,喜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繁茂,竞争能力强。白车轴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和长期积水,最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800~1200mm的地区,种子在1~5℃时开始萌发,最适温度为19~24℃,在积雪厚度达20cm、积雪时间长达1个月、气温在-15℃的条件下能安全越冬。在平均温度不低于35℃、短暂极端高温达39℃时也能安全越夏。

(4)栽植方式。主要采用种子播种。播前精细整地,在瘠薄土壤或未种过白车轴草的土地上,应施足底肥。春秋季节均可播种,干旱地区宜在雨季播种。播种量:10~12g/m2,播深不超过1cm。与黑麦草按1∶2的比例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15cm左右。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覆土0.5~1.5cm。苗期应适时清除杂草,以利白车轴草形成优势群体。水肥管理白车轴草属豆科植物,自身具有固氮能力,但苗期根瘤菌尚未生成需补充少量氮肥,待形成群体后则只需补磷、钾肥。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如遇长期干旱也需适当浇水。刈割时留茬不低于5cm,以利于再生。割下的草可作为饲草,也可在株间覆盖提高土壤肥力。

(5)工程应用。白车轴草的侵占性和竞争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不用长期修剪,管理粗放且使用年限长,具有改善土壤及水土保湿作用,可用于园林、公园、高尔夫球场等绿化草坪的建植。

3.4.25 鼠掌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 L.)

(1)所属科属。鼠掌老鹳草属于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0~70cm,根为直根,有时具不多的分枝。茎纤细,仰卧或近直立,多分枝,具棱槽,被倒向疏柔毛。叶对生;托叶披针形,棕褐色,长8~12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外被倒向长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下部叶片为肾状五角形,基部宽心形,长3~6cm,宽4~8cm,掌状5深裂,裂片倒卵形、菱形或长椭圆形,中部以上齿状羽裂或齿状深缺刻,下部楔形,两面被疏伏毛,背面沿脉被毛较密;上部叶片具短柄,3~5裂。总花梗丝状,单生于叶腋,长于叶,被倒向柔毛或伏毛,具1花或偶具2花;苞片对生,棕褐色、钻伏、膜质,生于花梗中部或基部;萼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mm,先端急尖,具短尖头,背面沿脉被疏柔毛;花瓣倒卵形,淡紫色或白色,等于或稍长于萼片,先端微凹或缺刻状,基部具短爪;花丝扩大成披针形,具缘毛;花柱不明显,分枝长约1mm。蒴果长15~18mm,被疏柔毛,果梗下垂。种子为肾状椭圆形,黑色,长约2mm,宽约1mm。

(3)生长习性。为中生草本,适应于冷凉潮湿的气候,土壤为壤质黑钙土、暗栗钙土,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山地森林带、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带。在植物群落中作为主要伴生种出现,常见于早熟禾、天山羽衣草,无芒雀麦、紫花鸢尾等中生禾草和杂类草构成的不同山地草甸植被中。植物种类丰富,近20余种,草层高度1m左右,总盖度60%~90%,鼠掌老鹳草常出现在草甸草原带阴湿的低地或溪边。

(4)栽植方式。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饲料、药物应用。

3.4.26 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1)所属科属。苣荬菜属于菊科荬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cm。地下根状茎匍匐,多数须根著生。地上茎少分支,直立,平滑。多数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期为7月至翌年3月,果期为8—10月至翌年4月。

(3)生长习性。生于路边、地旁、庭园等地。

(4)栽植方式。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种适期为:春播在1—2月间在双层棚内播种,半个月出苗,两个月就可收获。露地播种在4月上中旬,秋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用当年采收的新种子播种,播后7~8天即可出苗。一般播种量为2~3g/m2。为利于苦菜的生长,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地块播种,播前深翻细耕,整地后施有机肥4kg/m2左右,然后按扣棚面积做畦,畦面上按30cm的行距开2~3cm深的小沟,种子条播在沟底,用细土将沟覆平,踩实后洒水。畦面上盖地膜保湿,秋播要在膜上加盖适量稻草,以防日晒、高温影响发芽。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食物应用。

3.4.27 野韭菜(Allium japonicurn Regel)

(1)所属科属。野韭菜属于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叶基生,条形至宽条形,长30~40cm,宽1.5~2.5cm,绿色,具明显中脉,在叶背突起。夏秋抽出花薹,圆柱状或略呈三棱状,高20~50cm,下部披叶鞘;总苞2裂,常早落;伞形花序顶生,近球形,多数花密集;小花梗纤细,近等长,8~20mm,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针形至长三角状条形,内外轮等长,长4~7mm,宽1~2mm,先端渐尖或不等的浅裂。果实为蒴果,倒卵形。种子黑色。

(3)生长习性。海拔2000m以下的草原、山坡上均可生长。野韭菜喜在潮湿的山林、坡地生长,在低洼潮湿肥沃的田头、地边长势更旺。

(4)栽植方式。野韭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当植株具3分蘖以上时,可分株繁殖,一般可在春季进行。其他季节分株要注意遮阴保湿,可用遮阳网覆盖,并及时淋水。分株定植的株行距为(20~30)cm×30cm。野韭菜主要采收嫩叶,当植株大部分叶片长至正常大小时便应采收,采收应及时,以保证嫩叶质量。一般每隔20~30天采收1次,采收时在离地面1~2cm处的叶片基部割取。夏季可收获花薹,秋冬季收取根茎。为保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每季施用腐熟有机肥。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食物应用。

3.4.28 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1)所属科属。别名白莲蒿、万年蒿,为菊科蒿属植物,半灌木状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半灌木状,高30~100cm。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多分枝,暗紫红色,无毛或上部被短柔毛。茎下部叶在开花期枯萎;中部叶具柄,基部具假托叶,叶长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3~14cm,宽3~8cm。

(3)生长习性。抗旱力较强。结实数量很大,种子繁殖力很强,根蘖也很发达,从母株不断长出新枝条。具有一定耐寒性。铁杆蒿是适中温早生半灌木,是干草原和草甸草原的重要组成植物。是中国温带森林草原地区主要植物,井可深入到落叶阔叶林地区的干旱坡地,是森林破坏后次生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北西部和西北部的低山丘陵,陕北白于山南麓,海拔高度800~1600m。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北疆各山地的中山带,南疆也有分布。多处于草原带较湿润的地带,海拔高度为1600~2000m。亚高山的撂荒地上也广为分布。铁杆蒿出现地区,多处于低山丘陵坡地,尤其是阳坡、半阳坡水分条件差,生境仍然干旱,土壤为灰褐土和淡灰褐土。在海拔较高处则出现在土层不厚的砂砾质土的阳坡上,土壤为栗钙土。铁杆蒿常与丛生禾草和杂类草形成群落,共建种有多种针茅铁杆蒿也是优势成分之一。在草甸草原中也常以亚建种出现。

(4)栽植方式。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材应用。

3.4.29 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Bunge) Bunge]

(1)所属科属。泥胡菜,又名猪兜菜,艾草,属于菊科泥胡菜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0~100cm,茎单生,很少簇生,通常纤细,根圆锥形,肉质。茎直立,具纵沟纹,无毛或具白色蛛丝状毛。基生叶莲座状,具柄,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cm,根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片三角形,较大,有时3裂,侧裂片7~8对,长椭圆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头状花序多数,有长梗;总苞于形,长12~14mm,宽18~22mm;总苞片5~8层,外层较短,卵形,中层椭圆形,内层条状披针形,各层总苞片背面先端下具一紫红色鸡冠状附片;花紫色。瘦果椭圆形,长2.5mm,具15条纵肋;冠毛白色,2列,羽毛状。花期为5—6月。

(3)生长习性。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牧草,生长于路旁荒地或水塘边,或在较湿润的丘陵、山谷、溪边和荒山草坡,我国分布甚广。泥胡菜具有喜湿、耐微碱的抗逆性和早春快速生长的特点,可缓解春季青饲料不足。

(4)栽植方式。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牧草,尚未见栽培报道。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牧草应用。

3.4.30 龙葵(Solanum nigrum L.)

(1)所属科属。龙葵属于茄科茄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全草高30~120cm;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形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

(3)生长习性。生长适宜温度为22~30℃,开花结实期适宜温度为15~20℃,此温度下结实率高。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上生长良好,缺乏有机质,通气不良的黏质土上,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长势弱,商品性差,适宜pH值为5.5~6.5的土壤。夏秋季高温高湿露地生长困难,冬春季露地种植,植株长势慢,嫩梢易纤维老化,商品性差,所以为满足市场需求,一年四季都可在保护地内栽培。

(4)栽植方式。培育壮苗选择肥沃、疏松、易排灌,前茬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作苗床,深耕细耙,做成宽1m,高15cm的育苗畦。播种前先把苗床浇透水,将种子掺细沙拌均匀,进行撒播,适当稀播以利于培育壮苗,播种后覆土0.5cm,然后在畦面上覆盖稻草或麦秆,以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浇透水,5~7天出苗后揭去稻草或麦秆。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31 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Laur.) S.Y.Hu F]

(1)所属科属。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属于唇形科益母草属,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cm,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

(3)生长习性。益母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较肥沃的土壤为佳,需要充足水分条件,但不宜积水,怕涝。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m。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4)栽植方式。播种前整地,每亩施堆肥或保得生物有机肥150~200kg做底肥,施后耕翻,耙细整平。条播者整130cm宽的高畦,穴播者可不整畦,但均要根据地势,因地制宜地开好大小排水沟。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产量较低,仅为直播的60%,故多不采用。播种期因品种习性不同而异,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种均可开花结果。播种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开浅穴播种。早熟益母草秋播、春播、夏播均可,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春播以雨水至惊蛰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北方为利用夏季休闲地种植,采用夏播,在芒种收麦以后种植,产量不高;低温地区多采取秋播,以秋分至寒露期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湿润时最好。秋播播种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过早,易受蚜虫侵害;过迟,则受气温低和土壤干燥等影响,当年不能发芽,翌年春分至清明才能发芽,且发芽不整、不齐,多不能抽薹开花。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32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 Maxim.]

(1)所属科属。兴安升麻属于毛茛科升麻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雌雄异株,根状茎粗壮,多弯曲,表面黑色,有许多下陷圆洞状的老茎残基。茎高达1m余,微有纵槽,无毛或微被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或三回三出复叶;叶片三角形,宽达22cm,顶生小叶宽菱形。7—8月开花,8—9月结果。

(3)生长习性。生于海拔300~1200m间的山地林缘灌丛以及山坡疏林或草地中。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和远东地区以及蒙古也有分布。

(4)栽植方式。用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室内干燥贮存2个月,发芽率10%以下,贮存1年后多数不能发芽。采种后,将种子进行湿砂层积低温(-5℃)处理2个月,可以提高发芽率。播种育苗春、秋两季均可。秋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播则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按行株距20cm×25cm顺畦开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育苗期注意浇水、除草、追肥、遮阴。育苗1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春季返青前移栽,按行距40~50cm,株距25~30cm开穴,定植于大田,栽后浇1次透水。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33 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

(1)所属科属。泽泻属于泽泻科泽泻属,为多年生挺水或沼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具地下球茎,无明显地上茎。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50cm,基部鞘状,叶片长椭圆形或宽卵形,基部心形、近圆形或楔形,全缘。花序梗直立,伞形花序,再集成大型圆锥花序,外轮花被片3枚,萼片状,内轮花被片3枚,花瓣状,白色,雄蕊6枚,心皮多数,花柱弯曲。果实为瘦果,两侧扁,背部有1~2条浅沟,花柱宿存。

(3)生长习性。较为耐寒,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花期为5—9月。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湖畔、河畔、沟边、沼泽等地。

(4)栽植方式。可种子繁殖、分芽繁殖或块茎繁殖。种子培育是将经过选择的种株挖出,用分芽繁殖或块茎繁殖另行栽培,收得成熟种子。

(5)工程应用。泽泻花较大,花期较长,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景观植物。

3.4.34 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

(1)所属科属。再力花属于竹芋科再力花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植株高120~200cm。具根茎;无明显地上茎。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卵状披针形,常带浅灰色,叶片连叶柄均具白粉。花序梗基生,直立,被白粉;复总状花序,花常密集;退化雄蕊花瓣状,堇紫色,下面1枚较大,兜状,边缘波状皱褶。蒴果,卵形。花期为5—9月。

(3)生长习性。再力花属于喜热忌冷寒植物,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自然露天过冬;在北方过冬需采取保温措施。适宜浅水和沼泽地生长,不耐旱。在长江流域4月根茎开始萌发。花期为6—9月,11月后开始叶枯并进入休眠期。

(4)栽植方式。以分株繁殖为主,4—9月均可进行,时间越早越好。也可播种繁殖。

(5)工程应用。再力花属于近年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湿地植物,植株高大挺拔,花枝高,伸出叶丛,属观花植物,短时间内就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生观赏植物。再力花生长强健,根系发达,去污、耐污能力强,也是碎石基质人工湿地常用的植物之一。

3.4.35 野豌豆(Vicia sepium L.)

(1)所属科属。野豌豆属于野豆科豌豆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0~100cm。根茎匍匐,茎柔细斜升或攀援,具棱,疏被柔毛。偶数羽状复叶长7~12cm,叶轴顶端卷须发达;花期为6月,果期为7—8月。

(3)生长习性。生于海拔1000~2200m山坡、林缘草丛。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多生于中国北方气候温暖地区,分布极为广泛,生长环境各式各样,无论平原、高山、荒漠、森林、草原直至水域,几乎都可见到豆科植物的踪迹。

(4)栽植方式。野豌豆宜秋季早播,由于当时温度较高(17~19℃),出苗快,能充分利用越冬前的有效积温,早扎根、多分枝,幼苗生长健壮,抗寒力强,适宜播种期应在8月底至9月底,最迟不超过10月底。

(5)工程应用。作为牧草,亦用于蔬菜。种子含油,叶及花果药用有清热、消炎、解毒之效。植株秀美、花色艳丽,可作观赏花卉。

3.4.36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

(1)所属科属。狗尾草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为须状,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cm,基部径达3~7mm。叶鞘松弛,无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

(3)生长习性。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荒野、道旁,为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狗尾巴草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借风、灌溉浇水及收获物进行传播。种子经越冬休眠后萌发。适生性强,耐旱耐贫瘠,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生长。生于农田、路边、荒地。

(4)栽植方式。用种子繁殖。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土适宜深度为2~5cm,土壤深层未发芽的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中国北方4—5月出苗,以后随浇水或降雨还会出现出苗高峰;6—9月为花果期。一株可结数千至上万粒种子。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牧草应用。

3.4.37 抱茎苦荬菜[Ixeridium sonchifolium(Maxim.) Shih]

(1)所属科属。抱茎苦荬菜,别名苦碟子、黄瓜菜、苦荬菜,属于菊科苦荬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具白色乳汁,光滑。根细圆锥状,长约10cm,淡黄色。茎高30~60cm,上部多分枝。基部叶具短柄,倒长圆形,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齿或不整齐羽状深裂,叶脉羽状;中部叶无柄,中下部叶线状披针形,上部叶卵状长圆形,长3~6cm,宽0.6~2cm,先端渐狭成长尾尖,基部变宽成耳形抱茎,全缘,具齿或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组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花序梗纤细,长0.5~1.2cm;花期为4—5月,果期为5—6月。

(3)生长习性。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

(4)栽植方式。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初始温度为40~45℃的温水中,经过2h后捞出种子再控净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苗期管理:浇水、间苗、定苗、虫害的防治、追肥;采收时间为7月中下旬,采收后扎捆支在一起晾晒,当含水量降至13%~15%时,即可贮藏。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饲料及药物应用。

3.4.38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1)所属科属。大叶藻属于眼子菜科大叶藻属,为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茎匍匐,直径2~4mm,节间伸长,每节生有1枚先出叶和多数须根。果实椭圆形至长圆形,长约4mm,具喙;外果皮褐色,干膜质至近革质,具纵纹。种子暗褐色,具清晰的纵肋。花果期为3—7月。

(3)生长习性。生于中潮带,成大片的单种群落。

(4)栽植方式。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春季将老植株挖起,分成数蔸,每蔸有地上茎2~3根,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每穴栽1蔸。田间管理栽活后勤拔除杂草,一般不施肥。天旱时注意灌水。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药物应用。

3.4.39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1)所属科属。芦苇属于禾本科芦苇属,为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80~300cm。具粗壮根状茎;杆直立,节下被腊粉。叶片披针状线形,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圆锥花序,大型,微垂头,分支多数,斜向上或微伸展。颖果,长圆形,长约1.5mm。花期为6—9月。

(3)生长习性。芦苇耐寒性极强,在南北各地均可自然露天过冬。适宜湿生地或浅水生长,耐旱性强。在长江流域4月开始萌发新芽。花期为8—10月,11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哈尔滨地区见于河畔、湖畔、沟边、沼泽以及河流、湖泊、池塘、水沟中。

(4)栽植方式。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在4—9月均可进行,时间越早越好;很少使用种子繁殖,因经过种子发芽、开花、完全成型,至少需要两年以上时间。

(5)工程应用。芦苇茎秆挺直而坚实,叶片飘逸,在水景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不仅是表面流生态湿地的重要应用品种,也是碎石基质人工湿地的主要应用品种之一。

3.4.40 美人蕉(Canna indica L.)

(1)所属科属。美人蕉属于美人蕉科美人蕉属,为多年生湿生或陆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植株高80~150cm。地下具肥壮多节的根状茎,地上假茎直立,无分支,全株被白霜。叶大型,互生,长椭圆形,边缘带紫色;叶柄鞘状。总状花序,顶生,花常多朵簇生在一起;萼片3枚,绿色较小;花瓣3枚,萼片状;退化雄蕊4枚,花瓣状,颜色丰富,常见红色、橙色、亮黄色,有时具复色斑纹。蒴果,椭圆形,外被软刺。

(3)生长习性。美人蕉耐寒性一般,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自然露天过冬;在北方过冬需采取保温措施,或将球茎挖起贮藏。适宜湿生地环境,在生长期可浅水生长,耐旱性极强,也是陆生植物。在长江流域4月根茎开始萌发,花期为6—10月,11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湖畔、河畔,以及河流、湖泊、池塘浅水处。

(4)栽植方式。可播种、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在长江流域4—9月均可进行,时间越早越好,哈尔滨地区栽植视气温而定,可略晚于此时间。

(5)工程应用。美人蕉植株高大,叶片肥大,花色艳丽,花期长,植株高80~150cm,是优良的观花植物,近年来出现了众多不同夜色、花色的新品种,更是强化了美人蕉在园林景观上的应用地位。美人蕉适应性广,且根系发达、去污能力强,是各类水生态修复、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等项目上的常用品种之一。

3.4.41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1)所属科属。千屈菜属于千屈菜科千屈菜属,为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植株高60~120cm。茎直立,多分枝,具4棱或6棱,被白色柔毛或变无毛。叶对生或3枚轮生,狭披针形,无柄,有时基部略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数朵簇生与叶状苞片腋内,具短梗;花萼筒状,萼齿6枚;花瓣6枚,紫红色;雄蕊12枚,6长6短,排成2轮。蒴果,包于萼内。

(3)生长习性。千屈菜耐严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自然露天过冬。适宜潜水和湿生地生长,地下茎具有木质根状,较耐旱,可旱地栽培。在长江流域4月根茎开始萌发。花期为6—9月,11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湖畔、河畔、沟边、湿草地。

(4)栽植方式。常用扦插繁殖,也可用分株或播种繁殖。用扦插的方式繁殖,生长快周期短,在初夏和秋天进行,避开盛夏高温时间。

(5)工程应用。千屈菜枝条繁密,花多且密,花色艳丽,花期长,花紫红色,株高1~1.5m,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景中。千屈菜在表面六胜肽湿地中也常有应用,在碎石基质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中长势较差。

3.4.42 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ex DC.)

(1)所属科属。别名落豆秧、山黑豆、透骨草,属于豆科、野豌豆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30~100cm,植株被疏柔毛,稀近无毛。主根粗壮,须根发达。茎具棱,多分枝,细软,斜升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长5~12cm,几无柄,顶端卷须有2~3分支;荚果长圆形,长1.8~2.8cm,宽0.4~0.6cm。两端渐尖,无毛。种子1~6枚,圆形,直径0.35~0.4cm;种皮革质,深褐色,具花斑;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种子周长的1/3。花期为4—6月,果期为7—10月。

(3)生长习性。生于海拔80~7500m的草甸、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

(4)栽植方式。山野豌豆的适应性强,播种期从3—10月均可。但在北方草原区,春旱少雨以雨季播种为好,保苗率高,由于山野豌豆苗期生长慢,可以和一年生燕麦等间作,即保证了当年的收入,又保护了山野豌豆不受其他杂草的危害。

(5)工程应用。人工草地可以和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扁穗冰草等多年生禾草混播,不仅能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禾本科牧草的氮素来源,也使细长的茎蔓有所依附,减少地面郁闭,防止下部叶片脱落,从而提高山野豌豆的产量。山野豌豆的种子产量不高,结实不集中,成熟后易炸荚,一般应在荚果变黄后及时采收。

3.4.43 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1)所属科属。大油芒属于禾本科大油芒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秆高90~110cm,通常不分枝。叶片阔条形,宽6~14mm。圆锥花序长15~20cm;总状花序2~4节,生于细长的枝端,穗轴逐节断落,节间及小穗柄呈棒状;小穗成对,一有柄,一无柄,均结实且同形,多少呈圆筒形,长5~5.5mm,含2朵小花,仅第2朵小花结实;第一颖遍布柔毛,顶部两侧有不明显的脊;芒自第二外稃二深裂齿间伸出,中部膝曲。长有7~9个节。

(3)生长习性。喜生于向阳的石质山坡或干燥的沟谷底部,在东北草原的一些类型中也有分布。生长迅速,特别在向阳坡或草甸草原,可以形成小片单种群落,也散生在固定沙丘上。在森林区的阳坡,森林破坏和撂荒后可以大量生长,成为植被演替的一个阶段——根茎禾草阶段。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良好,耐盐碱性差。

(4)栽植方式。尚无人工栽培报道。

(5)工程应用。主要作为饲料应用。

3.4.44 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 C.H.Wright)

(1)所属科属。黄花鸢尾属于鸢尾科鸢尾属,为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40~70cm。植株基部有少量老叶残留的纤维,根状茎粗壮;无明显地上茎。基生叶,灰绿色,宽剑形,顶端渐尖,基部鞘状,中脉较明显。花序梗粗壮,有明显的纵棱;苞片3~4枚;花黄色,花被片下部合生成管,上部裂片6枚,外轮3枚,卵圆形或倒卵形,有黑褐色条纹,内轮3枚,直立;雄蕊3枚;花柱分枝3裂,淡黄色,花瓣状。蒴果,长卵形,略具棱。

(3)生长习性。黄花鸢尾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方地区全年常绿,在中东部的冬季半常绿。适宜在0.1m左右深的浅水中生长,也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可旱生,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含石灰质土壤。花期为5—6月。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湖畔、河畔以及河流、湖泊、池塘浅水处。

(4)栽植方式。有播种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在工程应用上以分株繁殖为主;在苗圃生产上,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均可采用。

(5)工程应用。水生鸢尾类植物叶片翠绿,剑形挺立,花色鲜艳,属于景观效果优良的水生花卉。黄花鸢尾在碎石基质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中也常用到,是少有的冬季常绿或半常绿水生植物之一。

3.4.45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

(1)所属科属。德国鸢尾属于鸢尾科鸢尾属,为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状茎粗壮而肥厚,常分枝,扁圆形,斜伸,具环纹,黄褐色;须根肉质,黄白色。叶直立或略弯曲,淡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常具白粉,剑形,长20~50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鞘状,常带红褐色,无明显的中脉。花茎光滑,黄绿色,高60~100cm,上部有1~3个侧枝,中、下部有1~3枚茎生叶;苞片3枚,草质,绿色,边缘膜质,有时略带红紫色,卵圆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2~3cm,内包含有1~2朵花;花大,鲜艳,直径可达12cm;花色因栽培品种而异,多为淡紫色、蓝紫色、深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被管喇叭形,长约2cm,外花被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7.5cm,宽4~4.5cm,顶端下垂,爪部狭楔形,中脉上密生黄色的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倒卵形或圆形,长、宽各约5cm,直立,顶端向内拱曲,中脉宽,并向外隆起,爪部狭楔形;雄蕊长2.5~2.8cm,花药乳白色;花柱分枝淡蓝色、蓝紫色或白色,长约5cm,宽约1.8cm,顶端裂片宽三角形或半圆形,有锯齿,子房纺锤形,长约3cm,直径约5mm。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4~5cm,顶端钝,无喙,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裂为3瓣;种子梨形,黄棕色,表面有皱纹,顶端生有黄白色的附属物。

(3)生长习性。德国鸢尾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方地区全年常绿,在中东部的冬季半常绿。适宜在0.1m左右深的浅水中生长,也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可旱生,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含石灰质土壤。花期为5—6月。

(4)栽植方式。有播种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在工程应用上以分株繁殖为主;在苗圃生产上,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均可采用。

(5)工程应用。水生鸢尾类植物叶片翠绿,剑形挺立,花色鲜艳,属于景观效果优良的水生花卉,是庭园布置和切花生产的重要花卉之一,既可供小面积花坛布置及花境、花丛栽植,又因其花姿优美、色彩鲜艳、花茎挺拔,常可通过促成栽培供切花之用,还可水养观赏。德国鸢尾在碎石基质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中也常用到,是少有的冬季常绿或半常绿水生植物之一。

3.4.46 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

(1)所属科属。水葱属于莎草科藨草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匍匐根状茎粗壮,具许多须根。秆高大,圆柱状,高1~2m,平滑,基部具3~4个叶鞘,鞘长可达38cm,管状,膜质,最上面一个叶鞘具叶片。叶片线形,长1.5cm。苞片1枚,直立,钻状,常短于花序,极少数稍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假侧生,具4~13个或更多个辐射枝;辐射枝长可达5cm,一面凸,一面凹,边缘有锯齿;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辐射枝顶端,卵形或长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圆,长5~10mm,宽2~3.5mm,具多数花;鳞片椭圆形或宽卵形,顶端稍凹,具短尖,膜质,长约3mm,棕色或紫褐色,有时基部色淡,背面有铁锈色突起小点,脉1条,边缘具缘毛;下位刚毛6条,等长于小坚果,红棕色,有倒刺;雄蕊3个,花药线形,药隔突出;花柱中等长,柱头2个或3个,长于花柱。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双凸状,少有三棱形,长约2mm。

(3)生长习性。喜凉爽,耐寒,喜光而耐阴。需通风良好,喜生于浅水或湿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在肥沃土壤中生长最茂盛。生长适温为15~25℃。水葱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安全露天过冬。适宜浅水生长,不耐旱。在长江流域3月开始萌发新芽。花期为5—9月,11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

(4)栽植方式。以分株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在4—9月进行,时间越早越好。培土土质以壤土或腐殖质土为佳。苗株定植后淹水约10~15cm,水池美化可先盆栽,再放入池水中,水淹10~15cm。栽培处日照需充足,施肥时用豆饼或油柏,压埋土中。夏季池水不可干涸。

(5)工程应用。水葱株型奇特,茎秆圆柱形,通直无叶,是重要的用于构建景观及图形的水生植物,同时由于其良好的水质净化能力也经常应用于生态浮岛和碎石基质人工湿地中。其中的花叶水葱株丛挺立,色泽美丽奇特,飘洒俊逸,观赏价值尤胜于绿叶水葱。花叶水葱茎秆直立,圆柱形,有白色环状带,最适宜作为湖、池水景点。花叶水葱不仅是上好的水景花卉,而且可以盆栽观赏,剪取茎秆可用作插花材料。

3.4.47 菖蒲(Acorus calamus L.)

(1)所属科属。菖蒲属于天南星科菖蒲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50~80cm。根状茎粗壮,匍匐,肉质,芳香;无明显地上茎。叶剑形,具明显突起的中脉,基部叶鞘套折,边缘膜质。花序梗基出,短于叶片,稍压扁;花被片6枚,黄绿色;雄蕊6枚,花药淡黄色。浆果,紧密靠合聚集,成熟时红色。

(3)生长习性。菖蒲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露天过冬。适宜在0.1m左右深的浅水中生长,可适应短期干旱。在长江流域3月下旬根茎开始萌发。花期为6—9月,10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河畔、湖畔、沟边、沼泽、湿草地。

(4)栽植方式。可以播种、分株繁殖。实践应用上以分株繁殖为主,在长江流域4—10月均可进行,时间越早越好。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5)工程应用。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多年生挺水草本;叶剑形,浓绿色。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园林应用:尾叶片绿色光亮,花艳丽,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简便。园林上丛植于湖、塘岸边,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3.4.48 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1)所属科属。香蒲属于香蒲科香蒲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高100~200cm。地下根状茎粗壮,有节;茎直立,不分枝。叶互生,条形,全缘,无叶柄;基部鞘状,抱茎。雌雄异花,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顶生,雌雄花同在一花序中,雄花位于花序上部,雌花位于花序下部,雌雄花序彼此连接,具长花序梗;雄花黄绿色,雌花褐色。小坚果,长圆形,聚集为棒状。

(3)生长习性。香蒲耐寒性极强,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露天过冬。适宜在浅水和沼泽地生长,不耐旱。在长江流域4月根茎开始萌发。花果期为6—9月,10月后开始叶枯进入休眠期。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湖畔、河畔、沟边、沼泽以及湖泊、河流、水沟浅水处。

(4)栽植方式。以分株繁殖为主,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盆栽或露地种植。一般3~5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棵不旺。在长江流域4—9月均可进行,时间越早越好。

(5)工程应用。香蒲叶绿穗奇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构筑水景。宜做水景背景材料。也可盆栽布置庭院。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3.4.49 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1)所属科属。雨久花属于雨久花科雨久花属,为一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状茎粗壮,具柔软须根。茎直立,高30~70cm,全株光滑无毛,基部有时带紫红色。叶基生和茎生;基生叶宽卵状心形,长4~10cm,宽3~8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具多数弧状脉;叶柄长达30cm,有时膨大成囊状;茎生叶叶柄渐短,基部增大成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时再聚成圆锥花序;花10余朵,具5~10mm长的花梗;花被片椭圆形,长10~14mm,顶端圆钝,蓝色;雄蕊6枚,其中1枚较大,花瓣长圆形,浅蓝色,其余各枚较小,花药黄色,花丝丝状。蒴果长卵圆形,长10~12mm。种子长圆形,长约1.5mm,有纵棱。

(3)生长习性。雨久花生性强健,耐寒性强。花期为7—8月,果期为9—10月。哈尔滨地区常见于沼泽地、水沟及池塘的边缘。

(4)栽植方式。有播种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播种常在9月下旬以后进行秋播,分株常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

(5)工程应用。雨久花,花大而美丽,在园林水景布置中常与其他水生花卉观赏植物搭配使用,是一种极美丽的水生花卉。单独成片种植效果也好,沿着池边、水体的边缘按照园林水景的要求可作带形或方形栽种。

3.4.50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

(1)所属科属。稗草属于禾本科稗属,为一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稗子和稻子外形极为相似。秆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光滑无毛。叶鞘松弛,下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叶舌;叶片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具极短柄或近无柄;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长为小穗的1/3~1/2,具5脉,被短硬毛或硬刺疣毛,第二颖先端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刺状硬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先端延伸成一粗壮芒,内稃与外稃等长。形状似稻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

(3)生长习性。稗草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

(4)地理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5)应用价值。稗草适应性强,生长茂盛,品质良好,饲草及种子产量均高。

3.4.51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

(1)所属科属。问荆属于木贼科木贼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春季先萌发,高5~35cm,中部直径3~5mm,节间长2~6cm,黄棕色,无轮茎分枝,脊不明显,要密纵沟;鞘筒栗棕色或淡黄色,长约0.8cm,鞘齿9~12枚,栗棕色,长4~7mm,狭三角形,鞘背仅上部有一浅纵沟,孢子散后能育枝枯萎。不育枝后萌发,高达40cm,主枝中部直径1.5~3mm,节间长2~3cm,绿色,轮生分枝多,主枝中部以下有分枝。

(3)生长习性。生于溪边或阴谷,海拔0~3700m。常见于河道沟渠旁、疏林、荒野和路边,潮湿的草地、沙土地、耕地、山坡及草甸等处。

(4)地理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5)应用价值。可入药。

3.4.52 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

(1)所属科属。月见草属于柳叶菜科月见草属,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直立二年生草本,基生莲座叶丛紧贴地面;茎高50~200cm,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倒披针形,长10~25cm,宽2~4.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不整齐的浅钝齿,侧脉每侧12~15条,两面被曲柔毛与长毛。茎生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7~20cm,宽1~5cm,先端锐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花序穗状,不分枝,或在主序下面具次级侧生花序;花瓣黄色,稀少呈淡黄色,宽倒卵形,长2.5~3cm,宽2~2.8cm,先端微凹缺。蒴果锥状圆柱形。

(3)生长习性。常生于开旷荒地、坡路旁,耐旱,耐贫瘠。

(4)地理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含台湾)、西南(四川、贵州)有栽培。

(5)应用价值。可入药。

3.4.53 狗娃花[Heteropappus hispidus(Thunb.) Less.]

(1)所属科属。狗娃花属于菊菜科狗娃花属,为一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2)形态特征。二年生、稀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被毛或近无毛。茎上部分枝。茎下部叶倒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cm,宽3~4mm,基部狭窄,先端钝或突尖,全缘或具疏齿;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径3~5cm;总苞片2层,近等长,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外层草质,内层边缘膜质,有毛;舌状花淡紫色,长1cm;管状花先端5裂。瘦果扁倒卵形,长2.5~3.5mm,宽1.5~2.5mm,被伏毛;舌状花冠毛为膜片状冠环,白色或稍淡褐红色,长0.5~1mm,少数舌状花冠毛中有时残留3~4条淡褐红色糙毛或者冠毛环,呈长短不整齐的膜片状刚毛,管状花冠毛糙毛褐红色,长3~4mm。花期为8—9月,果期为9—10月。

(3)生长习性。生长于海岸,海岸石滩,河边草甸,荒地,林缘,林中,路边,沙地,沙地灌丛,沙质草甸,山谷草甸,山坡,山坡草甸。

(4)地理分布。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台湾省、湖北省、重庆市均有分布。

(5)应用价值。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