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与水利统计

水利统计是统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在水利工作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因此要做好水利统计工作就必须对统计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水利统计和统计之间的关系。

一、统计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每当人们提到“统计”一词,由于所提的人角色不同、视角不同,时常对统计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如果某人在单位从事统计工作,当别人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就会回答“我是做统计的”,这里的“统计”指的是统计工作。如果某人想用统计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当他在列举一大堆统计数据之前,经常会加上“据统计”这样的词语,此时的“据统计”就意味着通过统计工作获得的统计资料。在学校里,如果某个学生说自己是学统计的,或者某个老师介绍自己是教统计的,这里的“统计”便是指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工作的个人或机构利用科学方法开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并提供或公开统计资料的实践活动。统计工作就像一个生产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一样,生产过程中既有投入也有产出。比如生产水杯的企业产出是水杯这种产品,统计工作的产出就是各种统计资料这样的产品。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这种生产活动所产出的各种统计数据,包括各种统计数字、统计表、统计图、文字、音像等信息格式和以各种电子介质、纸张介质等媒体形式存在的各种统计成果。

统计学是系统研究统计工作原理和统计数据生产规律的一系列概念、原则和方法,为统计实践提供理论方法依据。所谓统计工作原理,就是统计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加工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所谓数据生产规律,就是从现象到数据、从数据到成果的一系列统计学规律。统计学从学科性质角度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其中,理论统计学从统计方法角度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应用统计学从统计观察对象或统计应用领域可又分为社会经济统计学、资源环境统计学和科学研究统计学。水利统计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统计和资源环境统计,不涉及科学研究统计。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统计工作的成果(产品)是各种统计资料,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和统计资料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统计学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实践。

(二)统计的基本任务

统计是政府管理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手段。政府统计的基本职能是实施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提供统计咨询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1.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在统计工作中,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是紧密衔接的两个环节。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指标、分类标准和调查方法,有组织地、系统地从各种渠道搜集整理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过程。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和加工的过程,包括统计数量质量评价、统计信息加工挖掘、统计结果解读呈现等活动。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统计资料,是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以数据图表为主要形式,反映资源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各种原始统计资料、分类汇总资料和分析解读资料,包括各种媒体介质形式提供的统计报告、统计简报、汇编资料、分析报告、查询系统等。

统计咨询意见,是指结合管理和决策需要,统计部门所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管理提供实施意见和对策建议。

3.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监督,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状况,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跟踪和预警,以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二、水利统计

水利统计就是以水利为观察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统计活动。水利统计同样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水利统计工作,即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的个人或机构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水利统计制度方法制定、水利统计资料搜集、水利统计分析和提供水利统计资料等工作的总称;二是水利统计资料,即水利统计工作过程中所产出的各种水利统计数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三是水利统计学,即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与水之间的数量规律的学科。因此,当人们提及水利统计时,要从其所指的角度予以准确理解。

(一)水利统计的任务

水利统计的任务可以概括地表述为:依据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先进的水利统计知识和手段,从水利统计对象中收集有关统计资料,并对其开展整理、显示、分析研究和提供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对水利统计资料的需求。

水利统计用户依据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类型。比如,从用户机构单位或部门的角度考察,分为各级各类政府用户、企事业用户、社会组织用户和居民个人用户;从水利统计资料用途的角度考察,分为水利管理用户、水利科学研究用户和社会舆情(各种媒体)用户等;从经济性质的角度考察,分为市场用户和非市场用户等。

现行水利统计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承担,因此,水利统计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其主要任务是更好地满足水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辅之通过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以满足其他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水利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当在遵守国家保密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逐步更好更多地满足社会各类用户对水利统计资料的需求,更充分地发挥统计的重要功能。

(二)水利统计工作的特点

水利统计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领域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和咨询的过程,具有水利和统计两种工作“相结合”的明显特点。

1.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

水利统计是把一般的统计学基本原理应用到水利工作领域,它要求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掌握全面的、综合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又要具备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水利统计各项任务。例如,要统计我国2017年水土保持的情况,就需要了解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相关概念、定义和分类,了解水土保持活动的目的、任务、内容、规范和标准,同时要了解我国水土保持的特点、政策和组织实施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统计指标和统计表式设计、选择调查方法、明确统计机构、落实保障措施,才能完成水土保持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加工和提供等统计任务。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水利统计的对象包括水利发展的规模、水平、有关水利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决定水利现象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数量界限等。但是水利统计对水利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是一种定量认识,它必须以定性认识为基础,再和定量认识结合起来。例如,要了解我国水利投资的规模、构成及其变化等情况,首先必须明确界定什么是水利投资,并根据这种认识确定水利投资的统计对象、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等,这是一个定性认识阶段;其次根据上述这些定性认识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有关水利投资的统计数据,这是一个定量分析过程。

3.总体和个体相结合

水利统计所要认识的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由许多个体现象所构成总体的数量方面。水利统计总体性的特点是由水利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的目的决定的。由于水利现象错综复杂,个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流域]之间所处的条件不同,差异又比较大,要认识水利现象总体,就必须从调查了解个体水利现象入手,遵循一种由个体至总体的认识规律。比如,要了解全国2017年水利投资情况,就必须首先统计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流域水利投资情况,甚至需要细化到每一个具体投资项目的情况,然后经过分组、汇总和整理得出全国的水利投资数额。

三、水利统计学科

学科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传递知识和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科就是教学的科目;从大学里承担教学科研的人员来看,学科就是学术的组织,即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机构。

水利统计学科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与水之间的数量规律的学科。作为资源环境统计学,主要以水的自然循环和天然分布为研究对象,包括水文统计学、水环境统计学和水生态统计学等,其中水文统计学发展最为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包括灌溉统计学、防洪统计学、供水统计学、水能利用统计学、水土保持统计学等。这些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监测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方面数量特征的,属于新型学科,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学科体系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就目前而言,水利统计学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水利统计学知识。水利统计学知识是把水利专业和统计学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发现水利领域的规律,探索水利统计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和主要任务,研究水利统计信息的分析方法等。目前主要包括:自然界的水资源数量和经济社会供用水量测算;水利的兴利除害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关系分析;水利的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核算等方面。

二是水利统计学的研究组织机构。水利统计学的研究组织机构是研究、传播、教育水利统计学的单位和实体。长期以来,统计学是各类水利行业的科研机构、高中等院校的必备课程,是广大科研、教学机构中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在水利统计的实践领域,中国水利学会水利统计专委会对水利行业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和培训,水利统计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水利统计知识体系的完善。水利统计知识体系的完善是指水利统计的分类分支,水利统计内部各个方面的组成。从目前看,水利统计作为一个整体,其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领域:自然界的水资源数量、流动和水质等方面,即水文统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数据统计以及社会供用水量测算;水利的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水资源经济环境核算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统计学得到快速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引入统计学最新理论方法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水文水资源统计

水文水资源统计属于水资源监测统计,主要根据水文现象特点,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用于水文数据的分析并作出推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各种水文特征值,如年洪峰流量、年径流量、各种雨量、泥沙、水位等,近年来逐步扩大到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水文要素的监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水资源调查,开展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分析评价,以反映水资源禀赋、分布、情势变化等特征。目前以面上调查和设立辅助站测验为主要形式,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主要侧重于利用统计模型方法模拟水文有关指标数值以及预测地区水文状况。

(二)水利业务统计

水利业务统计也可称为水利管理统计,属于社会经济统计范畴,包括水利建设管理统计、水利行业发展统计、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水害管理统计、水资源保护统计、水土保持统计、水电统计等。其中,水利建设管理统计又分为水利基础设施能力统计、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和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统计;水利行业发展统计主要是指水利机构能力建设情况、水利行业组织队伍发展情况统计;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是指监测反映全国及各流域、地区水资源的取、供、用、耗、排的水量、水质、水价等数据特征,主要从供给侧反映供水能力、供水效率和效益,从需求侧反映用水需求、用水结构、用水成本、用水效率以及排放状况;水害管理统计通过收集洪涝旱灾害的发生情况、受灾情况、应急反应情况,调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及规律,评价灾害地区的防灾能力,划分不同等级危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用水户用水情况以及各类水体水质资料,掌握全国或某一地区范围内的用水水平和水质情况。

(三)水资源核算

水资源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禀赋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过程,通过从水资源流量到存量的全面核算,可从供求关系上全面反映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当期用水量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可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可为界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关系,确立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全面衡量水资源要素在国家、流域及区域的宏观调控指标所起的作用提供依据和支撑。

2000年以来,我国以联合国发布的统计核算体系为基础,结合国情开展了水资源核算体系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最新中国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包括水资源实物量核算、水经济核算、水综合核算3部分。目前,我国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保护,正在探索开展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对水资源核算进一步完善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