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一、山东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概况及主体业务

山东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于1996年,现有职工56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9%,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28人,获得省级注册专家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6人,形成了一个由知识、经验、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构建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2006年以来,有76人次获得各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等各类奖励,先后组织和参与100余项与淄博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心坚持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为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淄博市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贡献。中心多次被山东省科技厅、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部门评为先进单位。2003年被授予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6年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上海技术交易所授予年度优秀会员单位;被天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评为优秀网络成员单位。2008年,被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授予第十一届北京技术市场金奖,被北京发明协会授予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奖”。2010年被北京市科委授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转移领域平台成员单位”,并于2011年被评为技术转移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授予第六届金桥奖。2012年7月被评为中国创新驿站基层站点。

多年来,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快业务发展,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大做强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培训、科技人才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业务,力求服务特色鲜明、服务质量一流、服务效果明显,形成5~6个品牌优势业务,大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推进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由制度管理向精神文化层面管理的转变。推进文化建设,鼓励创新,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讲求文明的科学精神和先进文化。

2006年以来,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1.以实施自主创新项目为抓手,承担科研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6年以来,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累计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共28项,争取项目资金908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3项,项目资金546万元,市级项目12个,项目资金492万元。争取市财政预算外专项资金264万元,共争取各类立项资金1402万元。项目的组织实施,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业务发展及职工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2006年以来,承担软科学课题22项,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淄博市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励76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8篇。

2.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打造服务联盟。2007年以来,我们与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1000多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络与合作,与京津沪三地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成果项目的来源问题,真正组建起覆盖全国主要科技项目研发机构,利用全国科技资源为本地企业服务的科技服务大联盟,已形成了以项目为依托、技术为支撑、转化推广为目标的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联盟。加强与咨询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服务共同体,组建了科技咨询专家顾问团。在全市五区三县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九个区县技术创新服务分中心,又在20个对科技信息需求迫切的乡镇建立了技术转移工作站,使全市形成市、区(县)、乡(镇)三级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二是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2006年开始筹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平台依托北京、上海、天津三大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已初步建立起重点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信息与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与科技项目评估评价评审服务平台,2007年5月开始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平台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北京技术市场办公室、天津北方技术市场、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中国知网数据库、山东省科技成果库、山东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等国内20余家大型数据库、网站进行了链接,建立了资源共享关系,已收录国内外10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及项目转让信息20000余条;大型科学仪器信息近1000台套,价值近10亿元人民币;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购置并建设了大型文献期刊数据库,收录了国内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1994年以来的期刊12000余种,外文期刊11000余种,以及国家省市科技成果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家技术标准数据库、国家专利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等信息3000余万条。通过对现有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政策法规等科技资源进行重组和系统优化,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网络化、数字化基础性公共平台,为政府、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3.大力加强科技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以来,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到327家次驻淄中央、省属企业及近600家市、区县、乡镇企业,对平台功能进行宣传演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691项,人才需求518项,通过平台网络及时传送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前期接洽,对征集的科技项目成果进行整理分类,根据企业需求和淄博市产业情况,筛选出一部分项目成果,组织召开了化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对接会27次。组织开展“一对一”对接活动82次,2008年以来,组织淄博热电集团、山东义丰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先后到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等院校针对相关项目与专家进行了对接洽谈,这种专业化小型化的成果发布对接洽谈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受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欢迎。组织了30余家企业参加了北京科博会、天津中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中国-西班牙科技合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洽谈会、北京专利推广会,共签订项目合作意向254项。2007年以来,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布的科技信息26000条,网上科技文献阅览、科技咨询达6700人次,查询访问量60000余人次,接待企业及个人到平台现场咨询500余人次,大型科学仪器信息查询共享263人次。2006年以来,签订合作协议1416项,有66家企业的98个项目正在运行中,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39项,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4.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培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6年以来,共举办物流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建造师、采购师、申报科技项目等培训班67期,培训人数4000余人,生源来自山东省内11个城市,与山东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高考学历教育,共招收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等7个专业3000余名学员。2008年与中央电大合作,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开展了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招生工作,开辟了学历教育新渠道。成功召开了“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及税收优惠政策实务操作研讨会”,邀请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等专家到研讨班讲课。与市安监局合作,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对2000余人进行了安全生产上岗培训。与市劳动局联合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其中微机培训2500余人,市场营销培训近1200人,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考试拿到了再就业优惠证、职业资格证,为他们再就业和重新上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5.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迈出新步伐

2006年以来,先后为600余家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提供咨询指导,协助企业编制申报材料198项,为企业争取各类资金3575万元,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立项、解决技术难题及科技项目查新咨询近6500余项。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已得到社会的认同,成为精品服务项目。

6.坚持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科学管理具有新成效

一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人事管理上,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了能上能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竞争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为导向,实行与承担责任和贡献挂钩越来越紧密的绩效工资制度,让每位职工各展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二是形成了制度管理体系。2004年3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复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6个。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自“十一五”以来,集体奖励15次,对200余人次进行了个人奖励,对50余人次进行了扣款处罚,基本做到了管理规范化和落实到位化,逐步形成了制度管理体系。

7.推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具有新起色

自“十一五”以来,在职工中反复学习落实已确定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保持三大作风”“提倡六种意识”“职工思想守则”及“管理服务经营理念”。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讲求文明”的科学精神和先进文化。多次组织了书画、英语演讲、体育等比赛活动。多年来,单位先后投入80余万元用于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培训。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业务人员180余人次分别去北京、陕西、江苏、辽宁、广东、安徽、香港等省内外多家科技情报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考察学习及相关专业培训,针对职工思想和业务工作实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决定出路》《文明礼仪》《市场营销》《浅谈成功》《做事就要做好》等专题报告、讲座50余次,投入近18万元给职工购买书籍、订阅报刊。全面提高了职工思想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