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福文化研究(轻艺术系列丛书)
- 李江
- 716字
- 2021-09-30 19:05:12
前言
“福”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文化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福”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字形为“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其意为祭祀。随着时间变迁,“福”有了更多的含义,一方面寓衣食富足,另一方面,寓诸事顺遂、生活平安。如《古语·晋语二》中所述之“福”,其意为“肉”;《庄子》提出“平则福”,其意为平安;《礼记·祭统》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所体现出的是中国人对幸福、吉祥生活的向往,是其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结合的产物。
从历史上看,千百年来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有祈福求福、崇福尚福的文化行为,对“福”的追求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中国人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贯穿了中国人的生活语言、行为—衣、食、住、行的种种细节之中。如“福”文化在服饰、器物、陈设等设计与制作中都有体现,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成为中国设计区别于其他国家设计的特点之一;“福文化”也影响了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领域,成为传统美术作品表达的重要逻辑起点。“福”文化发展至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福”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综合表达,是中国人各种吉祥观念的集中反映。
今天,“福”的意义已有发展,“福”文化在当代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成为链接当代文化和古代民间文化的重要桥梁,它代表了当代中国人思维和意识中最完整、最全面和最连续的的吉祥价值认同。与过去相比,当代“福”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加深入,对“福”文化价值的认同已不仅仅是民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应当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