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战略支撑与保障

1. 推动国家顶层设计,完善经济作物发展战略

经济作物的生产对中国工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出口、创汇、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应加强经济作物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制定促进经济作物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引导经济作物科技和产业从业人员,制定和出台促进经济作物发展的战略,以推动经济作物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加大投入,着力提高技术进步

(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育种科研攻关,加快选育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大力推广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适用技术;推进经济作物产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棉、油、糖产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的棉、油、糖产业机械装备,提高棉、油、糖产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棉、油、糖信息化建设,加强棉、油、糖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和涉农信息设施配套建设。

(2)增加农业投入,建设旱涝保收的现代农田。包括深耕和秸秆还田,特别是要清理农田残膜,减轻环境污染,不新增残膜;大力支持农业和工业相结合开发替代普遍地膜,开发农艺替代地膜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农业投入长效机制,特别是棉、油、糖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3)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新型棉、油、糖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能力、层次和质量。加大棉、油、糖产业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

3. 加大补贴和保险政策,确保农民种植积极性

确保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需要确保其收益能稳定提高,同时农产品可以顺利销售出去。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很难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阻止经济作物产品的进口,所以,以往那种单纯依靠价格支持的临储政策会使得国内外价差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刺激进口量不断攀升。在临储政策失效时,通过价格支持来补贴农民收益的做法和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此,在确保农民种植收益方面,需要更多地采用能减少市场扭曲的政策。

(1)补贴和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包括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保险。可以参照国际市场上农业保险方面成熟的经验。

(2)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包括农机补贴、种子补贴、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3)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逐步替代当前的临储政策,即根据农民的种植成本和收益的合理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价格,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通过给农民补贴差价来确保农民的最低收益。这一措施不会人为抬高国内市场价格,也不会刺激进口而冲击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