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基本理论

我国早期的县域经济研究中,大部分都没有理论的支撑,如刘朝、邓宝权(1997)曾提出过农业、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发展问题,孙学文(2000)提出并论证了有关县域经济的结构问题,但这些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属于对策性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县域经济的研究理论主要有:经济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传统农业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部分学者提出县域经济发展应从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王传民(2005)在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中,结合系统的理论提出协同发展理论。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循环经济作为保障。厉以宁(2007)等提出中心城市联网辐射理论,按经济发达程度将全国县域划分为发达县域、较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经济落后县域四类,把发达县域和较发达县城作为点辐射、线辐射或面辐射中心,分期分批地缩小欠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面积。

县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实践,形成了诸多成熟理论,如表4-1所示。未来规划理论则更加侧重于规划创新、市场化导向和差异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