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吹来的时候(第2辑)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1833字
- 2021-09-24 18:38:08
唱给康华电脑培训班的歌
1985年6月初在北京二中出现了门庭若市的场景。跛行的、架拐的、坐手摇车的人看了登在《北京日报》上的招生广告,云集校园报名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华电脑培训班。短短3天,报名超过100人。他们分别来自长辛店、古城、香山、清河。有位昌平县农科所的残疾农技员骑了4小时车,赶来求学。培训班还收到许多热情洋溢的来信,倾吐了残疾人渴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心声。大量无业残疾人把学电脑当成求职的契机。
当时苹果2型台式电脑对于中国人还是稀罕的物件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倡导把国际上捐赠的电脑拿出来,进行残疾人电脑培训。康华实业公司和北京二中合作办康华电脑培训班。康华公司提供电脑设备,承担各种费用,二中出场地和师资。康华副经理林延热心操办培训班,他说要让每个想学电脑的残疾人都能学上。有人提出培训班应该像社会上办班那样收费,林延却坚持为残疾人提供包括书本和上机费在内的免费教育。从1984年夏到1986年春,在二中办了5期初级班、2期中级班。1985年11月13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美国电脑天地公司合办北京康华电脑天地学校。为了满足更多的残疾人学习电脑的愿望,解决他们上学路远的困难,在海淀、西城、宣武、崇文增设4个培训点。
培训班学员结业后,有的被康华公司、康复中心、康艺影像公司、康辉旅行社聘用,有的考上了北京市残协举办的电脑中专班,有的被有关单位录用从事电脑排版或数据录入。北京市很多搞电脑开发的单位都到培训班招人。可以说,康华电脑培训班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残疾人电脑操作人才。
朴方同志多次出席培训班的开学和结业典礼。1984年10月17日,他早早来到第二期培训班教室,同身边的残疾人亲热地交谈起来。他见我年长,随和地问:“你多大岁数了?”我说:“40岁了。”“你孩子多大了?”我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没有对象呢。”朴方同志感慨地说:“这大男大女问题,还真是个严重的问题呢。”后来他听到我电大毕业在工厂设计电子仪器时,逗趣说:“北京的姑娘怎么就没有眼力挑选这样的人才呢?”众人都笑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朴方同志亲自主持,让二十多个学员每人都谈谈为什么要来学习电脑。崇文区化验器械厂架单拐的女会计孙玉强说,她想学电脑,因为今后工作需要,会计业务很快要用到电脑,但是她胆子小,怕学不好,不敢来,今天是厂长陪送她来的,现在厂长就坐在后面。朴方同志听了带头鼓起掌来,向那位支持残疾人学习的厂长表示敬意和感谢。他说,电脑技术适合开发残疾人的智力,残疾人要想跟上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到2000年时不落伍,只有努力学习,包括学习电脑这样的新技术。你们要珍惜这次在一起学习的机会,要建立起友谊。不要将来培训班结束了,互相也不认识了,还要保持联系,保持友情。例如第一期学员刚来时,谁也不认识谁,等结业时互相有了感情,舍不得分开了。我对他们说,天气挺热的,应该集体组织出去玩玩。结果大家一致要求到北戴河去,出去玩了一次,玩得很痛快。希望你们将来也这样,残疾人相聚一次不容易。朴方同志像家人一样亲切的话语,把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员的心很快凝聚到一起。
残疾人听课在一楼教室,上机操作却不得不到四楼计算机房。学员们轻残的搀着重残的,帮着拿拐杖、背书包,互相鼓励着。从一层到四楼要爬84级台阶,但每登上一层楼,便能从窗口看到外面更加辽远美丽的景色。即使在冬天,上到机房也会爬出一身汗。但是很少有人迟到,很多人都提前半小时、一小时上机练习操作。我曾写诗赞颂大家的学习热情:
轮椅作舟拐杖挂帆,
向康华电脑培训班飞驰。
计算机房高在四楼,
高不过登攀的勇气。
一步一把热汗,
一层一重天地。
理想的火炬在燃烧,
智能的宝藏多奇丽!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但愿奉献不甘索取。
我们生逢伟大的时代,
残而不废自有价值。
是闪电就留下光明,
是煤炭就发出热力。
哪怕我们是小草和泥土,
也紧紧依偎祖国的大地!
记着朴方同志的话,第二期学员至今都保持深厚的友谊。结业时学员纷纷要求能上饭店旋厅观光。后经朴方同志批准,由康华公司出资出车,于1985年1月25日下午,22名残疾人和北京二中的老师一同登上西苑饭店26层旋厅。当高速电梯载着行动不便的肢残人飞升到当时北京市内最高的观光餐厅时,大家高兴得像翱翔云天的鸟儿……
适逢孙玉强同一个残疾小伙子新婚宴尔,她当场给同学们分发喜糖,让大家传看结婚彩照……
喜糖是甜蜜的,音乐是柔美的,饮料和点心是可口的,饭店赠送的工艺品是美妙的,鸟瞰北京市在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风光是美不胜收的,享受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带给残疾人的恩惠是感慨万千的……